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医保统筹分四种。第一种:异地安置、退休人员。这类人群持迁入地户籍向参保地医保经办部门备案后就可以持卡在异地定点医院享受出院直接统筹结算。第二种:异地长期居住人员。这类人群办理异地居住证,然后持证向参保地医保经办部门备案后就可以持卡在异地定点医院享受出院直接统筹结算。第三种:常驻异地的工作人员,持单位开具派驻/出差证明,向参保地医保经办部门备案后就可以持卡在异地定点医院享受出院直接统筹结算。第四种:异地就诊人员。这类人群需要本地医院开具转诊证明才能享受在异地定点医院治疗后报销。
前三种人群基本都是有单位有社保,而且可以线上备案,方便快捷,唯独异地转诊这类人群会在开具本地医院转诊证明上被卡住。患者没有选择治疗医院的权力,由于基层医院医疗设施有限,不能诊的大病他也要接诊。想去更好地市级、省级专科医院治疗,县级医院就不给你开转诊证明。但是有没有转诊证明,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差距很大。
最直接的理由是为了抓收入,为了医保费不外流,不到万不得已,不给开转院证。为了收入这点无需多言,而为了医保费不外流就需要知道异地就医报销原则:结算时,报销范围按就医地标准,报销额度和比例按参保地标准,也就是说你出院报销结算时是参保地出的钱。
医保局一方面对医院说,别开那么多转诊,医保资金支付困难,哪个医院开转诊手续多了罚款。一方面对咨询转院的患者说,你去医院开个转院证明,可以报销的多一点。有太多患者和家属欲哭无泪,强烈呼吁要求医院必须强制根据患者意愿开转诊证明。但是不得不说,就目前甚至短期未来没办法解决这个矛盾,原因如下。
新农合的钱是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新农合参保不限年龄、不看你身体状况。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的农民互助共济制度,保障农民获得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另外,国家公共医疗资源有限,国家不得不将医疗资源分为三级十等。人民都渴望自己可以得到最好的医疗卫生保障,但如果人人都去三级甲等医院,那么医院就原地崩溃给你看。所以通过分级制度分流,才能合理的将医疗资源利用。小病在一级医院治疗,花钱不多报销不少,大病再转诊到三甲医院,控制后再分诊到次级医院。这样对于个人来说才能花钱最少。
后话:家庭条件可以的一定要配置商保,商保是家庭资产配置中重要一环。理财、投资、购置不动产这些属于进攻,保险是防守,我理解为对冲。不然辛辛苦苦好几年,一朝回到解放前。社保和新农合,是国家保障个人的基础医疗保障,保险确实可以让你面对在意外和重疾没有后顾之忧。
不是医院不给转,是医保不让转。
今年每人三百二,老子不交了,有病等死。[得瑟]
医保有个规定,转诊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因为转出去后医保要多花钱
不是非的要转,就像我老妈在我们县城说癌细胞转移。我们转到省城做的穿刺,只是个陈旧性伤口
弄个转诊就多报销了,分级诊疗就没了意义
强词夺理,很多病人都被当地医院误诊,耽误病情甚至夺去生病,而当地医院水平不行又不开转诊证明。
很多人不知道,特别是长期在一个地方打工的大多数人可能都不了解,例如老家是安徽的,但你长期在浙江,几年都不回去一次,那就可以去老家医保中心把关系转到浙江当地的医疗体系,这样你在浙江看病就可以直接刷卡,而不是拿单子会老家报销一小部分,希望对大家有用,这个从转到生效大概得需要一个月,所以急病来不及,如果能拖个把月再看的病,可以等转完了再看,比如需要去上海大医院看的病,又能拖一到半个月了,那也就把关系临时转到上海!
医院也不让转,这就是无赖行径,剥夺投保人的选择权,也阻碍了县医院的提升的动力。
主要是县城医院医疗条件差,医生水平也不行,护理跟不上,我体验过好几回,媳妇生孩子,在县妇幼保健院,连个医生查房都没有,产床还是平的那种,导致孩子轻度窒息,
因为医保农合资金拨不下来,我们医院已经半年没有发绩效工资了[笑着哭]
转诊单就是政府限制使用医保卡的手段
因为病人是财神,会倾家荡产地贡献给医院,让医生们开宝马,驾奔驰,享受劳斯莱斯
有农合起都交了,我父母84和82岁,一片药片和一项检查都没享受,他们高血压病,糖尿病 ,慢性支气管炎治疗都林掏腰包,农合对农民意义不大。
一方面对病人说去医院开转诊,体现了医保局的服务态度好,一方面明确要求医院控制转诊,医院又把要求压到医生身上,最后把茅盾都转到医生,又反过来说医生服务态度不好,多牛
医疗服务能力也很重要
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