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711、盒马和宜家的长春,开始嫌弃他们的超级商超

未来商业观察 2022-04-12 20:03:38

3月11日起,长春市因疫情“封城”。居家隔离近一个月后,长春民众将本地一家大型连锁商超送上了热搜。

最初,民众质疑该商超转卖捐赠物资;商超澄清后,民众又抱怨商超售卖不新鲜且高价的蔬果日用品;最后,民众将没有宜家、盒马、每日优鲜等一系列企业的原因,归咎于它,并希望它离开长春

这家商超便是长春欧亚集团(以下简称欧亚)。即便没有热搜,欧亚在长春也无人不晓。一个当地流传的段子:有外地顾客要打车去渤海大街上的欧亚卖场,会被纠正:“是欧亚卖场里的渤海大街吧?”

这曾是长春人引以为傲的本土龙头企业。但如今,长春人失望、不解,甚至对这家企业产生重重疑虑。那么,在此次长春疫情中,欧亚到底经历了什么?

01

一场小麦粉引发的风暴

3月28日,一张欧亚便民超市销售米面油便民包的图片在长春人的朋友圈传开。

图片中,小麦粉出自新疆昌粮集团的仓麦园,那是不久前新疆驰援长春的新闻图片中出现过的物资。

长春人开始怀疑,欧亚涉嫌将外省捐赠给当地的物资加钱,高价转卖给市民。

3月28日下午,“长春 欧亚”出现在新浪热搜第一。排名在短短半小时内迅速回落。很快“长春中的疫情”登上新浪热搜前三,又再次迅速回落。

欧亚连夜发布声明称,3月23日接到了新疆昌粮集团有限公司捐赠的面粉、食用油等援助物资,但至今未做处置。未收到任何蔬菜捐赠,将对造谣者追究法律责任。

次日上午,吉林省相关机构也作出解释,但质疑并未停歇。

人们质疑欧亚为什么将新疆货车司机赶了三个昼夜的路才运来的物资,闲置6天之久,不肯配送?为什么30万元物资是定向捐给企业,而不是民众?

即便后来欧亚将定向捐赠物品全部转赠给市政府,舆情仍未平息。

有网友控诉,“有你在,什么宜家,什么盒马,这辈子都不可能开过来”。

他们遗憾于长春成为东三省唯一一个没有宜家的省会城市,更将711、罗森、盒马鲜生、叮咚买菜、每日优鲜、宜家等现代化企业或连锁店没有入驻省会城市长春的原因迁怒于欧亚、中东、新天地等本土企业。

02

没有711、盒马和宜家的长春

这并非一场完全的情绪宣泄。事实上,除了被传播极广的“加价转卖捐赠物资”猜测,民众们还例举出诸多不满。

3月11日,长春市因疫情宣布“封城”。当地市民开始了漫长的隔离。

博主“我从没去过NYC”透露,在3月,长春能买到菜的是极少数,只有个别社区发菜包。各种小程序都买不到菜,他自己已经一周没有抢到过任何新鲜蔬菜。

长春宽城区的小娜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们一家三口靠过年的年货和邻居以物易物支撑。附近唯一配送的新天地,没有蔬菜,只有速食。

因为食物不足,她曾连吃了四天方便面。

直到3天前,小娜才第一次收到居委会通知,可以购买政府60元一份的蔬菜包。那时,距隔离开始,已过了25天。

抢菜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平台数量少。长春有沃尔玛4家,永辉超市不足10家。隔离开始后,美菜、多多买菜、天猫超市秒空,大润发super停止配送。

希望寄托于欧亚。从小在长春长大的小娜表示,在长春市,几乎每走两条街就能看见一家欧亚。

三月结束前,绝大多数长春人依旧选择相信欧亚。他们相信菜只是还没有足够的人力送到他们手上,欧亚会和他们一起度过难关。

然而,问题开始接连浮现。

最初,有长春二道区网友反映,自家小区只提供官方和欧亚两种物资。其中官方物资只有蔬菜,而欧亚物资包含水果、鲜肉、调料包等,但售价在百元以上。

网友晒出天猫、永辉、沃尔玛的订单,相比于欧亚,100多元可自选,有菜有肉,也有鸡蛋和水果。

而从欧亚购买的蔬菜包则不同,大部分菜包不可自选。有人在下单三天后买到长毛的火龙果,有人一百元买来的蔬菜包烂了一半。有人169也只买来六种绿叶菜加两根胡萝卜,一点葱姜蒜。他们将其称为冤种套餐。

有市民反映,个位数的永辉超市平价保供长春六个区,随处可见的欧亚超市,却物价上涨,菜品算不上新鲜。

网上流传出一份长春志愿者工作群的微信截图,里面是欧亚超市招收免费志愿者的通知:需要青年志愿者协助商超打包、装箱等,工作八小时,且不提供车辆接送及通行证。

在免费工作背后,欧亚的蔬菜包却非免费发放,而是付费销售。

这渐渐改变了长春人对欧亚的观感。他们原本爱说“我们的本地企业欧亚,是世界第一大购物中心。不是所有地方都有这么大的购物企业。”

疫情后,有长春人开始意识到,这里是东三省唯一一个没有宜家的省会城市,这里没有每日优鲜、没有盒马、没有叮咚买菜,也没有沈阳遍地可见的711等便利店。

如今,后果开始凸显,绝大多数人不得不选择欧亚,接受那些价格并不算实惠的蔬菜、水果、零食包。

那些曾经极少光顾的老破小个人超市,在疫情中反倒受欢迎。

“小区封闭后,附近大欧亚第一时间掉链子。小超市却靠着微信下单给我送来了好几天伙食,价格没有很贵,免配送费。店家也不在意顾客在群里发别家二维码,说怎能拦着大家维生?反而欧亚超市管理群,一个劲说不要发其他二维码。”

