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阎锡山临终前,为何留下奇怪遗言:我死后你们不要放声大哭

伟威评历史 2023-12-16 14:44:02

1960年5月20日,阎锡山的冠心病加剧,昔日的威名赫赫的山西王即将进入生命的尾声。

阎锡山的夫人徐竹青得到消息后,在侄子徐宝寿的陪同下,来到医院见了阎锡山最后一面。

徐竹青静静地看着躺在病床上的阎锡山,没有哀嚎,甚至连一滴眼泪都没有留下。

阎锡山一共有五个儿子,其中老二20岁病逝,老大和老三早夭。

阎锡山病逝后,老四阎志敏迅速赶回台湾,而老五阎志惠因为家里实在没钱,没办法回国去见父亲最后一面。

所以,最后给阎锡山披麻戴孝的,就只有阎志敏一个儿子。

台湾当局给阎锡山举办了十分隆重的葬礼,由何应钦主持,蒋介石也到场致祭,还送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怆怀耋勋”。

在葬礼现场,还假惺惺的和阎志敏说:“你如果有任何需要,就过来找我。”

阎锡山生前为自己的葬礼做了十分周全的安排,他的遗嘱如下:

一、一切从简,不宜奢;

二、收挽联不收挽幛;

三、灵前供无花之花木;

四、出殡以早为好,不要久停;

五、不要过于悲伤,放声大哭;

六、墓碑刻他的思想日记第100段及第128段;

七、七日之内每天早晚各读他的《补心灵》一遍。

姑且不谈遗嘱中的其他六条,唯独这个不要家人放声大哭,是为何意?

阎锡山,出生于1883年,是晋系军阀的首领,也是民国时期重要的政治军事人物。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内战爆发。阎锡山紧随蒋介石步伐,对山西各地的解放军发起攻击,但他的部队终究不敌解放军,战场局势很快就被扭转,他开始逐渐失去对山西全境的掌控。

1946年4月,太原解放,阎锡山逃往当时还是国民党治下的南京。

当时因国民党的节节败退,美国对蒋介石心生不满,想要另外扶持一位代理人来对抗共产党。

因此来到南京的阎锡山为了给自己找到一条新的退路,开始频频接触美国中意的新代理人——李宗仁。

他一边利用蒋介石和李宗仁的矛盾,一边处处讨好国民党内的元老高官,最终给自己弄到了国民政府行政院的职务。

这一年的阎锡山65岁时,他幻想着在美国的支持下国共两党能够划江而治,而他自己也能坐稳行政院长的位子,直至终老。

可惜他的美梦没做上几天,就再次踏上了逃亡的飞机,跟随国民党其他人来到了台湾。

而他之前靠拢的李宗仁也成为了美国的弃子,蒋介石再次重掌国民党。不过他并未急着出来稳定局面,而是将阎锡山推到了台前,让他又兼任了国防部长。

这下,阎锡山将国民党的行政、军权都握在了手上,他也没想到自己离开山西后还能有这样的机遇,在60多岁的年纪还能成为国民党里说一不二的人物。

那此刻如此风光的人物,怎么会在死前留下那样的遗言呢?

当然是和他在之后的经历遭遇有关。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扭转国民党的危机,阎锡山做了不少事,只不过他的举措并未起到成效,他的位置岌岌可危。

一直冷眼旁观的蒋介石终于出手了。

1950年,蒋介石向阎锡山提出了改组行政院的建议。

“瞎折腾”的阎锡山这时才明白,这几个月来,自己就宛如一个跳梁小丑,做着无用功。

蒋介石即将复位出山,自己哪还能在高位上待着,再不识相一点的话,搞不好就会被处理掉了。

蒋介石复任总统后,随即对行政院进行了改组。

同时,他还邀请阎锡山继续出任院长职务。

阎锡山已经看明白了蒋介石的意图,为了保命,他拒绝了蒋介石的提议,并提出了辞职。

为了表明自己的大度,蒋介石给阎锡山安排了一个清闲职位,无权可掌但能每月领到五万的工资,也算是能保证阎锡山晚年生活了。

不过即使没有这五万元的薪水,阎锡山的晚年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毕竟当年他可是带了不少资产来到台湾的。

