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后一日同子文伯庄永年步东园三首 其一 南宋 · 杨万里
兄弟相过看牡丹,牡丹看了看东园。
攀翻花木来还去,九径还行十八番。
上巳节是古代传统节日,在农历三月初三,人们往往会举行各种活动,如踏青、祓禊等。这首诗写于上巳后一日,诗人与友人子文、伯庄、永年一起漫步东园,观赏牡丹等花木,记录下了这一闲适美好的时光。
“兄弟相过看牡丹,牡丹看了看东园”:开篇点明了诗歌的主要事件,诗人与友人(这里称 “兄弟”,体现了他们之间亲密的关系)互相拜访,一同去观赏牡丹。看过牡丹之后,兴致不减,又一起去游览东园。语言质朴自然,如话家常,生动地描绘出他们结伴游玩的情景,也表现出他们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此次相聚的珍惜。
“攀翻花木来还去,九径还行十八番”: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他们在东园中的活动。“攀翻花木”,形象地写出了他们在花木间穿梭,尽情欣赏花木姿态,甚至可能还动手触摸、摆弄花木的情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来还去” 则突出了他们在园中流连忘返,不断地在不同的地方往来观赏。“九径还行十八番”,“九径” 极言东园路径之多,“十八番” 则夸张地说明他们在这些路径上反复行走,充分体现出他们对东园景色的喜爱,以至于在园中徘徊许久,不舍离去。

上巳后一日同子文伯庄永年步东园三首 其二 南宋 · 杨万里
九径阴阴一一穿,前谈后笑各欣然。
缓行不是身无力,满地残红不忍前。
承接上一首诗,这首诗依然写于上巳节后一日,诗人与友人子文、伯庄、永年继续在东园漫步。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且略带惜春伤春的氛围,展现了他们在东园中漫步时的情景和心境。
“九径阴阴一一穿”:“九径” 表明东园路径众多,“阴阴” 描绘出路径两旁树木枝叶繁茂、浓荫遮蔽的样子,给人一种幽深静谧的感觉。“一一穿” 则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和友人逐一穿行在这些小径之中,享受着在绿荫下漫步的惬意,也暗示了东园景色丰富,吸引着他们不断探索。
“前谈后笑各欣然”:此句描写了他们在游园过程中的状态。前面的人高谈阔论,后面的人欢声笑语,每个人都显得十分高兴、愉悦。通过对人物神态和行为的简单勾勒,展现出友人之间融洽的关系和相聚游玩时的欢乐氛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当时的轻松愉快。
“缓行不是身无力,满地残红不忍前”:这两句诗是全诗的精彩之处,点明了他们缓步行走的原因。诗人说他们走得缓慢,并非是身体无力,而是因为看到地上铺满了残败的落花,心中不忍践踏。“残红” 既点明了此时的季节应是暮春,花朵已经凋零,也蕴含着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不忍前” 三个字,细腻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温柔与敏感,他对自然景物有着深厚的情感,不愿轻易破坏这满地残花所构成的画面,体现了一种对生命的怜惜和尊重。

上巳后一日同子文伯庄永年步东园三首 其三 南宋 · 杨万里
只爱酴醾雪作葩,不知雪后减金沙。
春归道是无情著,试看游丝舞落花。
“只爱酴醾雪作葩”:“酴醾(tú mí)” 是一种花卉,这句诗说人们往往只喜爱酴醾花那如同白雪般洁白、美丽的花朵。“雪作葩” 形象地描绘出酴醾花的洁白、素雅,如同雪花般晶莹剔透,给人以清新、美好的视觉感受,也体现出酴醾花在诗人和众人眼中的独特魅力,它的美丽让人难以忽视。
“不知雪后减金沙”:“金沙” 也是一种花。此句意思是人们在喜爱酴醾花的时候,却不知道在酴醾花盛开(如白雪般)之后,金沙花的美丽就会相对减少。这里通过两种花的对比,暗示了一种事物的盛景可能会掩盖其他事物的光彩,同时也暗示着时光流转中,不同花卉依次绽放和衰落,体现出自然的变化和兴衰。

“春归道是无情著,试看游丝舞落花”:前一句 “春归道是无情著”,诗人说人们都说春天的归去是无情的,似乎毫不留恋地离开了人间。但紧接着 “试看游丝舞落花”,诗人让大家看看那飘动的游丝(蜘蛛等昆虫所吐的丝在空中飘荡),它伴随着落花一起飞舞。“游丝舞落花” 这一景象充满了动态美,同时也十分凄美。游丝和落花仿佛是春天离去的象征,它们相互缠绕、飞舞,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不舍。这表明春天并非无情,它以这样的方式留下了痕迹,只是人们没有用心去体会。诗人通过这一细腻的描写,将春天拟人化,赋予其情感,深化了诗歌对春天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