陈赓去世31年后,妻子傅涯前往台湾,下飞机后来了一排轿车接机

小咪乌龙茶 2025-03-17 18:02:07

“我一定要去台湾!”

说完这句话,开国大将陈赓的遗孀傅涯便踏上了前往台湾的飞机。

几个小时后,飞机终于落地台湾。

在踏出台湾机场的那一刻,十几辆轿车排队停在了傅涯的面前,迎接她的到来。

那么傅涯为何一定要去台湾?又为何到了台湾之后有如此多的轿车来接她?她与陈赓又是怎么认识的?

【等待三年的爱情终结果】

傅涯与陈赓的爱情故事,是从一场偶然的相见开始的。

1940年的一天,当时还在总校文工团工作的傅涯和女同伴一起,来到团长王智涛家里取表演需要的道具。

傅涯和同伴一踏进王智涛家的门,就看到一个身穿军装的男人正在和王智涛谈论着。

王智涛看到了傅涯一行人后,笑着对傅涯和她的同伴说:来,给你们介绍介绍,站在你们面前的这位,129师386旅旅长陈赓,他可是个厉害人物啊!

傅涯和女同伴们一听说这是陈赓,都争着让陈赓讲讲他的那些“传奇故事。”

陈赓不好意思,向傅涯和她的同伴解释道:“别听王团长瞎说!”

傅涯和她的女同伴都笑了。

其实傅涯对陈赓早有耳闻,陈赓作战机智勇猛,在文工团时经常听见有人提起他。

“现在见到真人,果然气度不凡”,傅涯在心里想。在交谈过程中,傅涯不俗的谈吐也让陈赓印象深刻。

随着交往的频繁,两人渐渐互生好感。

陈赓找到傅涯,对她说:

“傅涯同志,我这个人顶喜欢交朋友,有许多男朋友,也有许多女朋友,不知你愿不愿意做我的女朋友?”

傅涯一下就羞红了脸,答应做陈赓的女朋友。

傅涯同意和陈赓在一起的那天,陈赓高兴得到处乱跑,逢人就说:“傅涯同意和我在一起咯!傅涯同意和我在一起咯!”

周围的人看着陈赓都哈哈大笑。

然而上级组织在听说这件事后,立即向陈赓和傅涯下达了通知:

傅涯家庭社会关系复杂,其哥哥有特务嫌疑,陈赓不允许与傅涯结为恋爱关系!

得知此事的陈赓与傅涯宛如被泼了一盆冷水,陈赓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会因为傅涯的家庭原因,而不能和傅涯在一起。

因此,他们只能够一直等待组织上的审查。然而陈赓和傅涯这一等,就是三年。

一天,傅涯所在的文工团搭建了一个露天剧场办文艺演出,傅涯扮演《孔雀东南飞》兰芝的小姑。

傅涯演得专注,在舞台上哭得梨花带雨,陈赓不知道是因为被傅涯的表演打动,还是因为想到了自己与傅涯的感情,也在台下哭的泣不成声。

邓小平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也深感傅涯与陈赓感情不易。

而后邓小平就让师政治部主任蔡树潘给中央发电报,要求分清傅涯和她哥哥的身份。并且恳切地表示,傅涯是我们的共产党员,这足以证明傅涯的政治立场,不要把傅涯的家庭出身与傅涯本人画等号!

这封电报一发上去之后,上级就立即回复,允许了陈赓与傅涯的恋爱关系。

不久陈赓与傅涯顺利结婚了,婚礼上,陈赓不仅表达了对邓小平这位保媒人的感谢,更郑重对傅涯做出三个承诺:

“一,我会尊重你的革命事业心,不会妨碍你对前途进取的努力。

二,不会把你调到我身边做秘书。

三,我会爱你到永远,这是真心。”

在场的人热烈鼓掌,无不为之动容。

傅涯与陈赓结婚后,组织便安排傅涯与陈赓一起住进了司令部大院。

然而司令部大院戒备森严,士兵们也不让傅涯做事,傅涯在司令部大院怎么住都不习惯。

于是没过几天,傅涯便给陈赓提出,想要搬到附近双曲村的农民家,和农民一起劳动。

妻子傅涯能有这样的觉悟,陈赓听到也十分欣慰,于是便欣然同意了。

但陈赓随后又担心地问道:“和农民一起劳动可是很辛苦的,你一个文工团出身的女同志,真的没问题吗?”

傅涯坚定地回答道:“咱共产党员有的就是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能有什么问题?”

陈赓欣赏地向傅涯竖了竖大拇指。

之后,傅涯就与农民们每天起早贪黑,一起挖地,种菜,晒粮食,身边的人从来没听过傅涯喊累。

陈赓与傅涯自婚后便是聚少离多,陈赓在前线与敌人斗智斗勇,心中也不忘妻子,时常给傅涯寄信,让傅涯不要太过劳累。

两夫妻就这样在战火岁月里紧紧牵挂着对方。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业待兴,陈赓作为开国大将军,自知身担重任,义不容辞。

高强度的工作让陈庚的身体不堪重负,被确诊为患有心肌梗塞。

得知此事的傅涯,十分担心陈赓,让陈赓好好休息,不要再做那么多工作,谁知陈赓固执地说:“我没事,这是个小问题,我还能继续做的。”

傅涯也拿陈赓没有办法。

1961年3月16日凌晨,陈赓还正在睡梦中,突然他的胸口一阵绞痛,疼痛甚至都让他有些喘不过气来,他被疼醒了。

傅涯见状着急地问陈赓:“怎么了,陈赓,你怎么了?”

