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佰》对营长杨瑞符着墨不多,但实际上他才是这场战斗的主要指挥者,留守四行仓库的孤军也都是他的部下,反而对刚到差的团附谢晋元不甚熟悉。所以从工事布置到战斗指挥,谢晋元大多交给杨瑞符去办。因为谢晋元是当时的最高长官,且杨瑞符后来转移到后方未在孤军营中,媒体对谢晋元报道较多,许多人对杨瑞符知之甚少,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他的故事。
杨瑞符,河北省静海县人(今天津静海区),1902年出生,是家中长子。15岁就到天津闯荡,起初在粮行当学徒,为家庭分担责任。17岁时自己当起了小贩,卖烟酒等谋生。19岁参加了吴佩孚部队的第三军,随后又当上了排长。1929年吴佩孚被北伐军打败以后,杨瑞符被编入国民革命军88师。从排长、连长一直做到营长。
此时的杨瑞符还只是小人物,历史当中没有太多关于他的痕迹。笔者查阅了相关档案,发现在《交通部公报》当中有一份与他有关的资料。这是时任交通部长朱家骅于1935年7月22日签发的指令,要求国营招商局总经理处致函军政部,内容大概是:“江靖船行职员在应差时期,为八十八师所属营长杨瑞符殴辱,请咨军政部饬属整顿,对于船员生命加以保障。”
函件没有交代被扣船员人数和受伤情况,但事情能闹到部长面前也绝非小事。据相关人员回忆,杨瑞符年轻的时候脾气比较暴躁,当天在江靖号轮船上因为检查行李,船员态度不太好,两人爆发冲突,最终船员被殴打。不论什么原因,打人总是不对的。这件事情闹到了军政部长何应钦面前,杨瑞符自然要受到处罚。不仅要给船员赔礼道歉,营长的职务也丢了,被降为营附。
杨瑞符是旧军出身,身上难免会有一些缺点。在战乱年代,身上没有一点匪气,是当不了一个好兵的,更不可能当上军官领导部队。即便是英雄,某些方面也会存在瑕疵,这样反而让他的形象更加立体。英雄也是人,不是神。也许正是经历过这次事件,让他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痛改前非。当使命来临时,他毫不犹豫地担起了责任,就像他15岁出门闯荡那次一样。
临危受命一直到淞沪会战爆发,杨瑞符还只是营附,营长是何沧浪(49年随部起义)。后来何沧浪因作战不力,阵地失守,被团长就地免职。杨瑞符升为营长,并且带领部队夺回了阵地。杨瑞符出身贫寒,也无黄埔系背景,能做到营长的职务全是靠自己打出来的。随后杨营在天通庵阵地坚守了75天,未再退一步。
10月26日,大场阵地失陷,国军只能被迫转移到上海西郊。最高当局决定留一只部队在闸北,以让西方列强看到中国抵抗的决心。师长孙元良最终决定留一个加强营在四行仓库师部坚守。当晚团长韩宪元召见杨瑞符,却相对无言,枯坐了20多分钟。因为他知道,以一营士兵抵挡日军,没有期限,无异于去送死。他开不口。
直到团附谢晋元赶回来,传阅了师长孙元良的手谕:“死守上海最后阵地。”杨瑞符没有犹豫,他内心在想,军人以完成任务不辱使命为天职,不成功便成仁。他看到团长仍在难过,便激昂地跟团长报告:“请团长放心,我誓以最后一滴血,为中华民族争人格……”今天,这样的举动,很容易用文字描述出来。但在炮火纷飞的当时,舍生赴死,到底需要多大的勇气,笔者实难体会。
当时撤退命令下达,部队已经混乱,兵找不到官,官找不到兵,很多分散的连排只能跟着其它部队一起撤退。杨瑞符身边只有两个传令兵,只找到了第一连一、二排。一直到第二天中午部队才在四行仓库全部集合,原来随大军撤退的机枪连、第三连和第一连三排,在遇到团部的人才知道留守四行仓库的任务,他们做出了和杨瑞符同样的选择——马上折回。
坚守四行仓库与日军战斗的片段《八佰》里面已经有描述,这里就不再赘述。10月31日晚,原本打算与四行仓库阵地共存亡的孤军,得了撤入英租界的命令,杨瑞符才开始组织撤退。当晚1时45分,孤军原本计划趁夜悄悄退入租界。但最终被日军发现,用探照灯照亮大桥后,以机枪封锁。数名美军立即开枪将探照灯打碎,并以数量卡车横置在路上作为掩护。随后日军又用平射炮和迫击炮攻击。孤军经过三个多小时,才将所有人员,包括楼顶的国旗一起转移到租界。
此次撤退共有35人牺牲,54人受伤。营长杨瑞符左腿也被子弹贯穿受伤,住进了租界医院。他躺在担架上向团长感叹道:“战前我们准备不成功则成仁,现在只能是一件憾事了。”退入租界后的孤军,经过谢晋元数次交涉,租界仍不愿将他们释放。鉴于上海形势越来越危急,谢晋元写信给还在住院的杨瑞符,让他找机会转移到后方,以免被困在租界中无法实现上阵杀敌的志愿。后来杨瑞符在地下组织的帮助下,离开了上海。他曾对媒体评价这次战斗:“既未成功,又未成仁,仅仅做到‘绝对服从命令’六个字……”
杨瑞符离开上海后,经过两个多月的修养,伤口基本愈合。随后他又长途跋涉,经过四个月时间,辗转到了重庆,要求回到前线继续杀敌。期间他还获得当局颁发的最高奖章——青天白日勋章,并直接被晋升为上校团长,可见当局对他的认可。正当他安顿好妻儿,准备再次上阵杀敌时,伤口却再次化脓。最后部队安排他到离重庆不远的合川县城南铜梁山二仙阁道观养伤。在这里他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经常有当地士绅和记者上门拜访。
