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艺圈,“演技”二字总被拿来说事儿,借“演技”发挥的表演类竞技节目也时不时总能掀起一波波流量。
但大多时候,市场上的节目都是开门见山就考评演技,但实际上,究竟什么是演技?怎样高效为表演新人提升演技?这些核心问题反而被忽视了。
“用力过猛”、“表演模式化”、“千人一面”、“痕迹太重”、“看你表演如坐针毡”……一部部节目过后,空闻毒舌点评,却鲜少有能让“演技”二字真正落地的,演技垂直类节目的痛点始终存在。
掰开揉碎、事无巨细搞科目培训
对新人如此狠绝,真能提升“演技”吗?
最近看了档名叫《我是女演员》的节目,原本以为会跟“以前那些节目”没什么不同,但实则不然。
上周的先导片上来就是唱跳,一期先导就搞定了分班,看得人一惊,这节奏也太快了吧,为什么不按套路来?接下来正式的节目要播什么?
然后没想到的是,《我是女演员》第一期节目正式上线后,热度直接爆表。众多热搜话题中,#刘涛 可以把我p掉的#甚至冲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这还不算,认真看完了这周开播的第一期全片,更感受到这档节目不仅有热度,更有尺度,对姑娘们真是“狠”!上来就27进6,死亡玩法有没有?
小考安排得也很另类,别人家都在搞超强视觉冲击的场景布置、灯光舞美,但《我是女演员》却在玩原生态,开放式的表演现场、学员们混在一起同时进行各路battle……
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无包装”,剔除滤镜,直接干,让观众感觉像是身处实验性剧场。
配音小考时,在一片嘈杂的环境中九个学员同时配音,刘涛走到谁身后就扩放她的配音;
情绪训练时,被几十台摄像机怼脸,姑娘们跪在地上说哭就哭,同时还要抗不适配的BGM干扰;
跳舞时舞种跟赛制不搭噶?不好意思,看你自己的应变发挥啦!
怎么说呢?狠是真的狠,但细细想来,这不就是剧组片场的日常吗?
嘈杂的环境,一秒入戏的专注,能应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这些都是优秀演员应该具备的素质。能扛得住这种演技考核,脱颖而出的,自然是演员好苗子。
比如爆发力惊人、哭得格外真实的乌日丽格,还有表演有节奏、有交流的高容方都挺抢眼的。
不过,大多数学员的表演都是不在线的,最多只能算贡献个表情包,瞪眼、撇嘴、腿发抖,额,惊掉下巴~
我总结出来一个经验,那就是千万不要对这群新人抱有太高期望!因为她们真的都很“白纸”,所以更需要这么一档不嫌麻烦设置如此细致科目的节目来“救命”。
听说还会有吊威亚、练台风、塑形体等只有专业表演院校才会涉及到的训练,对姑娘们来讲,真的再好不过!未来想混迹表演圈,过了《我是女演员》这道门槛,才有些许机会。
真正的“演技修炼场”
但愿姑娘们能抗住压力
实话实说,先导片和第一集正片过后,《我是女演员》的评价和口碑还是有分化的。
有人看过学员阵容后自动为部分熟面孔打call;有人认为有刘涛把关,培养出来的新生代女演员值得期待;但是也有观众提出了“教导团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
但随着节目进程的推进,似乎越来越多人将关注焦点拉回到了对《我是女演员》节目核心,也就是新生代女演员如何感知演技、提升演技的关注。
当然,节目这样“事无巨细”呈现“演技孵化过程”的结果,可能会让节目看似没有那么“激烈精彩”,甚至节目的亮点“一镜到底”、“即兴考核”在最终表现出来时也会有些尴尬。
的确,《我是女演员》贡献的笑点也不少,一群没什么经验的女演员聚在一起有多“可怕”?看看李治廷在表演中被耙子打伤脸就多少能感受到一二。疼,实在是疼!
学员们在时不时的“舞台失控”中逐渐成长,现场的评论员在“尴尬到脚趾抠地”的氛围里渐渐生出希望,都是“打工人”,谁还没有个适应的过程?
