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涨24%!逆转了

刘晓博说财经 2025-02-14 19:50:31

原创 刘晓博

涨疯了!

今天(2月14日)的恒生指数大涨了3.69%(805.96点),其中恒生科技指数更是大涨了5.56%。

恒生指数的走势这样的(下图),从去年12月31日收盘至今上涨了12.76%。

至于恒生科技指数,从去年年底至今更是大涨了接近24%!在全球主要资产涨幅里位居第一,远远超过了牛气冲的黄金。

就连大笨象——市值超大的腾讯、阿里,今天也都涨了7%左右。

阿里从1月13日至今,大涨了58%,总市值达到了2.36万亿港元;腾讯自1月8日至今大涨了28.7%,总市值达到了4.36万亿港元。

小米的行情启动更早一些,从去年8月至今涨幅超过了180%,也跃居为万亿市值公司。

把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放在全球主要资产里比较,可以惊讶地发现。除了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小众股市外,恒生科技指数和纳斯达中国科技股指数,分别列在涨幅榜的第一和第二。

没错,一轮波澜壮阔的中国科技企业价值重估浪潮,已全面引爆了。

起点,是总部设在杭州的深度求索公司推出的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颠覆了以ChatGPT为代表的美国人工智能霸权,开创了人工智能低成本、高效率的新模式。

DeepSeek的横空出世,先是引发了美国科技股,尤其是人工智能相关概念股的股价大调整,英伟达市值曾在一日之内跌去了6000亿美元。而中国科技股,则出现一轮价值大发现。

全球热钱开始抄底中国科技股,纳斯达克和香港股市由于资金来去自由、管理规范,成为国际热钱购买中国科技股的主战场。

A股市场里的人工智能、芯片、机器人等概念股也大幅飙升,很多股票直接翻倍,甚至涨了2倍以上。

在这个过程中,还传来了阿里人工智能大模型实现重大突破,被苹果选为合作伙伴的消息。比亚迪宣布全面杀入智能驾驶领域,参与新一代汽车下半场的竞争,市场对AI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充满了憧憬。

动画片哪吒2也在这个时候爆红,票房收入突破了100亿元人民币。中国第一次有一部电影,杀入了全球票房榜单前60名,最终可能进入全球前十。

全球电影票房榜的前60名,历来是好莱坞的天下。哪吒2的逆袭,跟DeepSeek的逆袭带有同样的性质,让全球重新认识中国的创新能力和庞大的市场。

下图是哪吒2的出品方——光线传媒的股价走势。1月27日,这部动画片上映前夕,股价不过是9.53元。到今天收市,已经涨到了34.73元!

哪吒2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主要是新技术在动画片中的应用,给大家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2024年12月24日,我曾在本号发文,认为2025年有两个“最大的投资机会”,排第一的就是人工智能,尤其是爆款应用(点击查看)。

没有想到,中国的人工智能在2025年以这样戏剧性的方式精彩开局,直接影响到了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资产走向,甚至是经济走向。

本来,市场普遍预期:特朗普第二次上台后,将对全球加关税,尤其是对中国加比较重的关税,这将引起市场预期的波动。在中美达成新一轮贸易协定之前,股市和汇率将有显著压力。

A股方面,甚至可能再现3000点保卫战;汇率,也有可能贬值到7.7甚至7.8。

DeepSeek的出现,改变了预期,也影响到了人民币资产的估值。

中国人工智能、芯片、机器人等企业的估值,被大幅上调,股价大涨。

其次,带动了更多科技领域企业价值重估,比如新能源车、生命科技等。

人民币汇率也变强了,最新的离岸汇率(对美元),也升值到了7.25附近,让很多在7.33附近换美元的人大跌眼镜。当时真不如买中国科技股了。

当然,这一波人民币资产重估,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关税议题没有恶化。

看起来,是特朗普加征关税的力度不算大。但这背后隐藏着几个逻辑,老特需要中国帮助解决一系列国际问题,比如乌俄战争、朝鲜半岛,甚至中东局势。而中国也正在推进自主开放、单边开放,解决部分产能过剩、内卷问题。

这也是当前人民币资产强势、活跃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符合我在去年年底做出的判断:中美会比较快达成新的贸易协定,不会像2018年第一轮那样,耗时20个月。这有利于今年稳增长,解决就业问题,当然也有利于股市、楼市走好。

但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在达成新协议之前或许会有波动、反复,给股市、汇率带来影响。

这一波人民币资产价值重估能不能延续下去,还有不确定性。但它至少告诉我们:由于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我们的科技在进步,国力在提升,资产的抗风险能力也在提升。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科技股普涨,一定带来泥沙俱下,出现局部泡沫。对于那些只有概念、缺少核心技术的企业,要保持警惕。至于人工智能,则是今年、明年的投资主线,这一点是确定的。

今天傍晚,央行公布了1月份金融数据:

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8.52万亿元,同比增长7%。狭义货币(M1)余额112.45万亿元,同比增长0.4%。

跟去年12月的M2增速(7.3%)相比,1月同比增速略有回落。这说明印钞速度有所放慢,这是需要关注的,所以2025年上半年最好还是能降准一次、降息一次。

1月的狭义货币M1,是首次采用新口径统计,从12月旧口径的67.1万亿,飙升到了新口径下的112.45万亿元,同比增长0.4%,实现了转正。

央行还公布了用新口径倒推的去年12个月的数据,果然平稳了很多。比如去年8月和9月同比都下滑了超过7%,调整后分别下滑了3%和3.3%。

M1的同比增速,是股市、楼市的“牛熊信号灯”。此次信号灯重置,有利于树立投资者的信心。

今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1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的4.92万亿要多,但新增住户贷款只有4438亿元,不到去年的不到一半。这可能跟今年春节比较早有关(大家忙于过节,没有去买房)。

0 阅读:4
刘晓博说财经

刘晓博说财经

原创的财经评论,独立的观察视角,深度的市场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