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唐初,瓦岗军起义的领袖李密,出生在京兆长安,也就是现在的首都户口。
他的老爸李宽是隋朝的上柱国,还被封为蒲山公,家族地位显赫。
按理说,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李密只要安心当个富二代就好了,但他并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
从小就胸怀大志,总是转动他那双机灵的眼睛,盘算着更大的梦想。
李密这小子,从小就对军队生活特别向往,喜欢穿军装、戴军帽,一副军人的派头。
年轻的时候,他靠着父亲的关系,混进了宫里,当上了禁军侍卫。
有一次,他值班的时候,隋炀帝杨广从他身边走过。
李密一看杨广,就开始眼珠子乱转,心里不知道在想啥。
结果,这一转悠,被细心的杨广发现了。
杨广突然停下,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对宰相说:“刚才那个年轻人,我发现他的眼神不太对劲,别让他干保卫工作了。”
李密这眼神一转,就把自己的工作给转没了!
当年,刘邦看到秦始皇出行,忍不住感叹:“大丈夫就该这样!”
刘秀看到执金吾的风采,也曾感叹:“做官就要做执金吾,娶老婆就要娶阴丽华。”
那李密看到杨广从身边走过,他心里在想啥呢?这就没人知道了!
不过,从他的眼神乱转就能看出,这小子心里肯定有事儿,说不定也在做着类似的英雄梦呢!
但是,事情的发展可不会按照李密的想法来。
毕竟,他不是皇上。
就因为那个不太对劲的眼神,李密丢了工作,但这只是开始,更大的麻烦还在后面。
这事儿说明了两点:一是杨广的眼睛真毒,啥细节都逃不过他的法眼;二是细节真的很重要,尤其是在领导面前,稍微不注意,就可能被炒鱿鱼。
而且,这事儿还告诉我们,当领导的最好不要轻易得罪年轻人。
因为你今天砸了他的饭碗,说不定明天他就会拼了老命来砸你的江山。
李密后来的故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李密丢了工作后,仕途算是彻底没戏了,只好回家“开门”读书。
别人都是“闭门读书”,他偏要开门,目的嘛,就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指望着有朝一日能重新上岗。
有一次,他骑在牛背上读《汉书》,那叫一个旁若无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一幕,恰好被宰相杨素看到了,一下就把他当成天下奇人了。
杨素把他请到家里聊了聊,李密这一番谈吐,让杨素佩服得五体投地,还对儿子杨玄感说:“李密这小子,见识深远,气度不凡,你得好好向他学习。”
打那以后,李密和杨玄感就成了好朋友。李密这书读的,也是值了!
杨素这家伙,也挺有意思。
单凭李密骑在牛背上读书,就认定他是天下奇人。
要是有人在墙头上读书,岂不是得成了神仙?
想当初,真正有才学的李靖投奔到杨素门下,结果被他冷落了。
倒是见了个眼珠子乱转的李密,杨素当成个宝贝。
这样的人,居然也能当丞相,杨广有他这样的CEO,隋朝不破产才怪呢。
还好,李靖虽然被杨素冷落,但人家红拂女看上他了。
这么一看,杨素的眼光连个女人都比不上,更别说和隋炀帝比了。
杨素的这番操作,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李密和杨玄感成了酒肉朋友后,心里就盘算着怎么砸杨广的场子,好把失去的东西找回来。
大业九年,李密一撺掇,杨玄感就趁着隋炀帝第二次亲征高丽的时候,突然起兵,直奔东都洛阳。
杨玄感这次起兵,时机选得可不太仗义。
为什么要用不仗义这个词?
因为杨广出征高丽是国家的对外战争,而李密砸场子则是内部矛盾。
这种时候,本应一致对外,但他们却趁机在国内点火,这操作有点趁人之危、吃里扒外的意思。
这样的做法,确实让人有点不齿。
杨玄感和李密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干了一件错误的事情,这就注定了他们的失败,也引来了第一次的血案。
隋炀帝正在东征的路上,一看后院起火,立刻掉头杀了回来。
杨玄感和李密的队伍哪里是隋炀帝的对手,没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杨玄感丢了脑袋,起义军血流成河,李密也成了俘虏。
估计那时候杨广没认出李密,要是知道他就是当年在皇宫里那个眼神不正常的家伙,可能当场就劈了他,那血案就更彻底了。
这事儿告诉我们,挑时间、挑地点很重要,不然可就引火烧身了。
李密这家伙,被抓了也不老实。
没几天功夫,他就从牢里逃了出来。
至于怎么逃的,鬼才知道。
逃出来后,他开始了长达三年的流亡生活。
这期间,他投奔过郝孝德和王薄的起义军,但到了那儿,人家也没把他当回事。
李密一看情况不对,主动炒了他们的鱿鱼。
这货是走到哪儿都不安生!
