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北周武帝宇文邕(yōng),想必很多历史爱好者都会很熟悉他。雄才大略的宇文邕在位期间收拾权臣宇文护,夺回朝政大权;整顿朝政,使北周逐渐变得国富民强;出兵灭掉北齐,统一了中国北方,为隋朝统一天下打下了基础。
而他的儿子宇文赟(yūn)在位两年,先是诛杀了贤能的叔父宇文宪,削弱其他宗室力量;沉迷美色,奢华无度;任用宦官,滥用刑法;同时立了五位皇后,在位期间禅让给自己未成年的儿子,各种奇葩操作,最终宇文赟因为过度糟蹋身体而在22岁的年纪就过世了,他的岳父杨坚在他死后趁机夺权,建立隋朝,取代了北周。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优秀的父亲却培养了这么奇葩的败家子呢?扒开历史的重重迷雾,或许我们可以窥探一二。
原来在宇文赟还是太子的时候,望子成龙的父亲宇文邕担心他未来不能胜任皇帝这个角色,所以对他的教育非常严厉。
宇文邕将自己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大臣,要求他各种礼节都要做到位,还让宇文赟不管严冬或是酷暑,都不准休息,这跟当代打工人有什么两样!明知道宇文赟喜欢喝酒,宇文邕就禁止任何酒类进入宇文赟所在的东宫。宇文赟每次犯了错,必定会受到责骂,时不时还被宇文邕棍棒、鞭子伺候,打得他遍体鳞伤。
关键是宇文邕不仅仅是对他只有肉体上的惩罚,他还时不时对宇文赟进行精神惩罚,他经常威胁宇文赟说要废掉他,另立其他儿子。
宇文邕后来直接派人时刻监督宇文赟的一言一行,每个月让人汇总上报。从此以后,宇文赟也学乖了,他开始克制自己的欲望,开始了自己影帝级别的表演,所以他的一些过失恶性都不被宇文邕和其他人所知,他就这样一直伪装到父亲宇文邕去世。
这对父子的例子不可谓不典型,宇文邕尽管英明一世,打下了偌大的家业,但是在家庭教育这件事上糊涂一时,一味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条,导致了儿子日后严重的逆反和报复心态,最终葬送了家族和家业,实在令人叹息!‘虎父无犬子’和‘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两句俗语在他们这成了天大的笑话!
诚然,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这些俗语本身的存在有一点它的道理,在长辈严厉的管教下的孩子或许会比较上进、出色,可这种做法本身也是一种赌注。赌对了,这些孩子长大后也许很成功,但是他大概率会继续用这种教育方式对待自己的下一代,继续棍棒相加;赌错了,原生家庭的暴力阴影会伴随孩子一生,使得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产生裂痕,要么导致孩子自闭、逆来顺受,性格懦弱又没朋友,最终成为一个平庸的人;要么招致孩子成年后的逆反、报复,严重者甚至会有暴力倾向。
所以,我不赞同‘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偏激的教育方式。其实,最好的教育是有爱、有耐心的教育,毕竟有研究表明在家长的关爱中长大的孩子大概率更孝顺、更聪明、自制力更强!所以家长要经常以夸奖、鼓励的方式激励孩子勇敢去尝试,追求自我成长。同时家长也应该适当树立自己的威严,划定一些不能触碰的底线,如果孩子触碰了底线,就应该对他们做出一些适当的惩罚,比如洗碗,罚抄课文等等。当然了,这些奖惩规则应该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共同约定的,这样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去遵守。
此外,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不应该急着去惩罚孩子,而是先和孩子进行充分的沟通,让孩子自己意识到到底错在哪里了,以便下次能够记住教训,不再重复犯错。
成长千条路,予爱第一条!教育不规范,孩子两行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