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战时日本专心进攻中国,中国能挡得住吗?

一林话历史 2024-03-30 00:15:24

在知乎上遇到这么个问题:“如果二战时日本专心进攻中国,中国能挡得住吗?”

这个问题显然是低估了中国抗日军民在神圣抗战中的伟大作用,低估了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与曾经霸满荧屏的“抗日神剧”里手撕鬼子,手雷炸飞机,包子手雷不同。这种倾向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为如果没有太平洋战场美国的牵制和援助,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可战胜的。

我的回答是:能,不但能挡住日本侵略者的进攻,或许能加速日本帝国主义的崩溃。我的这一结论并不是热血上脑的一时判断,而是基于理性分析后的结论, 我计划从以下三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日本真的只是凭借自己一国之力在侵略中国吗?

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觉,觉得从“九一八”事变之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中日两国之间爆发的是一国对一国的战争,日本以一个弹丸小国就打下了中国的半壁江山。如上图:

这是一个大错特错的认识。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再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从来都不是日本以一国之力在侵略中国。而中国却基本是以一国之力在对抗日本,英美给的那点援助还不够塞牙缝的。

可以这么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是在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援助下侵略中国的。我们都知道,打仗打的是什么?打的就是能源、资源、后勤、武器装备为主的综合国力。而日本资源极端贫乏,主要战略资源大部分要依靠进口。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当时每年需用石油约500万吨,而其自给能力尚不足十分之一,只能通过大量的进口来弥补不足。他进口谁的呢?当然是美国的。

虽然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严重损害了美英在华利益。但由于欧洲局势日趋紧张、绥靖政策的盛行以及美国国内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影响。此时的美国想的是尽量避免在远东与日本发生冲突,妄图“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换取日本让步,从而保全西方国家在华的基本利益”

所以,“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不断扩大侵略的情况下,美国的对日贸易,尤其是对日出售的战略资源,仍不断增加。

1932年以后至“七七事变”前,美国卖给了日本进口所需的90%的废钢铁,65%的石油与石油产品,90%的铜和45%的铅,以及扩大军事工业所必须的70%的机床 。

1937年美国出口卖给日本的物资共28855.8万美元,其中,棉花、石油、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战争物资占了对日出口总额的58%;

1938年出口卖给日本的物资共23957.5万美元,其中,棉花、石油、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战争物资占了对日出口总额的67%;

1939年,日本进口石油的90%是向美国购买的。

试想,如果没有这些战略物资,日本的侵华战争还能扩大吗?还能占据中国半壁江山吗?

形象一点说:没有石油,日本鬼子的飞机,汽车、坦克、军舰便会趴窝,如果鬼子失去这些空中优势,后勤优势和装甲优势,我们的淞沪会战,百团大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会打那么辛苦吗?

我国的煤炭资源是丰富,但铁矿却不怎么富。没有美国的废钢铁,有色金属的支持,鬼子哪来的那么多钢铁造大炮,造歪把子机枪,造三八大盖,造各种口径的炮弹和子弹。大家真以为小鬼子拼刺刀就那么厉害吗?光凭拼刺刀就能占领半个中国?

二,日本为什么会铤而走险,发动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是形势发展的必然,是日本和美国之间矛盾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日本侵略者快到山穷水尽的铤而走险。

日美矛盾由来已久。早在日俄战争后,日本在我国东北的势力大增,就严重损害美国在华利益,日美关系就急转直下,双方都开始把对方当作假想敌。

1921年11月到次年2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了由美、英、日、法、意、葡、比、荷、中九国参加的九国海军裁军会议和关于远东问题的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宣布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各国“机会均等”的原则,日本被迫交出所获得的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华盛顿体系建立,以美国胜利而告终。

这时候,日美两国矛盾公开化,并加剧了美日争夺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所以,到1923年2月,日本在修改帝国国防方针时,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 把美国列为了第一个假想敌国。

日美矛盾在九·一八事变后其实更加激烈,因为当时的日本不仅独霸我国东北,在国际上,日本还于1934年宣布废除海军军备条约,1936年1月又退出伦敦裁军会议。日本这一作死行为,严重地冲击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表明日本与美欧列强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 。

1940年,《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字,法西斯“三国轴心”正式成立。使得美国的战略地位与战略环境空前的严重恶化。

面对日本法西斯步步紧逼的侵略态势。美国于1940年7月26日宣布对日本实行“道义禁运”、“出口许可证”、“经济禁运”等措施,在日本进驻印度支那后又对日实行废钢铁出口许可制度。

英国也于10月18日重新开放了滇缅公路,开始输运援华物资。

1941年7月28日,美、英冻结了日本在美、英的资本 。但美英仍不愿意过分地刺激日本,特别是没有对石油实行禁运。

直到太平洋战争迫在眉睫的1941年8月1日,美国才宣布对日实行石油禁运,9月美英两国才停止了与日本的所有贸易。

石油禁运成了挑起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没有石油,日本不但无法开辟新的战场,而且用不了多久,他们也将无力应对中国抗日军民的大举反攻。

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日本帝国主义才不惜铤而走险,于1941年12月8日,正式偷袭美国海空军基地珍珠港,宣告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美国一直以来实行的东方“绥靖政策”不但养肥了日本帝国主义,纵容起小鬼子不断挺而冒险的嚣张气焰,还让自己首先遭到了魔鬼的反噬。

三、中国抗日军民在抗战相持阶段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打击

返回来,我们说说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对日本侵略者的打击。中国的抗日战争发展基本是按照一本书的预测方向发展的,这本书就是毛主席的《论持久战》。

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4年的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以后,全国抗日战争就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什么是相持阶段?就是谁也打不败谁,两个国家都遭受巨大损失,但又在不适合提出停战议和的情况下,出现的特殊时期。

日本鉴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被迫调整侵华政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单独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责任。

但别忘了一个前提,从此时的1938年10月起,西方国家正在干什么?他们正在搞他们的绥靖政策,在欧洲则纵容小胡子元首,今天占领莱茵非武装区,明天吞并奥地利,后天占领了苏台德地区。

在亚洲则继续向日本帝国主义输血,废钢材,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一样不差地给小鬼子,让日本侵略者的战争机器得以运转。而对我们中国的援助,由于怕刺激小鬼子,对中国的援助少之又少。直到1940年10月18日,他们才重新开放了滇缅公路,开始运输援华物资。

虽然,在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公开投降,中国抗战的士气受到一定打击。但抗日军民的决心和意志一刻也没有动摇。

敌后战场:1939年10月25日—12月8日,日军集中2万余兵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冬季进攻。边区军民奋起反击,共作战108次,毙伤敌军4000余人,击毙了日军中将旅团长“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取得反“扫荡”的胜利。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3个半月中,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共计毙、伤、俘日伪军46480人。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增强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

正面战场: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薛岳率领的国民党军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三次长沙会战对日军造成重大打击,歼灭日军共计11万余人。不但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还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

以上这些胜利,都是在中国独立对日作战的相持阶段取得的胜利。而日本则是在英美西方国家的继续输血下进行的战争。

最后,回到开头的问题:如果二战时日本专心进攻中国,中国能挡得住吗?我们应该改一下:如果日本侵略者在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后,英美西方国家就对日本实施包括石油在内的一切能源物资的禁运。那么日本的侵华战争还能坚持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吗?

0 阅读:0

一林话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