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曾是曹操的伯乐,正是得益于洛阳令、京兆尹司马防的极力推荐,曹操得以崭露头角,进而踏上了仕途。曹操成为东汉的实际掌权人后,铭记司马家的恩情,欲征辟司马懿入朝为官。然而,司马懿似乎对宦官家族出身的曹操抱有疑虑,最初拒绝了曹操的邀请。然而,曹操凭借其权威,最终强行任命司马懿为其秘书。
曹操,这位乱世枭雄,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司马懿身上的不凡之处。他看出司马懿如同自己一般,是能够在乱世中崭露头角的枭雄,而非愿意屈居人下之辈。曹操曾梦见过“三马同槽”的景象,虽然表面上可能想到的是西凉的马腾、马超和马岱,但潜意识中,他对司马懿的忌惮心理得血债。
司马懿在曹操麾下表现出卓越的才能,但他所提供的计谋往往带有狠辣的手段。关羽败走麦城、曹植失宠无缘世子之位等事件,都留下了司马懿幕后操纵的痕迹。他以“快、狠、准”的策略平定了孟达和辽东的叛乱,更以乌龟战术耗死了诸葛亮,充分展现了他不逊于曹操的军事才能和手腕。
尽管曹操、曹丕、曹叡三代皇帝都重用司马懿,但他们也始终对其保持警惕,绝不允许他染指兵权。诸葛亮六出祁山,曹魏无人能挡,魏明帝曹叡只能让司马懿担任前锋。然而,司马懿在曹魏三代皇帝面前始终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一个不慎便会遭遇不测。
曹叡临终时,原本打算安排燕王曹宇为大将军,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为辅政大臣。
燕王曹宇是曹操的儿子,曹叡的叔叔;
曹爽,是曹操养子、大司马曹真的儿子;
曹肇,是曹操同族侄子、大司马曹休之子;
秦朗,也是曹操的养子,他的母亲是曹操最宠爱的夫人杜氏,关羽也给出觊觎它是美的;
夏侯献,据说是曹操的外孙,大将军夏侯惇之孙。
这些人均为曹魏的宗室子弟,曹叡对他们寄予了厚望。然而,孙资和刘放这两个深受曹叡宠信的大臣,其中刘放,比刘备还正宗的的大汉宗亲,他们在曹魏也是成绩斐然的能臣。在曹叡临终时利用职权,篡改了遗诏,将司马懿引入权力核心,与曹爽共同辅政,而将原本的辅政人选曹与、夏侯献、曹肇、秦朗全部排除在外。
司马懿在曹魏政权中屡遭猜疑和排挤,但他始终如同乌龟一般,得势不嚣张,失势则默默潜伏。一旦有机会咬人,必然是“一剑封喉”。他在平定辽东之乱时结识了孙资和刘放,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关系。当夏侯献、曹肇、秦朗等人砍树发誓要除掉他们两大奸臣。孙资和刘放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利用曹叡近臣身份,拿着临终曹叡的手改变托孤遗旨,将司马懿引入权力高层,从而确保了自身的地位。
在曹爽掌权期间,司马懿卧薪尝胆、装疯卖傻。当曹爽陪同皇帝高平陵急死时,司马懿在洛阳发动政变,一举夺取了曹魏的政权。曹爽面对司马懿的强势反击,手足无措,只能将曹魏政权交出,最终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
曹魏三代皇帝打下的基业,最后北司马懿摘了桃子,就是源自孙资和刘放。可以说曹魏亡于“孙刘”,这个孙刘不是孙权和刘备,而是孙资和刘放。他们两个角色类似赵高和李斯,把平庸无能的曹爽推向前台,让野心家司马懿站在背后。如果司马懿,以曹爽的能力也无法稳定曹魏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