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历史的漫长岁月里,有一个时期光彩夺目,让所有华夏子孙心心念念、激情澎湃,这就是开放豁达、强大昌盛的大唐王朝。在其最为繁荣之时,国土辽阔无边,面积达到1237万平方公里,充分彰显出大国的气概。
唐太宗李世民与众多贤臣共同努力,造就了“贞观之治”,这一时期就如同理想中的盛世模样,其光辉甚至超越了传说中的尧舜时期,被后人赞扬,好似高挂天空、让人憧憬的闪亮星星。
那时候,大唐声名赫赫,各国纷纷前来朝拜。王维诗中“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景象,把这昌盛繁荣的时代风貌真切地展现了出来。当时的都城长安,骄傲地成为全球顶尖的大都市,单是城里的人口就差不多有百万之多,其繁华的景象,简直难以想象。
这座城市不光充满着世俗的热闹与繁华,还散发着浪漫诗意的别样韵味。在长安的大街小巷里,不少酒肆是由来自中亚地区,像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地方的漂亮胡姬所打理。
每到傍晚时候,李白、王维等那些诗坛的大家们常常骑着白色的马,缓缓地走进胡姬酒肆,尽情地喝酒,肆意地施展才华。李白在诗里说的“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进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这说的就是这么一件充满风雅的事情。
这是个英雄不断涌现、辉煌篇章闪耀的伟大时期。那些浪漫洒脱的诗人,把笔当作利剑,挥写着盛世的豪迈之情;具有雄才伟略的帝王,开拓疆土,打造出帝国的璀璨荣光;广袤无边的国土,见证着大国的兴起;赫赫的战功让四方为之震慑,天可汗李世民曾豪迈宣称:“当下中国强大而戎狄弱小,凭我一千步兵,就能攻打胡人的数万骑兵。”
名将浑瑊,12岁时就英勇非凡,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立下众多军功;魏国公李靖,领着为数不多的几千铁骑,肆意征战,一下子就把东突厥给平定了;尚父郭子仪,在晚年的时候,仅凭自己一人,就把虎视眈眈的敌军给吓退了;还有个奇特的人叫王玄策,凭借着过人的胆量,自己一个人就把印度戒日王朝给推翻了,事情办成后只升了半级官,只因为在大唐看来,这事儿只是那宏伟历史画卷里的一个小片段。
即便后来安史之乱猛然爆发,大唐往昔那无比的荣耀变得有些暗淡,然而在遥远的安西戍守的那支铁血军队,由郡王郭昕带领,在塞外的孤城中坚守了数十年,他们从风华正茂一直到满头白发。
在公元 808 年的寒冷冬天,吐蕃凶猛地前来侵犯,那些头发花白的老兵们毫不畏惧,没有一个人投降,全部在沙场上浴血奋战,直至牺牲。“整座城的人都已白发苍苍,至死也不放下陌刀,独自抗击了五十年,怎能忘记大唐”,他们以自己的热血与生命,守护了大唐最后的荣耀。
每到夜深人静之时,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就会在耳边隐隐响起:“不知哪家传出玉笛之声,这声音融入春风,传遍了整个洛城。在这样的夜晚听到这《折柳》曲,哪个人心中不会涌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呢!”
