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对抗宫颈癌的重要角色(下)

老杨的记事本 2025-02-17 19:50:36

原创 放疗科 PKUFH放射治疗科 2025年02月17日 10:38 北京

(接上文)

CT定位及放疗前注意事项

宫颈癌放疗主要包括宫颈病灶、宫体、宫旁组织、部分阴道以及盆/腹腔淋巴结引流区。宫颈+子宫的位置在膀胱、直肠之间(如图1),随着尿量和大便量的不同,宫颈+子宫的位置也是在变化的(如图2)。因此,在定位当天和之后每次放疗做好膀胱和肠道的准备非常重要,这有助于能保持照射区域的相对稳定,保证放疗精确度,减少放疗副反应。

图1. 女性盆腔解剖示意图(矢状位)。图2. 同一患者不同时间子宫、宫颈位置变化示意图(MR矢状位):2A. 膀胱充盈、直肠排空时的子宫+宫颈位置(红色实线区域);2B. 膀胱排空、直肠充盈时的子宫+宫颈位置(红色虚线区域)。

(一)肠道准备

放疗前排空大便,保证放疗时直肠处于空虚状态,可减少直肠照射体积,有效降低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

(二)膀胱准备

定位CT以及每次放疗前均须憋尿,使放疗时膀胱处于充盈状态,有助于将小肠推向腹腔,减少肠管照射的射线,减少放射性肠炎及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我科应用超声,可在患者放疗前进行膀胱尿量测定,有效降低了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发生,降低可靶区的活动度,保证放疗精准进行。

放疗期间常见副反应及管理

【放射性直肠炎】

多发生于放疗2周后,表现为腹泻及便秘交替,黏液便、里急后重等,轻症患者可给予止泻、肠道益生菌等,症状较明显患者可予以暂停放化疗,必要时辅以抗感染治疗。

【放射性膀胱炎】

稍晚于直肠反应发生时间,多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放疗时憋尿,平时多饮水,可减轻膀胱反应。必要时可予以抗生素治疗。

【阴道炎】

出现阴道黏膜的水肿、充血、疼痛以及排出物增多。

【外阴炎】

阴道排出物及辐射影响,可出现外阴的充血、肿胀、疼痛,严重时出现溃疡和感染。

【造血系统反应】

多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三系细胞的下降,同步化疗可加重此反应。保证均衡营养,补充铁含量丰富食物,必要时可应用升白、升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

【全身反应】

常表现为乏力、恶心、食欲差等,少数患者可出现呕吐,给予对症处理后可缓解,当患者耐受放疗后,症状也可逐渐缓解。

放疗后晚期并发症及管理

【晚期放射性直肠炎】

放疗结束3个月以后出现,亦可在放疗结束后的数年至数十年出现。便血通常是就诊的首要原因,可同时合并便急、便频、便秘、黏液粪便、里急后重和肛门疼痛等症状。晚期严重并发症包括直肠狭窄、穿孔、瘘管形成和肛门失禁等,多见于放疗结束后2-5年。

推荐予以低纤维素、低脂、高热量、高蛋白饮食。首选肠内营养治疗,必要时可加用肠外营养补充,可适当加用谷氨酰胺、益生菌和维生素B12。可柳氮磺胺砒啶,类固醇激素灌肠治疗。

【晚期放射性膀胱炎】

好发于放疗结束3个月后,甚至放疗后10余年。临床症状表现为顽固性血尿、尿痛、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并且常反复性、持续性出现,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出现急性尿潴留、下腹坠胀疼痛等。

主要为对症治疗,包括运用止血药物、抗生素对膀胱出血和刺激症状进行控制等,对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采用高压氧、膀胱冲洗、药物灌注等方法。

放疗后注意事项

(一)生活习惯

保证营养均衡,高蛋白食物(鱼虾肉蛋)、水果蔬菜均可吃,坚持温和、软烂饮食满2年,尽量避免生冷、刺激、干硬、胀气食物。

放疗后4个月以后鼓励同房,避免阴道粘连。避免劳累、久坐、熬夜等不良习惯,适度锻炼,以不劳累为准,保持良好的心态。

(二)放疗后需定期门诊复查

放疗后1.5月复查盆腔MRI或CT、妇科肿标;随后2年内每隔3个月复查盆腔MRI或CT、腹部CT、胸部CT、妇科查体;如2年没发现复发迹象,其后第2-5年每半年复查;5年以后每年复查1次;具体复查项目请咨询放疗科门诊医生。

通过了解这些关于宫颈癌放射治疗的小知识,相信大家对其已经不再陌生。其实大多数宫颈癌放射治疗的副反应是可以预防、控制并治愈的。放射治疗是人类与宫颈癌的斗争史中重要的一个里程碑,在医生和患者及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放射治疗可以给宫颈癌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与希望,帮助我们向肿瘤治愈迈进一大步!

图 文:曾天荟、刘 旸审 阅:李晓梅审 核:放疗科

0 阅读:20
老杨的记事本

老杨的记事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