当然,鉴于27位学员还都是新人,水准、基础也参差不齐,当前阶段表演尴尬、现场翻车偶有发生,这都挺正常。个人认为,她们的上升的空间才是这档节目值得期待的点。
新人们从懵懂到出师的成长过程正是节目真实的表现,并且这样未经过剪辑、原声呈现的表演,不同于大众习以为常的经过“修饰”的剧目,这对新人演员来讲,虽是艰巨的考验,但能让观众真正感受到谁才是那个最终能端得起演员这碗饭的人。
要我说,《我是女演员》是真正的“演技修炼场”。
教导主任刘涛也说了,“不成熟的演员,诠释经典,还要接受最严厉的市场评定,一定是最艰难的事情。”但她们要经受的,就是提前适应最严厉的市场,《我是女演员》的最大价值是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
班主任还“靠脸吃饭”呢
他们能带好学生吗?
前有狠绝的赛制、后有严厉的市场考核,强压之下,初出茅庐的学员们又该如何自救?
这里不得不提到这档节目的教导团阵容,当然关于教导团我们也确实听到过一些争议。
虽然名誉校长赵雅芝、教导主任刘涛都是资历、演技都无可厚非的前辈,教研组长张晓龙中央戏剧学院形体老师、制片人的资质也OK。
但综艺班班主任郑元畅、才艺班班主任严屹宽、自定义班班主任李治廷,就连代课老师张哲瀚、龚俊,他们给人的初印象难道不是演过很多偶像剧的“流量idol”吗?
或者说,相比演技,公众似乎更在乎他们的盛世美颜与霸总范儿。
也难免让人疑惑,这样的班主任和代课老师能带好学生、传授演技吗?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就有些见仁见智了。你可以鄙夷,目前他们自己尚且“靠脸吃饭”;你也可以说,他们跟张艺谋、陈凯歌等圈内大佬比,简直就像充话费赠送的!的确,暗地里很多人都这么想过。
但是他们有个绝对优势,就是很有亲和力,至少女学员看到他们不会“吓懵”。
看看被老戏骨张铁林“吓懵”的朱丹妮,你们就知道姑娘们在面对大佬时心理压力有多大。
赛制已经足够“狠”了,学员们也基本都还没“上道儿”,老师们要是再集体“冷脸”,那这档节目就真没法看了。与其纠结他们是否有资格当导师,不如看看他们在节目里都具体做了什么。
郑元畅教高容芳在亲密戏里要给予对手戏男演员足够的信任,从后倒训练、突袭式的公主抱,再到开诚布公的对谈,尤其当他说出那句“我被黑就算了,但我要做的是帮助你”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诚意。
严屹宽在对林艾泇教学的教学中,指导她“你要沉浸在自己的情感里面”,指出台词要讲出“真心”。我们能看出,严屹宽的眼神和肢体语言很容易感染对手戏演员,这种营造氛围的浸入式教学挺实用。
还有李治廷,他算得上那种很暖的班主任,他说出那句“你有老师,你有我呢,放心”,就是对学生最大的支持。
他还跟乌日丽格分享演盲人的技巧——“眼睛不要对焦”,因为她背不下来台词逐渐陷入焦躁的时候,李治廷提议“记住情绪的流畅”。
怎么说呢?他们确实在努力用自身的经验去帮助学员,规则设置是既定的,对零基础的新人来讲,最简单粗暴的经验教学,反而比说教有效。
其实,表演是逐渐“打开自我”的过程,班主任与新人们的互动也需要教学相长。第一期节目过后,我反而更期待看到,究竟要到第几期,郑元畅他们几位“鲜师”的“演技库”才会被学生掏空!
如今大方分享演技技巧、经验细节的他们,到后来会不会被天赋型的学生“碾压反超”?这些悬念,难道不比所谓的竞技结果更具吸引力吗?
一档全员都是青铜的节目,看的就是成长,就是淬炼。就像职场奋斗一样,观众的包容也是在和这些孩子们产生共鸣和链接,都是打工人,谁还没当过菜鸟呢?
说句题外话,想“看热闹”的集美们,可以每周六20点移步优酷视频,或者22点打开电视直接看江苏卫视,既然节目组都不怕“事儿大”,咱们又怕什么呢?抓紧围观去吧!
据说下周要播出正式的公演剧目了,节目组打出的“培养新生代优质女演员的东方美学演技竞赏类真人秀”title是不是在吹牛?这帮演艺圈新人的进阶之路,会继续迎来腥风血雨,还是最终会实现绝地反击,创造反转惊喜?给她们一点时间,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