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很多职业院校迎来重要人事调整,出现更换“一把手”的情况。而且,一批有一线教师工作背景的领导层涌现出来,任高职院校和技师学院的院长、副院长。
2022年9月,沈进任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院长;
2022年11月,李胜任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院长;王爱国任山西管理职业学院党委委员、院长。
2023年1月,陈卫国任山东经贸职业学院院长;张隆海任山东理工职业学院院长。
2023年8月,陈祖华任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田敏任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玉申任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有东任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院长......
一、从“教学”到“管理”,他们走了多久?
我们可以看见,大部分领导从一线晋升到一把手的时间在25-30年。
通过这些领导的简历发现,刘玉申2007年7月硕博连读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博士学位。自毕业以来,一直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主要讲授嵌入式C语言、大学物理、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和近代物理等课程。
2011年8月晋升副教授,2016年8月破格晋升教授。2020年3月-2021年12月任常熟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2023年8月任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从一线教师到职业院校院长仅用了16年,晋升速度较快。
“70后”的李胜,也仅用了18年从高校教师升至院长。
1969年出生的张维,起初是四川成都旭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职员,但一直刻苦努力学习,1995年考取四川联合大学世界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98年7月任南京审计学院教师。
此后不断晋升,2006年-2018年,从最开始的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院长助理,到教务处副处长,再到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院长,后又任南京审计学院、南京审计大学学务委员会主任、南京审计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用了25年当上党委副书记、院长。
陈卫国和孙晓雷虽然不知道具体时间,但看他们的晋升路径,有相似也有不同。相同之处在于两人都是从系副主任开始:陈卫国是从系副主任做到办公室主任,再到副院长,最后升为院长;孙晓雷也是系副主任开始一路晋升至教务处副处长、处长、副校长等职,最后升为院长。
另外巧合的是,1964年出生的田敏和1967年出生的张有东,两人都曾在淮阴工业专科学校、淮阴工学院担任教师。
田敏历任淮阴工业专科学校电气工程系教师、教学秘书、电气技术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助理,淮阴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副主任、主任。
张有东1989年8月到2000年3月,在淮阴工业专科学校电气工程系、计算机中心、计算机工程系工作,实验员、教师(兼任过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等工作)。2000年3月到2014年5月,在淮阴工学院计算机工程系、教务处、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处工作。2014年5月到2022年6月,任淮阴工学院副院长。
从前的同事,各自努力如今顶峰相见,一个是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一个是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院长。
类似情况的还有张维和陈祖华,张维1998年任南京审计学院教师;陈祖华是1996年任南京审计学院讲师。如今,张维是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祖华是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二、优秀一线教师的晋升之路
从一线教师干起,一步步成为高职院校“一把手”,这样的晋升之路很多人都很羡慕。可当上高职院校“一把手”的毕竟是少数,属于一线教师中的“佼佼者”。
2020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分层分类评价”,鼓励结合学校特点和办学类型,按照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等岗位类型,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分层评价标准。
从教师职业行为的实际情况看,教师获取职称晋升后,尤其是成功晋升正高级职称后,往往会更关注以下几项工作:更多地参与行政事务,拥有行政职务能够给教师带来更多的资源,因此,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取得成功后,教师可能会增加行政参与;或是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具有更高的专业技术职称,为教师参与社会活动提供了帮助;寻求工作流转。
所以,我们从上面很多校长的履历中可以看到,很多是从讲师到副教授、教授,职位从系副主任、系主任到教务处副处长、处长、副院长、院长这样升上去的,此后也更多地参与行政事务。
当前高校间的人才竞争异常激烈,取得高级职称的教师在人才市场上具有较高竞争力,可以通过工作流转获取高额的安家费、科研经费等引进待遇,这使得高校教师晋升职称后寻求工作流转成为一种常见现象。
比如上述很多校长,如张隆海、杨俊峰、李胜、刘玉申,一开始在本科院校做教师,取得高职称和职位后流转至职业院校任校长、副校长的。
当然,一线教师想要晋升为高职院校的“一把手”,除了注重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同时要具备全面的领导能力、管理决策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和人格魅力等。具体的晋升路径还需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所在学校的情况来制定。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