从台湾的政治舞台退下后无事可做的阎锡山,在台北市郊盖了一个农场内,就在这里过起了简朴的劳作生活。

那片农场荒凉且偏僻,想要进城需要走半个小时才能看到公路。

农场的条件非常简陋,连基础的水电都没有,日常生活全靠山泉水和蜡烛。

阎锡山是山西五台县人,山西的气候和台湾的气候差距非常大,阎锡山在这里住的非常不习惯。

台湾夏天闷热潮湿,有时候还刮台风,而阎锡山在农场搭的草庐根本没有抵抗能力。

阎锡山很想念在山西的窑洞,想在农场也建一个窑洞抵御台风。

可台湾的土地潮湿,根本不适合挖洞,而且还经常地震,住在窑洞指不定哪天就震没了。

但阎锡山想要住在窑洞的态度非常坚决,他亲自设计,在窑洞内部用钢筋作为二次支撑,使用水泥加固,而且还防潮。

还在窑洞的前后加了窗户方便通风。

阎锡山为这个窑洞起名为“种能洞”,他亲手写了这三个字,挂在门楣上。

在窑洞的两侧还挂着一副对联。

上联是“频年迁播异乡,最难忘三晋风云,六朝城郭”。

下联是“今日欢欣佳节,且来看淡江春水,横海楼船”。

落魄至此,阎锡山依旧心心念念的是当年的山西老家。

窑洞不大,只有起居室、卧室和书房,只有60个平方,这和当年阎锡山在山西的老宅相差甚远。

阎锡山在山西的老宅有3万多平米,27个院子,屋子上千间。

生活上的艰苦或许还可以接受,内心中的孤单却难以排解。

因为儿子们早已前往美国,如今陪在阎锡山身边的只有他的妻子和秘书。

普通的天伦之乐,他也没能享受到。

沦落到如此境地,阎锡山的内心也不是没有怨言,但他丝毫不敢对外表露。

同时,为了保护跟随自己来到台湾的旧部,阎锡山还断绝了和他们的联系来往,就怕会引来蒋介石的猜忌,毕竟还有白崇禧在台的遭遇就是前车之鉴。

1950年12月底,蒋介石还特意来到农场探望阎锡山。看到阎锡山过着普通的农民生活,他很是满意,还“大发慈悲”给农场通了电,装了电话。

其实从阎锡山辞去行政院长一职后,蒋介石就没有放松过对他的监视。

阎锡山在农场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也并非毫不知情,这时跑来故作施恩姿态,可以说是非常虚伪了。

面对蒋介石的举动,阎锡山也是很明白,他知道自己不会再有东山再起的一天,他现在的生活也是因为识相才能保住,他对权力彻底死心了。

就这样,他在这个偏僻的郊区农场里,度过了自己生命中的最后十年。

这是充满寂寞和哀伤的十年啊。

或许在这些年里,他曾经无数次回想起自己过往的时光,参加辛亥革命、主管山西、联合抗日,这些都是他创下的辉煌。尤其是参加辛亥革命,更是他是一生中最光彩的一页。

此外,还得提到阎锡山对山西经济的贡献。

在民国时期,阎锡对是山西的工业建设、货币政策、财政税收等方面做了不少改革。在他近40年的全面领导下,在整个民国时期的动荡中保持了相对的富饶和平静,也为后来抗战后勤支持打下了基础。

也可能正因为这样的大起大落,才会让阎锡山留下了文章开头的遗言——“我死后你们不要放声大哭”。

这既可能是他看淡风云后的感悟,希望亲人不要过于悲伤人的离世,也可能是保护亲人的一种举措。

在历史长河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不管一个人在历史上是如何被评价,都应该用客观、理性和公正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我们都应当将历史视为镜子,并从中汲取智慧与教益。

阎锡山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备受争议、同时也备受尊重的人物,在留下这个奇怪遗言背后或许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含义,这个就留给大家去探讨吧。

0 阅读:2

伟威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