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的东线战场上,对于作战双方来讲,最大的麻烦不能说是敌人的新式武器,而是那极为恶劣的天气。毕竟苏联的天气异常严寒,温度频繁下降到零下四十度以下,而这通常伴随着漫天大雪将道路封锁。德军的坦克跟装甲车辆遇到了严重的困难,润滑油变得极为黏稠,电池的功效急剧下降,燃油于严寒当中凝固,发动机无法启动等。正是因此,当时的德军往往会陷入补给不足的困境中。
对于这一系列情况,双方都需要有能够解决在雪地上行走的工具问题。纳粹德国自芬兰志愿军当中挑选了不少士兵加入他们的滑雪营,以保证可以在战场上展开正常机动。苏军同样成立了不少的滑雪部队,装甲部队里也编制了不少的化学作战单位。
另外,苏军还有一款令德军感到绝望的武器——NKL-26型装甲自动雪橇。在寒冷的冬季,为保证可以随时启动,德军坦克的引擎需要处于热车状态,而这令引擎的温度比四周要高上很多,便会引来森林中小动物的做窝,很多德军坦克的电线皆被老鼠啃断,不能正常使用。不过,在大雪的情况下,苏军坦克同样很难机动,两边的装甲部队方面看上去已经打平了。但是,苏军的装甲雪橇则不同。
NKL-26型装甲自动雪橇是在NKL-16型自动雪橇的基础上改进而来,NKL-16型自动雪橇源于苏芬战争的经验。芬兰神出鬼没的滑雪部队时常会令苏军感到头疼,他们的游击战术令红军疲惫不堪,红军在正面战场上的作战能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冬季战争给了苏军很大的教训,他们意识到了强化红军雪地作战装备的必要性。NKL-16型自动雪橇的作用主要是于雪地上快速运送兵员,既没有武器也没有装甲,所以在卫国战争开始以后并未受到重视,很快便停产了,苏联在这基础上进行改进,得到了NKL-26型装甲自动雪橇。
NKL-26装甲自动雪橇有一个封闭式的胶合板车体,前端是驾驶位,中部是车长或乘员舱,左侧中部安装了出入的舱门,后面是一台110马力的M-11G星型活塞发动机,驱动一副直径2.35米的木制螺旋桨跟空气加热器。NKL-26自动雪橇的行走结构是安装于车体两侧的四具独立弹簧悬挂的滑橇,滑橇也是搭乘士兵们的落脚点。
既然被叫做装甲自动雪橇,那么NKL-26自然有着一定的防护能力。在车体的正面,安装有10mm厚的装甲钢,能够抵御德国MG42 7.92毫米机枪的射击。为保证车体正面的防护性能,NKL-16的挡风玻璃上安装的是装甲观察缝。尽管NKL-26正面能够抵御机枪的射击,不过其车体两侧跟尾部并未有什么特别的装甲防护,因此整体看上去,NKL-26的装甲防护水平是比较有限的。
至于武器装备上,NKL-26的车顶安装了一挺能够进行300°旋转且带有护盾的7.62mmDT机枪。尽管不是什么重火力,不过拿来对付步兵已经是绰绰有余的了。NKL-26既不算重甲装备,也算不上轻甲。在坦克只可以于雪地上缓慢移动之时,NKL-26能够轻盈地跑起来,最快时速能够达到70千米,在崎岖的地形上最快时速也能够达到30多千米。
虽说NKL-26在雪化了以后便无法使用,但其仍是那时候最符合苏军作战要求的武器。对于德军来讲,他们宁愿碰见苏联的T-34坦克也不想要碰上装甲雪橇。装甲雪橇几乎不会进入德军士兵手榴弹的投掷范围中,在德军大批量装备铁拳便携式反坦克火箭弹以后,装甲雪橇的威胁才变小。
由于在行进的时候会发出较大的呼啸声,所以也被德军叫做“雪中死神”。听到这种声音以后,德军便会感到害怕,给德军带去的心理阴影不比喀秋莎火箭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