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习俗和禁忌,比如有些看似很普通的日子却有很特别的忌讳,甚至在某一段日期内都不允许做一些特定的事情,最为大众所熟知的类似习俗,就是 “正月不剃头”的禁忌。
过去流行这样一句俗语——“正月剃头,舅舅发愁”,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呢?正月理不理发,和别人八竿子打不着,为什么舅舅要发愁呢?
剃头
可能有很多人都知道还有一句俗语叫“正月剃头死舅”,也就是说如果在正月剪头发,会害死自己的舅舅。今天我们听到这样的说法,只会觉得愚昧好笑,但是在一百年以前,人们却对这样的说法深信不疑,甚至现在还有很多老一辈的人也迷信这样的说法。
早两年电视上还报道过一个小伙子在正月理发,舅舅发现以后火冒三丈,劈头盖脸把外甥大骂了一顿。但是外甥也很委屈,新年剪个新发型,只是想让自己精神点而已,谁知道舅舅还信那些迷信的说法呢?那么“正月剃头,舅舅发愁”或者“正月剃头死舅”这些民间忌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剃头
在传统文化中,头发是人身上非常重要的东西,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也就是说,头发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同样重要,因为都是父母给的,不能损伤一丝一毫,所以孝敬父母,就要从爱惜自己的身体开始。
古人无论男女,都留着长发,可能就是因为要遵守“身体发肤不敢毁伤”的思想。当然,古人也并非永远不理发,比如《礼记》中记载:三月之末,择日剪发为鬌,男角女羁。
这是指幼儿出生的第三个月末要剪发,怎么剪呢?不能全部剪掉,而是男孩子留“角”,女孩子留“羁”。
剃头
角,就是留脑门两边的部分,看起来像两只角;羁,则是保留头顶中间部分的头发,可以扎成一个像马笼的发型,象征女子遵守礼教的约束。所以,古人不是不理发,而是对理发有很严格的讲究,什么时候理,理成什么样,都必须遵循老祖宗的规矩。
不过,无论古人对剪头发这件事有多么严格的规定,但是在所有的古籍中却都找不到“正月不剃头”的依据,更找不到正月剃头和舅舅有任何关联的出处,那么正月不剃头的忌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有人说正月不剃头的规矩,是从1912年开始。1912,是民国元年,在当年3月5日颁布了一项叫《剪辫令》的法令,要求民众在二十日内剪除脑后的辫子,否则以违法论处。
剃头
这条法令虽然是3月份颁布的,但是早在当年的正月就已经开始了剪辫子的风潮,当时有很多满清遗老不愿剃发,为了抵制剪辫令,他们甚至威胁自己的后辈不允许剪掉辫子,比如舅舅不允许外甥剪辫子,甚至威胁外甥说你要是剪了辫子我这个舅舅就不活了,于是就有了“正月剃头死舅”的说法。
但是,据民俗学者考证,正月不剃头的习俗并非源自民国,而是早在清朝就已经存在,所以说正月不剃头是源自民国《剪辫令》的解释其实是错误的,正确的出处,应该是源自满清入关后的“剃发令”。
《剃发令》,是1644年清廷颁布的一项强制剃发的法令,法令限定民众在十日内剃成满族人的发型,否则按逆贼论斩杀无赦。
剃头
1645年,多尔衮攻陷南京,再次重申《剃发令》,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甚至对违抗者的亲属连坐论处。有史料记载:
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顺治四年正月实行剃发令以来,老百姓都不愿意臣服满人,在剃发的时候就很怀念明朝,称为“思旧”,后来误传变成了谐音“死舅”,这就是“正月剃头死舅”的由来,后来慢慢又演变出了“正月剃头舅舅发愁”之类的说法。由此可见,“正月剃头舅舅发愁”,不过是民间的误传而已,大家如果再听到这样的说法,可以一笑置之。
用户10xxx23
正月剃头,思旧,不知道怎么变成死舅了[笑着哭]
欢欢
这样一来理发店全正月放假[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