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临摹与创作如何转换?方法很简单,这幅获奖隶书作品有示范

滨滨谈文化 2025-04-02 03:03:49

很多喜爱书法的人都知道,现在学习书法时,由于教材很多,业内说法也很多,因此,就让书法爱好者在学习书法时感到很是迷茫,无所适从。其实,我们只要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书法笔法的原理去学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为了帮助大家在学习书法时少走弯路,我们专门从一幅获得书法最高奖兰亭奖中,选择了一幅作品,对此进行一些解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作用。

一、从古人的经典作品学起。

隶书作品以东汉成熟隶书为最,这些作品都是以刻石或摩崖的形式而流传下来,即使经过和千年的风雨洗礼,虽然有些字看起来很是残蚀,但它们却让隶书作品更加具有古意,因此,我们在选择这些隶书作品时,还是要以知名度高的作品为主,如《张迁碑》、《乙瑛碑》、《礼器碑》、《石门颂》等作品为主要师法对象,尤其是在刚刚学习初期,在选择字帖时,尽可能地把那些字形较为规范的隶书字帖选择过来,这样有利于个人理解及笔法学习。

上面这幅获奖作品,为什么能获得书法最高奖?其原因就在于作者在创作时,站在经典隶书作品的高度之上,继承了古人书法的字形特点,并且作者并没有像其他一些作者在创作作品时,把字形写得很变异,相反,这位作者在创作中,却是在字形上紧紧把握住古人字形要求。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这位作者也是从多学中而来,所谓多学,并不是只学一个汉碑,他是揉合了两本以上字帖,最后结合起来,便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二、以笔法为主。

在学习书法时,笔法是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因此,有些书法家认为,如果学习书法不掌握古人的用笔方法,一切都是徒劳的。我们从上面的这幅获奖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书写这样的隶书作品时,始终显得很谨慎,他为什么要谨慎?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时刻把握用笔的态度,在对待每一个笔画时,总是笔笔到位,丝毫不敢马虎,也马虎不得,因此,他的创作作品,如同临帖一样,认真细致,周到有加。

隶书中的笔法是如何形成的?也就是说,隶书是如何用笔的。想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篆书的用笔要求。篆书在书写时,大都是以中锋用笔为主的,中锋行笔,可以给点画带来深厚而厚重的感觉,为什么人们常说,这个字写得大气雄浑,有庙堂之气,原因就在于人家的用笔是多以中锋为主的,同时,中锋用笔也是其它笔法的根本和基础,至于我们常说的侧锋、偏锋可以制造出字的险峻之势,殊不知,它们都是从中锋用笔中产生而出的。

三、把临帖当作创作来完成。

现在一些书法家甚至是书法爱好者在创作作品时,往往是两张皮。即:临摹是临摹,创作是创作。如果这样去做,当进入到创作时,可能就会因离开字帖而不会创作。但是,我认为,我们在临摹时,不要把古人的字帖放在一边照着写古人,而是要把它当作创作来对待,只有这样去做,我们可能同时会得到两种收获,一是临摹了古人,二是照着古人又创作了。具体做法如下:

临摹时,需要一本字帖,一张四尺整张的宣纸,其它自备。这里为什么要一张四尺整张的宣纸?原因就是要用它来创作。也就是说,临摹时,我们要在四尺整张纸上来临摹,照着字帖中的字一个个往下临摹,但是要记住,这里尽可能要临得像,只是要把笔画粗细、用墨程度、字形大小表现到位,这时,当你临摹完成后,它或许就是一幅创作作品了,如此坚持下去,当哪一天进行创作时,或许就会一次成功,不因为临创转换时而感到苦恼。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

0 阅读:27
滨滨谈文化

滨滨谈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