李白的诗作本是他遥寄思乡情意的表达,而对我们来讲,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精神的家园,那千年前繁荣昌盛的大唐,就是我们心心念念、珍藏了千年的心灵归宿之地,它具有开放包容的特质,自信且强大,就好像一场永远不会结束的美妙梦境。
今天,那咱们就把时间往回倒一倒,从大唐王朝开始建立的时候讲起。
在公元604年,杨广把父亲杀害,将兄长杀死,而后登上了皇位,他就是隋炀帝。他心有大志,将秦始皇和汉武帝当作榜样,想要建立非凡的功业,于是把年号确定为“大业”。
然而他过于急切,大力开展土木工程,建造宫殿;挖掘运河,让民众受苦、钱财受损;三次征讨高句丽,使国家力量受到消耗,最终使得社会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据史书记载,“历经十年,黄河以北千里之地不见烟火,江淮之间已然杂草丛生”,百姓的日子极为艰难。隋朝末年,农民起义如同熊熊烈火迅速蔓延,各地都兴起了反抗。同一时间,隋帝国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不断加剧,走向了崩溃瓦解的局面。
公元617年,大业十三年的时候,唐国公李渊、武威的富豪李轨、江南通守王世充等那些手里掌握着大量兵马的有权之人,都各自带着自己的军队,占据一方土地,自行其是。在这种情况下,隋王朝变得动荡不安,就像快要倒塌的大楼一样,处境十分危险。
要说这唐国公李渊,那身世可不一般,他是西汉名将、有着飞将军之称的李广的后人,他的祖父李虎在南北朝时的西魏,是八柱国当中的一个。等到隋朝建立了,李渊就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是实打实的关陇贵族出身。
在隋末这乱糟糟的世道里,公元617年七月初四,李渊在晋阳(就是现在的山西太原)果断地起兵了。接下来短短半年的时间,他就带领军队向南进发,从晋阳一路猛进,打进了长安。进了城以后,李渊自己当起了丞相,把在江都的隋炀帝远远地尊奉为太上皇,还扶持隋炀帝的孙子杨侑当了皇帝,也就是隋恭帝。
不过,那时的长安可不是安稳的地方,天下动荡不安,各路英雄纷纷崛起,都想争夺中原。李渊在内部展现出干脆利落的政治手段,很快把关中的各方力量整合起来,让大家团结一心;在对外方面采用结交远处、攻打近处的策略,灵活应对,力求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
公元618年3月14日,隋炀帝杨广于江都兵变中被叛军所杀。这消息一到,李渊借机行事,迫使隋恭帝杨侑把皇位让给他,而后李渊登上皇位,依旧用唐国公的爵位,把国家的名号定为唐,大唐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现在要是说起唐朝建立的功劳,很多人常常把功劳都算在唐太宗李世民一个人身上,好像李渊就是个不重要的小角色似的,这其实不太公平。实际上,李世民当上皇帝以后,对国家的历史进行了一些修改,使得他父亲李渊和他的兄弟们的功绩被弱化甚至给消除了。
说实话,李渊作为一个饱经世事、富有谋略的政治家,又是开国皇帝,在大唐建立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支柱作用。那即便这样,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他那出众非凡的军事本领和载入史册的显著战功,这也是毋庸置疑的史实。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里现存的昭陵六骏石刻,是李世民赫赫战功的永恒证明。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这几匹名字充满浓厚西域特色的骏马,各自都背负着李世民一段扣人心弦的征战故事。
李世民平定军阀刘黑闼时,拳毛騧伴其冲锋陷阵;他讨伐王世充、窦建德的战场上,什伐赤见证了烽火硝烟;白蹄乌帮着他扫平薛仁杲;特勒骠跟着他大破宋金刚。
窦建德、王世充、薛仁杲、刘黑闼,这些人个个都是隋末乱世间能够呼风唤雨的英雄豪杰,然而他们都在李世民的强大军队面前遭遇失败。
看着青骓、飒露紫身上布满的箭痕,纵然时光已过千年,我们仍旧可以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往昔那些大战的残酷和扣人心弦。
到了公元624年,除了在朔方割据且依靠突厥的梁师都之外,大唐大体上完成了全国统一的目标。