小娜透露,在长春,大多数工薪阶层的月薪也不过两三千,在停工一个月的情况下,高价菜对普通人来说,已经有些吃不消。情况更糟的是有老人、孕妇和婴幼儿的家庭。

隔离之初,众人默契地以物易物,很少提及这些难处,然而当“加价转卖捐赠物资”的传闻出现,舆论再难平复。

《北京青年报》报道的“长春回应欧亚集团接受捐赠高价售出等问题”的微博下,9000多条评论,几乎全是质疑、不满、请求彻查。

“家庭教师欧比旺”在微博喊话:“接二连三的上热搜,只是因为欧亚疫情期间卖高价菜么?最大的原因恐怕是欧亚集团在长春搞垄断,逼走各个大型商超,然后自己没有承担起该有的社会角色。”

03

期许与幻灭

此前多年,欧亚都是本地人最引以为傲的本土企业。它不仅是长春的门面,更是几代人成长记忆的一部分。

一个当地人众所周知的段子是,欧亚到底哪天店庆?答案是天天店庆。

在不少长春人的叙述中,只要出门,他们总会接到欧亚发来的店庆传单,店庆有关卖场、百货、商超、万豪、奥特莱斯或某个区域的超市,但无一例外都属于欧亚。

没人说得上欧亚真正的店庆是哪天,也说不清它在长春到底有多少家店。但长春人都知道,这是全世界第一大购物中心。这句话印在传单上,印在欧亚的大楼上,印在长春长大的孩子脑海中。

70后在此购买家具、电器等大件,因为相信一定不会买到假货。而00后的童年美好回忆里,逛欧亚是可以媲美出城游的存在。

“就像是欧亚里面有个长春。”

这样的印象一直持续到小娜离开长春时。此后,她辗转北京、上海、广州,才发现原来世界比想象中大得多,欧亚只广泛存在于东三省,也并没她从小宣传中那么传奇。

再回长春读书时,她开始觉得幻灭,这里没有便利店,没有宜家,只有街边小超市和欧亚等老牌商场。城市显得有些陈旧。

当同学问她周末能去哪玩时,欧亚变得不那么容易启齿,商场不再年轻,卖的衣服吃的饭也不再适合年轻人。更年轻的万达成了首选。

20多年前,万达第一家万达广场就在长春重庆路。王健林费劲唇舌,将沃尔玛和万达一起带进了长春。

沃尔玛进入长春后,当地购买力惊人,沃尔玛一个月内又连开两家连锁店,面积都在1.6万平方米以上。

然而不管是万达还是沃尔玛,此后在长春的扩张,都无限放缓。直到2010年,万达才再回长春开店。沃尔玛在长春的门店数量,多年来一直停在4家。

沃尔玛在长春开张的那几年,家乐福、荣德、北京华普、华联等大型商超,先后在长春开业,又在不久后离场。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肇勇分析称,这是由于长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本土零售连锁企业,其中既包括长春市最早的本土超市企业恒客隆,还包括亚泰超市、中东福万家超市、新天地超市、远方超市等。

欧亚成为一切的原因和答案。凤凰网记者走访时发现,先后关闭两家门店的家乐福、以及之后关闭的乐天玛特,它们的门店的附近都有一家欧亚超市。

商超由本土企业占据的同时,便利店发展也一样波折。长春便利店最早雏形是本土恒客隆成立的连锁迷你超市,它被大众卓越收购后改名为长春一号店,后又因长期经营不善,再次易主。当地媒体一度怀疑24小时便利店模式在长春水土不服。

但在沈阳,711和罗森已遍地,只有长春始终没有。2019年时,在知乎曾有匿名帖子吐槽,长春宜家、恒隆广场、苹果直营店、711、罗森、盒马、瑞幸、喜茶、奈雪统统没有,只有欧亚,再算上一个土到渣的新天地。

当地人回怼:你所说的破欧亚,不是全国,是全世界最大购物中心,零售业翘楚,蝉联多年的销售额全国冠军。

2021年,长春市民期待三年的宜家,最终放弃进入长春市场,网上又出现了欧亚博弈成功的猜测。这一次,力挺欧亚的声音减少,没有宜家,始终是长春不少市民的遗憾。

小娜表示,她们迫切希望宜家迁入主要有两点,一方面长春是东三省唯一没有宜家的省会城市。另一方面,在当地,如果要大量购置家具,只能去欧亚,别无选择。万达、苏宁的家具种类都太少。也没有大型家具店。

在小娜和绝大多数长春人来说,他们依旧以欧亚这家本地企业为豪。每次回长春,先看到欧亚,然后立刻产生回家的亲切,当需要购置大件商品或贵重商品时,首选也是欧亚。

这一次,欧亚深陷舆论风暴之后,仍有不少当地人心怀希望,他们通过网络向欧亚喊话,希望它给老百姓一个交代,也给自己一个清白。

另一部分长春人,则开始在微博祈求拥有选择的机会。

“盒马你看看长春吧,宜家你要不也来试试吧。疫情过后我不想再去欧亚了,但我没有别的选择啊!给我们选择的机会吧!”

小娜至今还能记得当时那种失望的情绪。

“本来大家都是要维护本土企业的。但是当你真的很需要它,却发现他在大家很困难的时候涨价,而其他平台没有,真的很伤心。”

(应受访者要求,小娜为化名)

0 阅读:1

未来商业观察

简介:当下的一切都是未来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