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下令枪毙一个军官,枪响后两人却落泪不止

伟威评历史 2023-12-20 14:48:03

1947年,我军在中原战场上正式由防守态势转向进攻态势,刘、邓大军也奉中央命令直扎大别山。

孰料,原本计划中逢山开山、遇水架桥的进军过程却因一件悲剧陡生波澜,一名基层军官因违反军纪被执行枪决。

当年10月中旬,刘、邓大军的司令部决定暂时驻扎在鄂东黄冈,全军上下也就顺势在总路嘴地区休整,就待时机一到立马继续向目标地进发。

黄冈当地的老百姓听闻解放军过境驻扎在镇上,有不少听到“军队”就感觉像犯了忌讳的都选择了躲避到附近的山林中去,一时间小镇街道上竟只剩下寥寥几个居民。

我们的解放军同志深知这是国民党军队过去给老百姓的伤害太深,以至于现在对我军产生了误解,于是便组织士兵开始清扫道路,准备暂时休整。

时近中午,邓小平在指挥部待着累了,便决定出来到镇上走走,顺便和老百姓唠唠嗑。

却不曾想刚走到一个街口的时候,就看见两个打柴的男子盯着街边一个店铺闲聊,他刚准备靠过去就发现那俩人就好像躲他一样,准瞬间就挑着柴跑了。

这种情况让邓小平深感忧虑,我军历来就要求和百姓搞好关系,如今还没开始交流就有了“先天隔阂”,看来需要想一些办法让老百姓消除对解放军队伍的误解。

突然,原先两个打柴人盯着的那个店铺中出来一个解放军,肩上的步枪上挂着两卷纸,手里还掂着几只毛笔,也没看见邓小平就快步向街口走去。

一直在路边看着的邓小平本来想着叫住那个军人,却没来得及,一时生气便开始向跟在身边的保卫科长下令,让他抓紧时间去查一下,刚刚那个军人做什么了。

公然“抢劫”,违反军纪

一旁的保卫科长名为张之轩,听到邓小平的话也知道那个快步离开的军人十有八九确实有些问题,于是立即下去打听具体情况。

最后搞明白事情缘由后,张之轩又快速跑到司令部准备向邓小平报告事情经过,一进门却发现里面刘伯承和李达等好几位部队首长都在场。

邓小平见张之轩还在大口喘气,说道“不着急,你喘口气,慢慢说”。

张之轩等气息稍微平复后,答道:“我刚调查清楚,街边那个店铺出来的军人是下面一个副连长,街边那个店铺的掌柜好像跑了,店铺里面没人。然后那个副连长就进去店铺里,找了两匹布和一捆粉条,然后就回去了。”

邓小平一听,那气就不打一处来。

“那是‘拿’吗?

人家店铺里面掌柜的都不在,这分明是公然在当街抢劫老百姓的财产嘛!

他还是个副连长呢,进部队的时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没学过?

不经过老百姓的同意就强行拿走人家的财产,那就是抢劫群众财产啊,这是要枪毙的,他怎么不当一回事儿呢?

我们解放军要人人都像他一样干,那老百姓该怎么看我们,我们还是不是人民的队伍啊!”

随着邓小平一通话说完,一旁的刘伯承紧接着问,“那个什么副连长,是哪里的?怎么这么办事?”

张之轩支支吾吾说不出来,好半天才说,“应该是直属警卫团的人。”

一听那个犯事的副连长竟然就是警卫团的人,刘伯承大吃一惊,“没想到啊,这样的人竟然就在我们警卫团啊,真是给我长脸啊!”

话毕,他又转头看向屋子内的李达和张际春,“你们怎么看,这个副连长该怎么处理?”

李达和张际春的回复态度基本保持一致,都强调要严肃处理,特别还是直属警卫团出身,一定要让同志们时刻保持警惕,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并没有说“姑息”之类的求情话。

而邓小平本身就是政委,见众人态度都是要处理那个副连长,于是商量了一下,立刻拍板做了决定。

“之轩同志,麻烦你组织一个部队,今天下午在所有人面前,咱们得开个公判大会,那个副连长怎么判,一切按照纪律走。另外,再派一些会说话的战士,去山上找找那些躲到里面的乡亲们,正好通过这个大会让老百姓好好看看咱们解放军,到底和过去的国民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但命令下达,张之轩却没有挪步的意思,看那样子就知道肯定有些难言之隐,“首长,那个副连长说,中秋那天夜里,是他对不起刘、邓两位首长。”

张之轩的话,让刘伯承听得一愣,“是他?那个三连副?”

