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20-40年代,张恨水这个名字算是家喻户晓,他在文学界的造诣,无人能及。
他的作品爱憎分明、通俗易懂,在他的笔下,那些爱恨情仇跃然纸上。殊不知,他的婚姻生活和普通人一样,也是一地鸡毛,却比他的小说还精彩。
张恨水的第一个妻子,是传统的旧社会的女性。
当时,张恨水由母亲做主和邻乡的大户姑娘结婚。在婚前,张恨水百般不情愿,在媒人的劝说下,他跟着媒人来偷偷见了女子一面。当时看戏时,媒婆把徐文淑的漂亮表妹嫁给了他,张恨水心中一喜当场答应了下来。
所有人皆大欢喜,可当张恨水把媳妇娶进门,掀开盖头,却吓得夺门而出大喊叫娘。原来,这女子的长相根本不是他当初看的那个女子。原来,媒婆骗了他们,为了让这场婚姻得以完成,她才借机如此。
于是,张恨水连夜逃离了婚房,家人连夜把他从后山上找了回来。
张恨水对徐文淑自然是没有一处满意的,徐文淑就是普通的农村妇女的模样,而张恨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自然很是孤傲,喜欢有文化的女孩子。
就这样,带着对徐文淑的不满,张恨水冷落了她一辈子。
徐文淑虽然相貌不出色,却也始终勤勤恳恳为这个家庭付出。家中的人看她实在命苦,多次命令儿子回来和她同房,劝说就算是给她留下一个孩子作为念想也是好的。
张恨水动了恻隐之心,两次回去与其同房,两次怀孕,这都是生下不久后就夭折了。
这样的经历彻底打断了徐文淑对未来的希望,也彻底对丈夫幻灭。从那之后,她照顾家人更加用心用力,人心毕竟是肉做的。张恨水看在眼里也很是同情她,不仅送钱送物,也总是记挂着她。
1926年,张恨水把一家人带到了北平。在这里,张恨水早已把胡秋霞,也就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娶过了门。
让人意外的是,两个妻子住在一起生活格外和谐,两个人还以姐妹相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胡秋霞生下孩子后,徐文淑也很是关心,在孩子出生后身体冰凉,疼惜孩子的她一直把孩子抱在怀中温暖着他。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徐文淑视如己出,而这个孩子的出生也给了徐文淑不少慰藉。
张恨水和胡秋霞生下的四个孩子,都是由徐文淑代养的。
然而,胡秋霞仍然无法满足张恨水的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爱情理想。
1931年,他等到了人生的另一个春天,在参加一次游园会时,他喜欢上了穿着戏服的学生周南。他对周南一见倾心,而周南也为他放弃了学业。
为此,胡秋霞大闹一番,甚至要求离婚。对此,徐文淑却始终不吵不闹,胡秋霞很是疑惑。因为这么多年来,徐文淑早已放下了她对张恨水的感情。这么多年,她早已心如止水。
最终,胡秋霞为了孩子让步,周南也成为了张恨水最后一个女人。
周南不同于前两位妻子,她是属于那种玲珑娇小的,张恨水的诗词中,时有对她的描述。理想伴侣的出现,也让张恨水的感情得到了满足,他的创作灵感迸发,长篇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相继出版,他的名声更震。
1935年,张恨水到上海创办《立报》,周南带着儿子追随左右,照顾着丈夫的饮食起居。
胡秋霞的女儿张正曾这样评价父亲的感情。她说父亲的小说是半新半旧,思想也是半新半旧。她作为女子,不愿意用世俗的眼光去衡量他更爱哪一个女人,只能说父亲的人性是丰满的、仁慈的,充满温情善良的。
1949年,张恨水突然患上了中风,当时的周南也有三个多月的身孕,胡秋霞和她轮流陪伴在侧,最终张恨水战胜了死亡,周南在数年之后患上癌症,先他而去。
那么,徐文淑的生活怎么样呢?
原来,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徐文淑和大家一起回到了老家,后来胡秋霞带着孩子回到了北平,徐文淑没回去。
张恨水想到她一个人在农村生活,便在老家为她购买了土地,每个月给她寄去50元的生活费。
随着时间的推移,婆婆去世,孩子们也相继成家立业,她越发孤独了。张晓水是她抚养长大的,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给孩子寄信。
而这个孩子也非常看重和徐文淑的感情,在信中表达她对大妈的牵挂。
然而,在1958年,徐文淑在给张晓水寄信的途中发生意外而死亡。临终前,她指着自己的口袋,希望有人能帮助她把这封信寄出去。
在她的葬礼上,张晓水匆匆赶来,和她亲生的孩子一般,替她换上寿衣,为她守灵。
这一生,徐文淑是孤单的也是寂寞的。可有了这个孩子的送别,也是幸福的,也让她的一生没有了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