李密这流亡的日子可不好过,长期失业,慢慢沦为了乞丐。
逃亡路上,他靠乞讨、剥树皮、挖草根混日子,天天饿肚子、受冻,还得时刻提防官兵的追捕,生活苦不堪言。
后来,他突然想起了自己还有亲戚,于是跑到了河南杞县——就是那个出“杞人忧天”故事的地方,投靠了他的妹夫,雍丘县县长丘君明。
李密这一招,也算是走投无路下的聪明办法了。
丘县长这回可给李密带来了个大惊喜,不仅让他不用再挨饿受冻,还结束了他的长期单身生活。
他把李密藏在好友王季才家里,让李密在那儿过上了安稳日子。
但说实话,这事儿办得可不太地道。
因为丘县长明知道李密是个流亡的通缉犯,把他藏在朋友家里,这不是明摆着让朋友背上窝藏要犯的死罪吗?
这样的做法,确实有点不厚道。
巧的是,丘县长的朋友王季才是个“侠肝义胆”的豪杰,一向佩服那些起义造反的“英雄豪杰”。
他轻信了李密,不仅收留了他,管吃管住,分文不收,还打算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他。
这时候,如果李密有点责任感和自知之明,就应该拒绝王季才的好意。
毕竟,作为一个命运未卜的逃犯,他可没有能力给人家安稳的生活。
不过,李密会怎么选择,这就不好说了。
然而,李密并没有这样做。
他就像中了大奖一样,高高兴兴地娶了王季才的女儿。
娶了老婆之后,按理说应该换个地方,别再住在那儿了,毕竟太危险了。
但李密偏不,他在那儿老婆孩子热炕头,安安心心地住了下来。
他完全没有意识到,第二次的血案已经悄悄逼近了。
李密这心可真大,娶了老婆就忘了危险。
李密这个流窜犯的幸福生活没持续多久,村里有人认出了他的真实身份,偷偷报告给了官府,官兵很快就找上门来。
那天,李密刚好不在家,官兵扑了个空,一气之下,把怒火全撒在了帮助李密的人身上。
结果,丘县长和王季才两家,包括李密的老婆,总共三十多口人,全都被杀。
李密这一逃,可真是害人不浅。
刘邦在老家沛县空手套白狼,娶到了美娇娘吕雉,吕家后来跟着他沾了大光,吕雉还成了皇太后。
但王季才把女儿嫁给李密,换来的却是全家遭殃。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李密这婚结的,简直就是给全家带来了灾难。
岳父全家被杀后,李密彻底改变了。
他不再好高骛远,也不在乎新工作的起点有多低。
考虑到这些,他投奔了翟让领导的瓦岗起义军。
到了瓦岗寨,李密稍微展示了一下自己的能力,帮翟让打了个大胜仗,一下提高了自己在军中的威望。
但李密可不是个安分的人,时间一长,他又开始动心思了,想坐上瓦岗寨的第一把交椅。
李密这心思一转,瓦岗寨可就要变天了。
不久之后,瓦岗寨上演了历史上的第二次“鸿门宴”。
翟让这个一贯单纯的人,思想上完全没有准备,就被李密事先安排好的手下蔡建德给解决了。
据说,翟让被砍的时候,吼声如牛,血涌如泉,但李密和蔡建德没让他多叫几声,迅速补了几刀,让他彻底闭了嘴。
同时被砍的还有翟让的哥哥翟弘等六七个人。
不知道翟让在被砍的那一刻,是否后悔当初接受了李密的投奔。
李密杀了翟让后,坐上了瓦岗寨的头把交椅。
他觉得自己就像皇上一样,却不知道真正的危机正在逼近。
一方面,因为人心不稳,导致瓦岗寨起义军大规模外逃,看起来强大的瓦岗寨政权,很快就日薄西山了。
另一方面,其他的义军正对他们虎视眈眈。
武德元年九月,王世充带领两万精锐部队和两千多匹战马,向李密发起了进攻,想要抢夺瓦岗寨的地盘,李密亲自率领精兵迎战。
两军大战了数十个回合,但由于李密战术不对,很快就败下阵来。
第三次血案发生了,瓦岗起义军被杀了无数,其他将士号啕恸哭,惊天动地。
李密这皇上梦,算是做到头了。
李密的主力部队被王世充打败后,他陷入了困境。
但他的眼珠子一转,又有了新主意。
他决定投降,不过投降的对象不是王世充,而是已经建立政权的李渊。
他向部下提议“共归关中”,随后带领两万将士投奔李渊,很快被封了官。
但李密投奔李渊后,发现李渊对他并不那么重视。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再次叛变,以便东山再起。
他向李渊提出想到关外看望部下,李渊也没多想就答应了。
等李密离开后,李渊才意识到这里面有问题,赶紧派人追赶。
李密出关后,发现自己的阴谋败露,便一不做二不休,再次举起反叛的大旗。
但他这旗子刚举起来,就被李渊的队伍截杀。
李密的脑袋被砍了下来,通过驿站传递到长安,挂在了高高的城墙上示众。
这时候李密才三十七岁,作为一个反复无常的叛徒,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如果觉得文章写得还不错,可以点击关注,每天分享有趣的历史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