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叫俗语?
可能很多人都无法用顺畅的一句话来做出解释,只是值得这是在民间流传下来的话,而且大多数都有教育意义,而且涉及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其实,所谓的俗语,是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的是老百姓最普通,但最真实的生活经验和愿望。
老祖宗最讲究的是一个“孝”字,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能够用一个字串联出来,那必定是“孝”。孝文化已经深入华夏儿女的骨髓,尊老爱幼,长幼分明,这是最起码的家风教养。
由这个“孝”字,可以延伸出很多文化习俗,比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老祖宗对于家族香火的传承十分看重,毕竟在那个物质条件十分匮乏的农耕年代里,“人丁兴旺”才是家庭主要劳动力的保障。
有了足够多的人,也才能体现出“人多力量大”的优势。根据“二十四节气”进行农耕生产,这是需要速度和经验的。特别是在农忙时节,无论是播种,还是秋收,家中生产力强盛,才是粮食储备的前提条件。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人丁兴旺自然是好事。但人数众多的背后,又蕴藏着巨大的管理难题,这就显示出“族长”的效用了。
对于家庭的兴旺,老祖宗有这样一句俗语流传下来:“家有三漏后代贫,家现三象出贵人”,应该说这句俗语很接地气,也很贴切。至于三漏和三象分别指的是什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深入的探讨。
先来看俗语的前半句:“家有三漏后代贫”,这“第一漏”,指的是“屋子漏”。古人居住的房屋都是用泥土,石头,还有秸秆,稻草之类混合而建造出来的,这样的房屋在常年风吹雨打中,是很容易受损的。
屋顶的瓦片也会受到外力的撞击而破损,只要一下雨,破损的地方就会漏雨,吹风的时候也会有寒风从缝隙中灌进来。
如果是家中人丁兴旺的话,只要发现有破损就会及时补修,也就不会出现“漏”的情况。反之,则说明家中劳动力不足,没有了人丁,何谈兴旺发达呢?所以,老祖宗把这种家庭情况和贫穷联系起来,是合情合理的。
“第二漏”指的是“煮饭的锅漏”。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以前煮饭用的锅,打水用的瓢,都是用一些七零八落的锑制品融化之后重新用模具做成锅,即便是坏了,也是可以拿去修一修继续用的。
如果连家中的锅漏了都没办法解决,那说明家里已经十分贫穷了。而且锅漏了之后,无法煮饭,也会把家里人饿着,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第三漏”指的是“陋习”,三观不正。如果前两个“漏”说的是物质生活条件,那么第三“漏”,老祖宗则是讲的精神层面。
任何一个家庭,家风教养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后代子孙能够走上人生正轨的前提条件。三观必须要正,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长辈,在教育这件事情上,是起着关键性作用的。
一旦出现陋习,并且教坏了后代子孙,那么这个家庭也会逐渐衰亡,还不止是贫穷这么简单了。
接下来再来看这句俗语的后半句:“家现三象出贵人”,这句话其实是和前半句形成鲜明对比的。如果说家庭贫穷落后是因为有“三漏”存在,那么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发达,子女们也都有出息,那么应该让家中有这“三象”。
“第一象”:家庭和睦,天天有欢声笑语。一个家庭是否和谐,看每个家庭成员的精神面貌就可以判断出来,如果天天都是皱着眉头,一脸的焦虑和无奈,那么这个家庭肯定内部矛盾很严重,这样的家庭不要说富贵吉祥了,连最起码的团结都做不到。
“第二象”:妻子贤惠,儿女孝顺。这个道理大家其实都懂,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会站着一个贤惠的妻子。有了这样的好榜样,儿女自然也会继承优良的家风,把中华文化的精髓“孝道”铭记于心,带着这样的正确思想去奋斗,前行的路上必定充满了希望。
“第三象”:后代子孙发愤图强,斗志满满。一代强,其实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大,因为人的寿命很有限,必须要培养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接班人来。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后代子孙个个充满了学习的渴望,而且有取之不竭的奋斗动力,那么这就是家庭的成功。
结语俗语“家有三漏后代贫,家现三象出贵人”,是老祖宗用自己切身的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人生道理。要经营好一个家庭并不容易,作为家中的顶梁柱,一定要明白让家庭衰败和兴旺的根本是什么。
陋习决不能有,耽误自己的人生,还会扭曲了后代子孙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正能量的引导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一定要把老祖宗说的“三象”在家中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这样方能让家庭走向更高的阶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户50xxx95
这文章说的全是废话
叶子
你们这群恶毒呸替死鬼都已经被诅咒成替死鬼了
读懂你的心
后面三象对我是奢望
武俊
钱袋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