不过,历史就好像一个循环,就像隋朝的杨广在江南多次立下战功,从而谋取到东宫之位那样,随着李世民战功越来越显著,他的野心也在不知不觉中膨胀起来,对皇位的渴望变得越发强烈,这毫无疑问给身为太子的李建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如同泰山压顶一般,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最终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
公元626年农历六月初三,李世民向他的父皇李渊秘密上奏,指责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跟后宫的嫔妃有私通之事。李渊听后极为愤怒,决定在第二天早上上朝时进行会审。
第二天一大早,李世民带着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亲信进入朝廷,早早地在玄武门安排了很多兵力埋伏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啥防备也没有,还是像平常那样去上朝,骑着马就往玄武门去。等到李建成出现后,李世民眼神犀利,毫不迟疑地拉开弓射出一箭,李建成中箭后从马上掉下来,当场就死了。
紧接着,双方的人就打作一团,经过一番激烈的打斗,李世民的部将尉迟敬德把李元吉给杀了。可这形势说变就变,太子宫和齐王府的将士们知道了这事儿后,又悲又愤,如潮水一般向玄武门发起猛烈攻击,李世民他们一下就陷入危险境地了。这当口,李世民赶紧让尉迟敬德进宫,把他父皇李渊给控制住。
那时候战火还没停歇,尉迟敬德逼迫李渊下诏书,让各路军队都受秦王管理,李渊没办法,只好同意。过了三天,唐高祖李渊被迫颁布诏书,把李世民封为皇太子。几个月后,李渊让位,李世民当上皇帝,李渊则变成了太上皇。这就是历史上让人吃惊的玄武门之变。
挺有意思的是,在这场改变大唐命运的玄武门之变里,后来对贞观之治贡献巨大的魏征,最开始是太子李建成的亲信。
事变出现后,李世民惜才之意强烈,屡次让房玄龄去劝魏征投降,可魏征毫不为之所动,坚决拒绝。
李世民极度渴望招揽贤才,竟然亲自上门去请,可魏征不仅不买账,还气得怒火冲天,冲着李世民大声责骂,甚至把鞋子、宝剑使劲朝李世民扔去,放话让他把自己杀了,借此讽刺他残害兄弟、杀戮太多。
李世民气得不行,差点就要发火了,还好房玄龄使劲儿劝住,这才把火压了下去。第二天,李世民让人给魏征送了一盒吃的,魏征还以为是能要自己命的毒药呢,结果打开一瞧,居然是自己平常最喜欢吃的醋芹。
原来,李世民得知魏征喜欢这个东西,就让王妃仔细做好送过来,以此对昨天自己不当的行为向魏征表示歉意。
魏征被李世民的广阔胸怀所打动,最终诚心归服,投身其帐下,自此,中国历史上一段明君与贤臣共同努力打造盛世的传世美谈就此展开。
不过,不管怎么去遮掩美化,玄武门之变终归是给后来的时代开了个很坏的头,从那以后,大唐的皇室内部争斗就像可怕的噩梦一样挥之不去。毫无疑问,像杀兄逼父这种违背人伦的悲惨之事,是和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完全不符的。
从多个角度来看,李世民争夺皇权的历程,和隋炀帝杨广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但让人惊讶的是,李世民登上皇位后,就好像凤凰浴火重生一样,实现了精彩的转变,从此开始勤奋努力地治理国家,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
他能够虚心接纳建议,听取魏征“以德化民”的有益之言,促使国家由“凭借武力夺取天下”成功转变为“通过仁德治理天下”。
唐太宗李世民当政之时,天下逐步变得安稳,政治清正廉明,百姓生活安定,愉快地从事自己的工作,经济持续地恢复发展,文化开始闪耀出光辉,国家的实力一天比一天强大,这段时期被称作“贞观之治” 。
确实,要是从经济方面来看,这个时期比起之后的开元天宝盛世,是要稍差一些的,和隋朝国力最强盛的时候也没法相提并论。不过呢,它就像一个充满朝气、满是希望的少年,活力满满,很有独特的吸引力。
特别是李世民和他的臣子们坚持不懈地研讨治国的方法策略所造就的政治文化,还有把以民为本的思想切实推行到每一项施政行动里的实际作为,让后代的人对其钦佩不已。
不得不说,唐太宗李世民和他手下的文臣武将们齐心协力、费尽心思,给唐王朝将近300年的辉煌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造就了流传千古的贞观之治的佳话,使大唐的光辉映照在历史的苍穹之上,变成了华夏子孙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