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寒—肝郁—脾虚—心神无力。
这是很多人抑郁症形成发展的一个路径
心情压抑、受伤,会损伤心阳,进而影响肝气的疏泄,
木克土,会影响到脾胃的运化。脾胃受损后,气血生化无源,无力濡养心神,肝魂,进而导致情绪和神志活动失常。
所以抑郁症患者的病机大多都离不了心肝脾的失常
简单举两个例子第一位患者抑郁症伴随焦虑、烦躁失眠严重,白天昏昏欲睡,没有精力
根据舌象和脉象辨证为肝郁脾虚
初诊开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疏解肝郁,镇静安神
用了半个月复诊时烦躁减轻,但是乏力失眠改善不是很大
重新辨证,患者提出发病前有一场重感冒,之后一直乏力没精神。

考虑从少阴证入手,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半夏泻心汤
麻黄、附子、细辛、半夏、黄芩、黄连、人参、干姜、大枣等
第二次复诊,精力和失眠出现了明显好转,气色已经和最开始不一样了。
后续原方上调整用药,坚持3个半月,症状全消

第二个患者抑郁症多年,躯体症状不少,包括乏力、腹胀、便溏、急躁易怒、口干口苦、腰膝酸软等
根据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数的情况
分析为寒热错杂,中焦不通
用半夏泻心汤加四逆散等
法半夏、黄连、黄芩、大枣、干姜、人参、牡蛎、北柴胡、白术、枳实等

第一次复诊,口干口苦、冲动易怒、腰膝酸软等症状明显有了改善,患者有了信心
继续调理将近四个月,症状全消
这两个例子都和心肝脾有关,但是具体又不同。
第一个患者是心脾阳虚,外邪入侵。气机郁结不是主要问题,只要阳气恢复,脾胃升降恢复,整体气机就不治自好。
第二个患者,也可以说是肝郁脾虚,但主要问题是脾胃的升降问题,中焦堵了、寒热错杂。
中焦是全身的枢纽,所以着重用半夏泻心汤寒热并调,疏肝解郁为辅。

这样抓住每一个患者的重点问题,才能事半功倍。
否则虽然辨证没问题,但是因为重点偏离,用药偏差,起效就要花费更多时间,可能会影响患者的依存性。
心寒肝郁脾虚抑郁症的大方向,但个体辨证才是中医解决抑郁症的秘诀!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哇.中医好历害的直击。药決定能不能治病。药量更是決定病好的快慢。但中医连決定病好的快慢這么重要的因素都说不出來自己如何定药量还在说能治病。 现在把问题拿出來。中医回答不了恼羞成怒 只能说些什么汉奸、造谣、日本人.收钱、帮外国人、黑中医、为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找存在合理理由之类。來安慰中医那顆脆弱的玻璃心(比如小和尚、andy、中医是道西医是刀、梦幻、用户13xxx92、雪尘、390155483、依然像昨天、阳光の微笑、渔樵泛歌我不会、流水无声、wQ、 哆啦A梦、蓝染惣佑介)。 中医己经做啦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己经上瘾啦 认为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才叫医者父母心。中医还想把这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医者父母心再传承5000年. (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