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己的一首小诗,写尽春山谷雨,花泉煮水,灵动美妙,赏心悦目!

墨尘染公子 2025-02-14 18:53:20

01

齐己,一位清风朗月、脱尘风雅的诗僧,原名“胡得声”,又号“衡岳沙门”。

少年时,曾游历江湖,感叹大唐繁荣开放,山水壮美,花团锦簇,写下了不少名篇,比如《早梅》。

大唐陨落后,人也到中年,诗人对佛法,对人生,对他人,对世间繁华、落寞,又有了更深的参悟。

他是一位既出世,又入世的诗人,跳跃于红尘万丈,又清修苦法之中,既修得佛法,又以诗会友,郑谷、曹松、沈彬、廖凝、徐仲雅等名士,皆为其诗友。

他的诗,古雅清和,与贯休、皎然、尚颜等齐名,其传世之作,堪称四僧之首。

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进齐己的《谢中上人寄茶》。

谢中上人寄茶

唐·齐己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02

这首《谢中上人寄茶》,讲述一段传统文化,故事里,有茶农、有邻里、有院落、有落花泉,是一段茶香情浓的茶故事。

这里的“谢中上人”,指一位姓“谢”的朋友,这位朋友是什么身份呢?

诗人说“中上人”,这里的“中上人”,是一种对僧人的敬称。

诗人在“谢中上人寄茶”提到了一个故事,一位姓谢的得道高僧,给诗人寄了一包茶叶。

从诗题中看,故事平平无奇,却为何能称“绝世之作”呢?

我们且看,这包茶,究竟隐含一段什么样的离奇故事。

诗人说,“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这里涉及了一个顶级茶类,名叫“春茶”,是茶中的上品。

所以,诗人收到的茶,不是普通的茶,是顶级“春茶”。

03

为什么这种“春茶”,名贵万分呢?

这要从“谷雨”说起,“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是采“春茶”的好时节。

在茶农的心中,有一句谚语叫“谷雨谷雨,采茶对雨”,茶农还信仰,“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诗人说,茶农最爱在“谷雨”后,背着竹篓,上山采茶,这时候的春茶,叶嫩细滑,茶香四溢,还能清火,护佑健康,是一年中最好的茶。

04

那么,这种茶,容易采得吗?

诗人说,“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这是一个怎样的画面呢?

谷雨时节,春光明媚,和风细雨,茶香浓浓,芳香四溢。

三三两两的茶农,背着竹篓,踏着轻快的步伐,在茶树间,寻找鲜嫩、翠绿的茶芽。

“茶芽”稀少珍贵,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山雾朦胧,篓中的茶叶,还未填满。

诗人用一个“难”,一个“嫩”,突出了春茶的珍贵与稀少,也突出了赠茶者慷慨、浓厚的情意。

05

面对如此珍贵的“春茶”,诗人是怎么做的呢?

诗人说,“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诗人慷慨大方,邀请邻里,一起来院中,品尝这头春的第一壶茶。

院子里,围着一群邻居,草长莺飞,落花纷纷,诗人舀起泉中的一勺落花水,放入泥壶中,谈笑间,茶香四溢,笑声阵阵。

一杯春茶入口,清香无比,香甜醇厚,不禁感叹,“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我与谢中上人,分隔两地,千里之遥,但我们心灵想通,这远方的春茶,寄托无限的情意。

若不是好友相赠,恐怕要等上明年才能喝上一口了,也不知他是否安好!

0 阅读:36
墨尘染公子

墨尘染公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