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将中文名称由“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北汽极狐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这次更名的意义,猜测还是在品牌战略上的一次变革,但变革的却不彻底。

作为造车新势力中负面新闻最少,0电池事故的北汽极狐,在各个车评人私下里都认为它们的车很良心,但销量就是上不去,很大原因就是没有按照新势力的方式去营销,还是按照北汽传统车的方式在卖车。

而北汽传统车的销售体系本身就很混乱,别说是外人,就是很多北汽内部人士都搞不清楚北汽旗下各车型的归属,更别说它们之间的级别关系了。

而回到北汽极狐更是如此,也许因为是中国最早介入新能源领域的品牌,北汽新能源认为自己应该树立一个标杆式级别体系,不说让别人跟进,至少自己的体系能够让市场认可。

但极狐最早布局车体系,却在名称上混乱无比。比如αT5与αT之间的关系,以及αS5与αS之间的关系。对于消费者之间就很难弄清楚。α也就是阿尔法T代表SUV,S代表轿车,这个可以教育消费者,但T5与T,S5与S之间的关联性又是什么呢?

从价格上看,不带5的车型级别更高,价格更贵,而带5的车型略小价格便宜很多。但北汽极狐却没给出解释,为什么是5。

以小鹏汽车为例,小鹏的第一款车的P7,这是因为互联网大厂里的“中高级牛马职称”就叫做P7,这个名称就能让大部分大厂职工立刻能找到定位,包括后面出的MONA M03,之所以叫M03,也是入门级管理层就叫做M3,也能跟刚刚入职的年轻人形成共鸣。

那么极狐的名称从何而来呢,如何跟目标消费者形成共鸣呢。首先α是希腊首字母,代表第一,这个可以理解,那么T和S的解释是什么,极狐肯定有解释却没有让大众记住。而为什么字母后面加个5,级别就下降了,价格便宜40%,就没人能弄清楚了。

这与其他造车新势力通过数字的大小来区分级别,有着天然的传播壁垒。无论是T系列的SUV还是S系列的轿车,销量都一塌糊涂,反倒是极狐考拉因为定位非常明确,独树一帜的产品名,卖得最好。

实际上,极狐考拉在营销层面也并不“互联网”,从设计理念上看,它才是中国第一个“宝宝巴士”。而且价格便宜量又足,设计不跳脱,能让更多人所接受。只是对于不了解极狐命名规则的人来说,依旧不知道考拉和考拉S的区别,以及考拉作为一款MPV到底是什么级别,与市场上什么车对标。

所以回到开头说到的更名,不仅仅是企业更名,还应该有产品名。比如埃αT5和αT两款车的定位与比亚迪宋Plus与宋L相似,为什么不学习比亚迪也改成αTPlus和αTL呢。这至少让人清楚它的定位与比亚迪的同级别车相同,然后进行对比购买。

相比之下,奇瑞风云就做出了迅速的变革,从价格上看,风云T8、T9、T10的关系就是宋Pro宋Plus以及宋L的关系,虽然名称上并没有跟随比亚迪,但在定价上完全绑定,因此风云T系列每款车都能达到近万台月销量的数据。

最后,北汽蓝谷更名到北汽极狐,只是减少了一个品牌层面的传播障碍,但真正阻碍北汽极狐销量的恐怕还是产品名称,什么时候北汽极狐能够把手里的产品名梳理清楚,与市场上主流车型名称绑定,才是真正解决极狐销量的最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