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保时捷是世界上利润值最高的汽车企业,实际上截止到2023年,保时捷的营收能力还是呈增长势头的,但盈利能力已经断崖式下滑,到了2024年,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这种崩盘主要来自保时捷中国的销量下滑,尤其是盈利能力从2022年的27.4%直接下滑到2024年的-41%。也就说盈利能力,直接下滑了68%,经销商全部在赔本卖车。

之所以说是中国销量下滑造成的,是因为中国一直是保时捷最大的销量市场,近五年的数据统计,2020年-2022年还都保持着三成以上的市场贡献率。但到了2023年下滑到了24.8%,2024年已经下滑到了18.3%。

而这个下滑趋势也正好与保时捷电动车Taycan引入中国的时间相同。虽然Taycan是2021年引入中国的,但至今都没有经历一次大改款,这与国内新能源车1年一换代的节奏完全不符,在没有智驾系统和智能座舱加持的前提下,Taycan的操作界面显得越来越“傻”。

尤其在2024年小米SU7上市以后,无论是智能化、电气化甚至产品品控方面,Taycan都被小米SU7远远甩在身后,哪怕引以为傲的性能,在SU7价格面前都显得弱不禁风。

而在国外,保时捷这个传统超跑品牌,在拥抱电气化后,令很多“老钱”所不齿。毕竟在海外,喜欢保时捷的人还是追求传统发动机带来的快感,而不是电机刷出的马力。

此外,新贵们在电动保时捷和特斯拉之间选择了后者。保时捷电动化几乎失去了全球的支持。保时捷瞬间与如今的主力消费人群失去了“联系”。

据法兰克福 2 月 13 日(路透社)报道,保时捷股份公司(P911_p.DE)发言人周四向路透社表示,该公司计划在未来四年内在全公司范围内再削减 1,900 个工作岗位。
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表示,计划到 2029 年将其位于德国西南部斯图加特-祖文豪森和魏斯阿赫主要工厂的职位数量减少 15%。
该发言人表示,该公司已于 2024 年启动这一流程,不再续签 1,500 名固定期限员工的合同,另有 500 名员工的合同即将到期。
据悉此次不再续约的员工,大部分来自保时捷电动化部门,从中可以判断保时捷在战略上要放弃Taycan和未来的电动汽车。

有意思的是,小米SU7在2024年上市之初,一直表示学习保时捷,却没想到这个学生将老师逼入困境。随着产能的上升,小米SU7月销量高达2万台,而保时捷Taycan全年销量不足小米汽车一周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