但惊诧之后,刘伯承还是制止了张之轩继续往下讲的话头。

中秋夜的“替岗”副连长

那还是半个月前,正值中秋夜,大军也就近驻扎在豫东。

刘、邓二人乘着月色,在指挥部周围转转,顺便看下警卫值班情况。

老远老远,两人就看见老远有个人影,月光下白晃晃的,于是临时起意过去看看。

等两人走近后,才发现是哨兵身上裹了被子,难怪在月色下白晃晃的感觉。已经过来了,刘伯承便开口问道,“秋天夜里风凉,你这站岗辛苦了。那个单位的,家里情况咋样?”

那个哨兵答道,“不冷、不冷。我是直属警卫团三连的,老家在山西,家里边儿就剩个老母亲,我跟着部队出来打老蒋”。

没等攀谈两句,远处跑来一个小战士,看见两位首长也没紧张,正常报告,“司令员,政委同志,这是我们三连的副连长,今天本该是我站岗,可是他感冒了还要给我替岗,安排我去看中秋晚会。”

一旁的副连长急忙插嘴,“你怎么什么事儿都跟首长说,我说了替你站岗,那你就好好去看演出就行了,磨磨唧唧的要干什么!”

刘伯承眼见两人的表现其实都是为了对方好,于是对小战士说道,“你们副连长也是为了你好,他关心你、爱护你是他当副连长该干的事情,他做的很对。你也别犟了,跟着我和邓政委一块儿去看中秋汇演吧。”

想想中秋之夜的事情刚刚十几天,如今却变成了刘、邓二人考虑怎么处理那个副连长的问题,谁的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儿。

来龙去脉

那个犯事儿的副连长,名叫赵桂良。

禁闭室里,张之轩端过来一碗面条,可这会儿的赵桂良哪里还吃得下去,只是呆呆地看着那碗面,一句话也不说。

张之轩也很同情赵桂良,问道“你还有没有什么想让我跟首长反映的?”

满脸愁苦的赵桂良低声道,“组织上怎么处理我,我都接受,希望我的事情能给同志们一个教训。只是,我老家的老母亲,可以的话,我希望等咱们最后赶跑了老蒋,组织上可以告诉她老人家,我牺牲在了战场上……”

却不曾想,禁闭室外一个小战士冒冒失失地就要闯进来,张之轩见状想听听小战士怎么说,“首长,我们连副冤枉啊,那布是他怕我受不了冻想要给我做一身棉衣的,毛笔也是准备给连里用的,粉条……那是看刘司令瘦了好多……”

张之轩把新收集到的消息汇总统一向邓小平报告。

得知来龙去脉后的邓小平,“不管怎么样,解放军的队伍里是要讲纪律的,那个副连长的‘要求’可以满足,但具体怎么处理,还是等公判大会吧。”

群众出口求情

下午的公判大会正常开始,大多数都是解放军战士,也有不少大胆的群众凑过来看。

等到李达宣布完赵桂良的处决令后,会场一时间就炸了锅。

突然一个慌张的中年人跑进了场,“首长们,不能这么干啊,我就是那个掌柜的,那些东西也没多少钱,可不能把人杀了啊。你们军纪怎么这么严啊!”

眼见中年人开始求情,在场的不少群众也纷纷开口为犯事儿的副连长求情。副政委张际春也向乡亲们解释道,“我也不希望枪毙我们自己的同志,但我们解放军的军纪不能更改,犯了错就要承担责任。”

后来张际春又找到刘、邓二人汇报情况,最后还是邓小平拿了最后决定,“群众们都是善良的人。但这件事情,影响很坏,一旦处理不好就容易导致整个队伍军纪涣散,更何况军纪如山,按定下来的判决走吧”

随着张际春的离开,刘、邓二人沉默了很长时间,决定出去走走,希望能够让心中的不忍离得公判大会远一点儿。

多好的战士啊,可惜触犯的是八路军的底线,刘、邓二人一边走,眼泪一边流。

事后,老百姓们都从中认识到了我们解放军,和过去的那些国民党军队真的不一样,并不是人民的敌人,反而是人民的子弟兵。

大军途经之地,一路秋毫无犯,这就是让我们整个中华都骄傲异常的人民解放军,是我党的英勇战士,是那个时代最可爱人儿啊!

0 阅读:19

伟威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