而此时的陈赓已经奄奄一息,没过多久就憾然离世。

或许是傅涯想要通过忙碌来忘却陈赓离世的伤痛,有一段时间,她把自己的行程安排的十分满,除了工作就是打扫屋子,照顾儿女。

有一天,傅涯走进陈赓的书房,想要整理一下陈赓的遗物。

书桌上,一份未写完的工作总结引起了傅涯的注意。

傅涯突然回想起,陈赓生病期间,曾认真地告诉她:自己做这些不是为了炫耀,而是要为党和军队做一些可靠的经验。

傅涯觉得自己必须帮自己的丈夫完成这件事。

于是傅涯只要一有空,就会待在书房,把陈赓写的工作报告,笔记,总结,进行分类汇总,有时候遇到字迹不是很清楚的文稿,傅涯便一个字一个字的再抄一遍,时常挑着灯整理到大半夜。

后来,傅涯谈到自己整理陈赓的工作笔记时时感慨:

“陈赓在世时,由于他的工作性质十分特殊,很多工作需要保密,所以其实我不常过问他工作上的事。平时我总觉得陈赓是一个大老粗。而直到我开始整理陈赓的日记,工作笔记和总结时,我才发现,原来我这么不了解这个每天相伴我的丈夫。

原来陈赓十分细心,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平时开会一定要把所有东西都做记录,陈赓更是忠于国家忠于党,他对国家的热爱,对党和革命事业的热爱,远远超乎我的想象!

平时整理他文章的时候,我都感到受益匪浅,受到了教育。”

【“我一定要去台湾!”】

陈赓不在之后,傅涯时常感到十分孤独,因为陈赓在世时可以说是当时傅涯身边唯一的亲人。

原本傅涯有许多兄弟姐妹,是一个大家庭。

后来大哥傅森因为参加革命,很早就离开了家,傅涯带着弟弟,妹妹们来到延安,却又因为当时时局动荡,社会混乱,战争频发,而和弟弟妹妹们失散。

1980年的一天,傅涯突然收到一封失散多年的妹妹寄来的信!

妹妹在信中写道,自己现在居住在美国,而其他亲人因为战争去了台湾。自己通过多方打听,才知道傅涯成为了大将军陈赓的妻子,十分为傅涯感到高兴。

同时妹妹还很遗憾地在信中告诉傅涯,父母已经离开了人世,父亲临走前还念叨着傅涯的名字,并且父亲还留下了一个遗愿,那就是:要将自己的骨灰带回大陆来安息。

傅涯失声痛哭。

傅涯1932年与父母一别去延安,已经42年未见过他们了,其实傅涯期间也有去找过他们,但都杳无音讯,只得失望而归。

1986年,傅涯终于和妹妹一起将父母的骨灰送回家乡浙江。

在路途中,傅涯感慨道:“我与你们分别实在是太久了,我愧对你们,更愧对父亲和母亲!”

妹妹赶紧安慰傅涯:“姐姐,你有你的难处,我们都知道你是因为没有办法才联系不上我们的,父亲和母亲都理解你的,不要伤心,现在我们还有很多亲人在台湾那边!”

傅涯对妹妹承诺,自己一定会去台湾看望亲人们!

时间一转眼,就来到了1992年,傅涯看着电视上播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新闻,傅涯按奈不住内心的激动。

傅涯当即召来自己的儿女,告诉儿女们,她要去台湾!

但儿女们听说此事后都劝傅涯慎重,因为傅涯当时已经是74岁高龄了,儿女们担心这么长的路途自己母亲的身体吃不消。

但傅涯坚持要去,儿女们拗不过傅涯,去搬来傅涯的老领导来劝说傅涯。

老领导一个又一个地打电话来劝傅涯,去台湾要慎重,一定要思考好再决定。

傅涯都一一耐心地解释道:“台湾的亲人已经在那边等了我很久了,我一定要去一次台湾!”

见傅涯如此坚持,儿女们没法,陪着傅涯踏上了去台湾的飞机。

飞机几个小时后就落地到了台湾,但对于傅涯来说,确是像过了一个世纪那样长。

傅涯太思念台湾的亲人了。

傅涯在儿女的陪同下,一起走出了机场。刚走出机场,傅涯就被机场外的众多的小轿车吸引了目光,说道:“看来今天来台湾的人不少嘛!”

谁知傅涯被走上前来的人告知;“这都是来接您的!”

随即又出现了十几二十个人围绕在傅涯身边。

原来,这些人都是傅涯在台亲人的子孙,派来接傅涯的!

【小结】

战争年代,像傅涯和陈赓这样的革命夫妻十分常见,他们遵守党的纪律,听从党的安排,互相扶持,相濡以沫。而像傅涯与亲人们流离失散,又重新相聚的事,也有很多。

只要能回到故土,回到亲人身边,那么对每个来说都是最大的慰藉。只要能回到故土,便有家,只要能在亲人身边,便是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