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翰明律师,诈骗犯罪案件辩护律师,广强律师事务所诈骗犯罪辩护与研究中心秘书长
涉养老、保健品案件领域,诈骗罪是办案机关最常认定的罪名,甚至很多涉案人员产生了惯性思维,认为保健品领域一旦涉案,诈骗罪则是必然。
但是从刑事辩护的角度,每一个不同的案件,我们都必须结合案件事实、证据、法律规定、现有判例、司法实务中的其他处理方法进行重新梳理和判断,如果案件存在现实的其他处理可能性,则会成为刑事辩护的争取方向。
第一,涉养老、保健品案件领域,部分案件是受到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并未以刑事犯罪进行处理,可作为该类案件的处理参考和辩护指引。
我们参考近期某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理的几起涉养老“食品”“保健品”领域的案例,进行定性分析、探讨。
其一,某县某床上用品经销处虚假宣传案。案件事实:该经销处发放个人制作的“可见调理反应材料”及在微信群中宣传床垫“具有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结石病、癌症等疾病,并具有抑制肿瘤、提高免疫力、舒筋活血,调理皮肤病、各种疼痛的功能”,误导消费者。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责令当事人改正上述违法行为,并处罚20万元。
其二,某保健馆虚假宣传案。案件事实:某保健馆播放的各类保健品宣传视频中宣称其所售卖的蜂胶香皂“是一款功能性医用香皂,对轻微皮肤类疾病当天见效,对顽固类皮肤疾病一个星期明显见效”。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责令当事人停止发布广告,并罚款3000元。
其三,某美容店虚假宣传案。案件事实:某美容店存在“某纤体康美管理仪八大功能:净化血液……消炎镇痛”等宣传内容,但产品不具备宣传中的功能。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罚款20万元。
其四,某市张某虚假宣传案。案件事实:根据消费者投诉,经查,当事人销售净水机时宣称有预防癌症等功效。某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罚没当事人8万元。
根据上述案例可知,上述经营主体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同样存在虚构“治疗功效”“药品功效”等事实,而实际产品并不具有其所宣传的功能、功效。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系虚假宣传,最终均是按照行政处罚,进行罚款处理。
在我们处理的涉保健品诈骗案件中,办案机关认定涉案公司成立诈骗罪的核心也是虚假宣传,虚假宣传的核心是关于产品功能、功效的虚构,将不具有治疗功效的产品,按照药品的治疗功效进行宣传、销售。
对比我们办理的案例与上述处理案例,我们我尚不能确定上述行政处罚的涉养老保健品案例,与认定为诈骗罪的涉养老保健品案例之间,其虚假宣传的内容、程度之间的区别,抑或是公司体量、所在地区、办案机关的主观判断不同。但是基于上述案例并没有被相关部门认定为诈骗犯罪,仅仅是按照虚假宣传进行罚款处理。从刑事辩护的角度来说,我们接触的诸多类似案例,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同样存在行政处罚的角度进行处理的空间,可作为该类案件辩护的参考。
第二,涉养老、保健品诈骗案件,存在轻罪辩护的选择。
同样以几起司法判例作为探讨的切入点:
其一,在我们参与办理的辽宁省李某某、邱某某涉保健品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案件中,办案机关最终认定李某某成立虚假广告罪,检察机关对邱某某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作出不起诉处理。
法院认为:李某某先后成立了博xx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销售保健品,经查,被告人李某某等人销售的xx产品等系食品,不属于药品,不具有增强男性性功能等功效。被告人李某某明知xx产品不具治疗功效仍发布网络广告对产品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以虚假广告罪论处。
其二,对虚假宣传、销售保健品的行为,以非法经营罪进行处理的案例,例如苏某等人涉嫌非法经营罪一案。
裁判要旨:办案机关以虚假宣传、非法诊疗等手段销售食品、化妆品,法院判决成立非法经营罪,对于第一被告人作出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的轻罪判决结果。
在上述案例中,涉案人员均被判决不构成诈骗罪,且最终处理结果明显系轻判,上述判例及辩护方向,亦可作为我们处理此类案件的辩护参考。
综上,对于涉养老、保健品诈骗案件,辩方首先要基于个案的具体情况,对案件的事实、证据、经营模式、产品性质、宣传方式、涉案人员主观要素等进行梳理,同时结合司法实务中的案例、不同部门的现有处理方式,对案件进行辩护思路的判断和选择。
如果案件存在无罪或是行政处罚等处理的可能性,可以结合个案情况进行梳理、辩护;如果案件确实存在构罪可能,可以考虑轻罪辩护空间;如果案件定性难以改变,亦可结合主从犯等量刑情节,为当事人争取适当的处理结果。
(以上内容是广强律师事务所诈骗犯罪辩护与研究中心秘书长金翰明律师对涉诈骗罪案件辩护的归纳和总结,以期对该类案件的辩护提供有益的帮助,欢迎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