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强越野,品牌方做高频城市场景、低频越野场景需求的泛越野,基本做减法,但长城反其道行之,做的是加法。
文 /《汽车人》张敏
当今市场上,如果有谁敢发布一款产品,只给一个SKU,一定有长城汽车。近日,长城发布的坦克500 Hi4-Z,就是如此,定价37.98万元。
一个SKU,代表着品牌方自信,能够直击目标细分市场和潜在受众。一方面源于该细分市场的需求非常集中;另一方面潜客对想象的产品有高度共识。在品类众多、需求各异的越野车市场当中,这可能吗?
泛越野的上限答案
长城率先定义了越野级别。这不是为了给产品分三六九等,而是为了辨识需求。长城所做的事,就是将需求“锐化”,并提取出需求的“精髓”,以提炼出的“精髓”为研发输入,不得不说,这是动过一番脑筋的。这和以往硬桥越野、城市越野的粗糙分法,不是一个思路。
长城将越野需求分为城市SUV、泛越野、强越野和超强越野。超强越野的分法,似乎第一次见。按照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副总经理刘宝的话说,就是不培训就不能驾驭的地形,甚至还要更难(几乎可以等同于专业人士才能涉足的领域),是常规越野产品不应该去尝试的场景,“比现在看到的最强的越野还要强。”
听了这些话,感觉长城有“挟带私货”之嫌。超强越野很可能是长城为了彰显其越野最高技术实力而设置的场景。不用说,这部分需求很大可能来自B端。
坦克品牌负责人常尧很坦诚:“所有的越野产品都有工具属性,但营销端这么讲很难进入用户心智。”这就涉及到泛越野的外延问题。
相对于强越野(以往所称的硬桥越野),品牌方做高频城市场景、低频越野场景需求的泛越野,基本做减法,即扣掉某些性能。但长城反其道行之,做的是加法。坦克500 Hi4-Z全方位展现了这种思路,其实就是做的“泛越野上限”——如果越野场景频率再高一点,比如达到40%,产品该如何设计?
这就像田径赛跑当中,400米非常难跑一样,即前200米“无氧”,后200米无论如何得切成“有氧”。不但要全面,而且前后都要强。
问题是,性能上如果毫不妥协,那不就是强越野吗?长城给出的答案是Hi4-Z技术。
实力让长城很懂用户
坦克品牌执行副总经理谷玉坤表示,Hi4-Z早在研发阶段便被定义为“护城河级别”的技术平台,其核心价值远超价格所能直接体现的表象。
和强越野的Hi4-T(P2+3挡插混)比起来,Hi4-Z(P2+P4+3挡DHT)的解耦四驱,使用功率分流方案,不愧为神来之笔。
Hi4-Z同样是纵置四驱,但取消了机械传动(没有一个传动轴),也不再配备中央分动箱,取而代之的是将59.05度电池组置于车架中央(两纵九横五分区),有利于提升舒适性,代价是相对Hi4-T极限越野能力的妥协。
而长城的得意之作,是3挡DHT,比单挡混动长度还短20%,动力传递更紧凑高效。同时,由于坦克500 Hi4-Z的五连杆+整体桥(迪翁桥)设计,其越野能力等同于硬桥越野。在高速过炮弹坑、馒头包等场景时,操控精准度和动态反应速度都很强。
长城的心思,就是坦克500 Hi4-Z的“泛越野”水平,打平对手的硬越野,同时提供舒适性、省油(馈电油耗只有8.6升/百公里)和全面智能化体验。
长城如此堆性能的暴力操作下,500 Hi4-Z成了“数值怪”——3动力单元(2.0T+双电机),综合马力972匹,扭矩高达1375牛·米,零百加速4.6秒,就算馈电,也有5.9秒。充电功率高达163kW,从30%充到80%,只需15分钟。
更厉害的是,油液双冷+8000V碳化硅技术,令其电驱输出功率和耐温性双绝,足以支持连续20次弹射起步。这就有点强到离谱了。
500 Hi4-Z可以拉2.5吨牵引质量。在极端天气(大雪、大雨、冰冻)+恶劣路况下,全地形智能控制和四驱、23项主动安全、高强度笼式车身、智驾助手,让人顿生纵横四海、千里独行的豪气。只要看一眼,这款车似乎就能让人肾上腺素攀升。
不得不说,长城很懂男人一颗浪子的心。而其背后则是,长城的新能源越野技术群,已经达到独孤求败的地步。
要全面,还要长板够长
那么,功率分流的作用在哪?
性能都这么强了,能耗油耗一定可观吧?这是刻板印象了,其EV模式WLTC续航201公里(测试中有人跑到280公里),对于一款高大威猛的越野车,这一数字意味着其能耗很低。
功率分流即从发动机和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根据场景分配到驱动系统不同部分。所谓解耦四驱,就是在城市道路上,可以用非机械方式将前后轴动力分离,提升能效。路况恶劣或者需要脱困时,再以四驱模式应对。
低速时,主要是EV模式;中速时,EV、串联混动、并联混动择机自动切换;高速时,发动机直驱。后者意味着功率全由发动机提供,因为此时发动机处于高效工作区间,而反之则可完全由电机驱动,发动机可以只给电池充电(如果馈电)。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Hi4-Z实际上可以实现所有工作模式(燃油、插混、增程、纯电),使用时取决于具体场景用哪一种方式更高效。
这样一来,无论越野场景占据的比例如何,坦克500 Hi4-Z都可以胜任愉快。这种动力设计立足于越野需求,实现了全场景能力。
而国内品牌功率分流用得少,是因为行星排、机架和动力控制要求比较高。长城在2021年推出9AT动力,其中包含4个行星排,其实就实现了功率分流的硬件架构。
在竞品看来,坦克500 Hi4-Z很可气。要越野,非常生猛;要节能,续航、油耗简直不像方盒子越野;要全面,所有驱动模式、所有地形控制、所有场景全都不在话下,而且总能以最优策略应对。它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既能通勤,又能越野”的多场景解决方案。
“全能车”很多时候只是平庸和妥协的代名词,但全面强化、长板非常长,就独属于长城的越野系列。由于这些技术的加持,坦克500 Hi4-Z可以是越野玩家、钓鱼佬、自驾达人的共同选择,还可以覆盖家用和商务。一车多能,而且个性还如此鲜明,似乎是属性的两个端头,但长城巧妙地将其融为一体。
要效仿长城的做法,似乎也很简单,只要新能源基底的越野技术足够强,就能力大砖飞。
刘宝则自信地表示,虽然越野市场很卷,但长城的动力构型技术平台,至少还能领先两年。硬件只是体现,这里面藏着长城对越野的独特理解,运用技术储备,就能在产品上发起集群式创新。
就像我们常说的那样,产品竞争、品类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体系竞争。这其中主要是技术体系,而作为任务输入,则是长期在越野市场浸淫,对消费需求产生越来越深刻的理解。
常尧所称的“加法”,背后隐藏着这么一大盘棋。越野算是让长城给玩明白了。【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