铜梁洞是合川风景名胜之一,环境十分优美,是一个养伤的好地方。据当年住在杨瑞符附近的居民回忆,杨瑞符住此,家里陈设非常简单,只有一张方桌,几条凳子。客厅正面挂着一副“还我河山”的字。杨瑞福平时在这读书、写字、接待客人。杨夫人史幼婷(河南人)端庄贤淑,平时打理家务照顾未满周岁的小孩,一家人安详惬意。倘若抛开山河破碎,这应该是一家人最幸福的时刻。
然而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为了逼迫国民政府投降,日军自1938年起开始了对重庆长达5年半的大轰炸,重庆市区的一些目标被炸光后,日军甚至连小县城都不放过。当地电报局为了躲避轰炸,也看上了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并派人来通知杨瑞符一家要求其搬离。杨瑞符认为自己是按军事委员会命令到此养伤的,地方政府凭什么要我搬走?当地警察却蛮横地回答:“到了这里,就得听我们政府的。”
杨瑞符生性本来就暴躁,哪里受得了这个气。拍着桌子大骂:“老子在上海打日本人的时候,你们在这躲着。老子负伤了,你们却来欺负我,你们还算中国人吗?”但这也无济于事,毕竟杨瑞符只是客居此地,怎能斗得过地头蛇呢。最后他也只能搬走,但这次搬迁给他造成了非常大的刺激。他在前线舍生杀敌,却连一个临时安身之处却保不住,不免感到寒心。
1940年春,杨瑞符伤情非但未好,反而转重,到了卧床不起的地步,被送到重庆治疗。尽管医护人员尽了很大努力,但当时的环境医疗水平落后,药品短缺,他的病情仍然持续恶化。最终病逝于重庆,终年38岁。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少将。遗体按其遗嘱被当地百姓运回合川,葬于铜梁洞。当地人捐资修建墓地立碑,上刻有“抗日将军杨瑞符之墓”
还原历史细节,唤醒历史温度。大家好我是 每天更新有趣的历史内容,欢迎大家关注。
往事随风
吾辈楷模[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
川军20年内战的罪过都在抗战中用鲜血洗的一干二净,杨营长好样的!
上潼人 回复 09-21 08:41
莫乱冲壳子,哪个给你说杨营长是川军?
** 回复 09-05 15:15
有你一个就可以了,还用得上那么多人吗
UC网友17xxxx7407
一个贯穿腿伤也要了命,可知当时的医疗水平[汗]苦了英雄
Tom 回复 08-29 15:45
没有抗感染药,这种伤是要命的。
UC网友15xxxx7465 回复 09-21 22:17
盘尼西林全靠进口,国际组织捐赠的不少被偷出去倒卖
dan
这部片子如果拿到台湾播放,国民党会给奖金吗?这是宣传国民党提升他们士气的好机会啊
小斌啦啦啦 回复 09-21 09:13
国名党治理个岛都治理不好,还治理14亿人口的大中国?他们已经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的无能,陷入了和其他欧美国家一样的政党之争,不干实事有什么用呢?
杨宏斌 回复 09-07 14:54
台湾很多年前拍过一部《八百壮士》电影。
往事只能回味
爷们纯爷们[点赞]
chuige
纯爷们,我辈英雄
UC网友12xxxx5786
英雄杨将军永垂不朽!
冻梨
铁一样的好汉[点赞]
龙四
最终也是死于战伤 身为军人 马革裹尸是无上的光荣 怎么能认为是厄运呢?
用户10xxx88
相对他的战友们来说结局非常不错了,起码还青史留名,还得了枚青天白日勋章,国共两党都正面宣传,那剩下四百多人,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当汉奸的也有,45年抗日战争结束,也就回来四分之一左右
雨子
他的结局还不错,相比起来,想想那些被抓去和谢晋元关在一起的,被拉去海外给日军做劳役客死他乡,太惨了
研山兰家
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UC网友35xxxx6852
真正的英雄好汉!
用户651276381
团附是什么职位???是副团长吗??
UC网友35xxxx1509 回复 09-21 22:32
团附不是副团长,职位比副团长低, 团附大概是团长副官、随从
王国的国王 回复 09-04 20:37
啥也不懂就别回答问题好吗 查查百度对你有用
自动化高工
瑕不掩瑜,好样的抗日英雄
小斌啦啦啦
还不如不撤退死守呢,还能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撤到租界又有什么用呢?任人欺辱,最后抗战结束活下来的只有四分之一,还不如有尊严的死去。
希夷先生
那年代哪有明确的黑与白,在需要的时候地痞流氓也能爆发民族魂,再大的高官也能卖国求荣。大部分好人都不会是完美的,大部分坏人也不都是没有一点亮点,评论对错对那个年代没什么用处了。
侁瞳
为国效力,不论生死,真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