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黄克诚始终把“为人民利益奋斗到底”作为自己的人生信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978年,组织上要他搬到玉泉山居住,临走时他提出两个条件,华国锋当即表示了同意。
1941年,黄克诚在新四军担任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当时的他在淮海盐阜地区领导军民和日伪军、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行坚决斗争。
因为这里临海,所以经常会发生大潮,引起海水倒灌。每当夏秋季节都会被海水淹没,不少群众的家园被冲垮。
黄克诚目睹老百姓的惨状,决定和军民一起修筑海堤,不再遭受水灾之苦。她表示这是一件关系民生的大事,再困难都要修起来。
黄克诚立即上报了上级,最后决定费用由盐税相抵,再发行公债,之后由政府来偿还。并派去了部队协助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围海造堤。
1941年5月,黄克诚领导第三师战士和老百姓,加起来一共有上万人,黄克诚也加入到了队伍中,挥洒着汗水。
为了修筑海堤,新四军还自己购买了粮食,全部救济了民众。黄克诚也经常节省自己的口粮,送去给民工。
他甚至还把自己的东西剪成两半,一块自留,一块给别人。
终于在1941年7月底,全长90公里的海堤终于修成,在奔腾的巨浪下,仍然纹丝不动。大家抱在一起欢欣鼓舞,也对中国共产党表示了深深的感激。
1949年,黄克诚回到了家乡,担任了湖南省委书记。刚到湖南,全省就遭受了洪灾,一时间物价上涨,商家也垄断了粮食。
黄克诚面对的不仅仅是这些,当时上百万人的部队要经过湖南完成解放,他还要清剿土匪。
面对这一团糟,黄克诚把事情一件件梳理清楚,他认为首先要做好农民的事情,做好减租、退押和土地改革的工作。
这样一来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动农民做支前和清剿工作。很快,在他的努力下,湖南境内的各项工作开始卓有成效。仅仅两年时间,黄克诚就稳定住了湖南,为湖南开启了新局面。
后来,黄克诚被调到了中央,在他主持中央纪委工作期间,抓到了好几件违纪事件。
1980年1月,主持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工作的一位主要领导,为了接送总参谋部的三位领导干部,在北京请他们吃饭花了四百元。
黄克诚得知后,虽然得知参加宴请的是自己的老部下,却也没有放过他们,要严查,还要处理他们。当时很多人都出面说情,黄克诚却表示不严格怎么服众。
后来,那些高级领导干部才主动承认错误并检讨,还补上了饭钱。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黄克诚当选为中央纪委常务书记。因为身体不好,大家都劝说他去南方休养一段时间。他却担心太麻烦别人,不肯去。
他说:“我一出去,就要带一帮人陪护,要花公家多少钱!还要给地方添很大麻烦,去不得,不能去。”他还说,不是工作,去花钱就是浪费,也愧对老百姓。
中央领导得知黄克诚这么说,更坚决要黄克诚去玉泉山。陈云让中办一定要他去玉泉山休养一段时间。
华国锋也亲自前来劝说,玉泉山环境好,有利于康复还能工作。黄克诚一听还能工作,立即提出要去玉泉山,但他又约法三章:只带一个秘书;家属只能在星期日看望他;生活费用自理;陈云同意后,他才放心搬进了玉泉山五号院,一边养病,一边工作。
黄克诚的崇高品德深深地影响着家人。他的子女没有一个经商。子女们秉承着简单生活、勤俭持家的生活理念。他们深知要靠着自己的努力而赢得自己的人生。
他们知道一旦经商会沾到权力的光,也会被人利用。所以黄克诚的四个子女,凭借着自己的奋斗,个个事业有成,品行端正,继承着黄家领导干部廉洁家风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