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斯拉频繁调价之时,Model Y的又一个潜在对手,却选择以击穿它历史最低价格的23.97万元宣告上市——当你习惯性猜测这是定价扎实的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型时,给你很大的意外,它实际上来自燃油车时代人们已习惯高折扣的传统豪华车品牌阵营。
这款车便是凯迪拉克傲歌。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新能源车型频繁调价“割韭菜”造成的车主“忧虑”,傲歌上市同步推出了一项八折回购政策——老车主买傲歌,3年后如果继续购买凯迪拉克车型,则可以以开票价8折的价格被回购,这意味着“可以只花4.594万元开3年”,简直比在租车市场长租一台经济型A级车价格还低。
所以,傲歌的上市,能看到传统豪华品牌在新能源车型上正集中最大的动员能力,来和新势力做一场决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除了对凯迪拉克老车主的激励政策,傲歌还提供了对新车主的一些吸引力,比如传统豪华品牌所很少涉及到的优惠方式:赠送首年商业险6000元、免费提供价值6000元的限定选装色、升级价值8000元的米其林自修复轮胎、延长价值2万元的整车&三电终身质保等等。
这些实际上都是以前传统豪华品牌所惯用的增加利润的一些项目,凯迪拉克则是如同鹰拔毛断喙来谋新生一般,把这些原有的“灰色舒适区”都主动击破了。
在车型设计上,傲歌也和新势力品牌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风格。
这种风格便是“蒙德里安设计风格”——我承认实际上我自己也是听到后赶紧通过搜索引擎去了解,“蒙德里安”到底是怎样一种的腔调?
在综合了不同人的不同理解后,我个人总结:蒙德里安的极简,更强调边缘尖锐、清晰,强调结构的直线和直角,强调亮色和黑白灰的碰撞,强调视觉的平衡与和和谐……
有了美式潮流设计的加持,再看傲歌,果真哈瓦那红与亮黑色的碰撞真的是这么回事,勾勾线线角角也真的是很有风格。
最重要的是,傲歌的“极简”和新势力的“极简”,尽管字面上都是“极简”,但呈现出的差异是如此之大。
于是,我感受到了傲歌的热情。
这种热情的设计体现在底盘上,表现出的则是一种运动感。IQ傲歌的运动感和IQ锐歌的舒适感有着鲜明的不同。车身长度4.8-4.9米的傲歌主打年轻和运动,而5米级别的锐歌主打豪华和家庭,非常合适。
傲歌有着较高的坐姿和宽广的视野,对于通用这种大厂而言,既然是打造于奥特能平台的车型,人机工程理所当然的做得非常舒适。而凯迪拉克近20年的性能车有关研发,也使得他们能够为傲歌的驾驶带来一些运动和性能的氛围。
密集的传统物理按键通过亮色与黑色的撞色搭配,形成一种时尚感。物理遮阳帘也是真的不会把人晒黑。
一副好方向盘、富有创意的把动能回收做成一个“换挡拨片”、充分且不拥挤的座椅包裹、舒服的油门和刹车脚感……即使是最懒最不想开车的人,也在开傲歌的舒适感上找不出毛病。
更有趣的是动力体系。傲歌这次仅提供两个版本——180kW/330N·m的单电机版和211kW/465N·m的双电机版,官方百公里加速成绩分别为7.0s和5.97s,纯电续航则分别是536km和600km。
作为一个比较正常的男生,我觉得双电机的动力真的不过分,轻轻柔柔的推背感,绝对不会惹来家人的抱怨,稍显遗憾的是也不会收割到副驾长腿妹子的尖叫。
而单电机版的动力,我脑补一下以电车扭矩发放更早的特性而言,它也不会让你觉得拖沓,是一枚“温柔的帅哥”,喜欢谈慢节奏恋爱的女生更容易找到感觉。
傲歌的底盘拥有自感知阻尼可变悬架,它不需要你“亲自”去调软硬,而是兼顾高频、低频两种主要状况,自动改变避震阻尼——官方表示至少其可提升40%的滤振性能。
优势场景是连续坑洼的颠簸路段、高速大侧向加速——
该硬的时候,它真的够硬。
另外,傲歌的最小转弯半径是5.6米,相比5米级别的奶爸车如理想L7,在城里的灵活好开、停车没压力是非常容易感知到的。
至于它更像传统豪华还是新势力,我觉得都不是。
它没有传统豪华的沉闷和老气,但又比新势力要收敛和丝滑,它在设计层面和动态体验上都有着突破传统又不盲从的新风格。
驾仕结语:如果你接触凯迪拉克IQ傲歌一个小时,再回过头去看特斯拉Model Y或其它价格差不多的新势力,
你会发觉原来一部新能源汽车,其实可以调动你身体里更多的感官。
IQ傲歌的审美无疑是更积极更奔放的,更源于生活和丰富的情感体验,而非单纯的汽车工业效率或沙发彩电。
它的动态也更强调驾驶乐趣,并将汽车在传统年代里强调的基本舒适做得足够好——这种舒适不止是对后排,更是对驾驶者自己。坐车的需要舒服,开车的要开得爽但同样也需要舒服。
这便是傲歌能提供的独特性:足以令人愉悦。
我相信喜欢傲歌这一套设计的朋友们,往往会有更丰富的情感,更容易观察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如歌。
而傲歌上市后的价格、政策和打法,也正在突破豪华品牌多年来形成的定式与惯性。这有利于带动更多消费者走近传统豪华品牌所打造的新能源汽车,而不再陷入奔驰宝马奥迪油电同处一堂,巨额折扣下也鲜有人问津的惨境。
传统豪华品牌需要一种积极的、正向的、具备决断力的态度,让新能源车型直面与新势力车型的竞争,来赢得口碑和持续性的关注;而不是在纠结中,以油车时代的惯性策略来对待电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