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擅长改革,却把自己的王朝改死,最终死于乱军中被马蹄踏尸

历史温度 2020-07-28 13:33:09

西汉最后一个皇帝汉平帝,就是在王莽的扶持下才登上帝位。但当时他只有八岁,大权都掌握在王莽手中。随着汉平帝年纪越来越大,对王莽的专权也越来越不满。但是这位小皇帝只活到14岁,还没来得及进行有效的抵抗就早逝了,历史上也有许多人怀疑是被王莽毒死。

随后王莽又挑选了一个只有2岁的刘婴作为继承人。不过这一次他学聪明了,没有让他直接即位,而是称为皇太子。但是皇帝的位置总不能空着吧,王蒙就自封了“摄皇帝”,继续把持朝政。做了几年之后觉得不过瘾,干脆改成“假皇帝”。皇太子一天天长大,自己这个“假皇帝”也总感觉不安全,于是干脆篡位,创立自己的王朝,取名“新”。

历史上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但凡统治时间越短的王朝,通常会被骂得很惨。比如秦朝、隋朝名声就不太好。王莽自然也是如此,被史学家认为是一个失败的篡位,甚至很多人不承认王莽创立的新朝是一个正式的王朝。但是客观来分析,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否总有背后的原因。或许我们能从司马光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中探寻王莽失败的原因。

《资治通鉴》中认为王莽施政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一个改字。比如他要改官名和地名:“分京师置前辉光、后丞烈二郡。更公卿、大夫、八十一元士官名、位次及十二州名、分界。郡国所属,罢置改易,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矣。”这样一改,别说老百姓,就连基层官员都适应不过来。

但是改了没多久,王莽依然觉得不过瘾,又把地方行政官员的名称也都改了:“改郡太守曰大尹,都尉曰太尉,县令长曰宰,长乐宫曰长乐室,长安曰常安。其余百官、官室、郡县尽易其名,不可胜记录”改到史书都记录不过来了,简直善心病狂啊。

看完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改革有意义吗?除了给原有的秩序平添混乱以外,似乎也找不出更多作用了。当然这只是王莽改革的一角,改名未必能导致王莽王朝的灭亡,但是一整套制度的和行政方式的剧烈改变,无异于将大厦的基脚挖毁。

王莽在历史中还常以改革家的形象出现,尤其是称帝以后推行了很多改革措施,史称“王莽改制”。但是我认为像改名这样为了改革而改革毫无意义。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假如我们作为领导者,应该谨慎去区分,哪些火该放,哪些不该放,哪里又得降温,而不是一上来就大改特改。这就是《资治通鉴》教给我们的道理。

事实上,王莽也因为他的改革导致天下大乱。公元23年9月23日日,绿林军攻入常安,10月6日,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你可以想象乱军之中,无数马蹄踏过这位皇帝的尸体,是何等的悲惨。

读史让人明智。《资治通鉴》记录的历史内容上至春秋战国,下到宋朝初年,总共1362年王朝兴衰的过程。历代都是帝王之家必读的治国教材,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历代著名历史人物都给予其很高的评价。对于当代人来说,不论是了解历史人物和故事,还是借鉴其中的管理经验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0 阅读:13
历史温度

历史温度

有趣味、有细节、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