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铁血收复新疆背后的艰难权衡与民族担当

晓彬读历史 2024-12-15 21:10:27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漫漫长河中,边疆战事向来是帝王心头的重中之重,关乎社稷安稳、江山一统,稍有差池,便是国本动摇。晚清时期,列强环伺,内乱频仍,左宗棠就在这风雨飘摇之际,毅然扛起西征大旗,奔赴新疆,与阿古柏叛军展开殊死较量。

可谁也没想到,收复新疆后,左宗棠竟下达 “不留活口” 的指令,万千俘虏惨遭屠戮,无论降与未降,一时间血雨腥风,这般狠辣手段,着实惊世骇俗。要知道,封建年代素有 “杀降不祥” 之说,左宗棠为何反其道而行之?这一惊人之举,又会让后世如何评判他的功过?

想弄明白左宗棠 “杀降” 背后的隐情,得先瞧瞧当时清朝的凄惨处境。19 世纪中叶,华夏大地被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得千疮百孔,两次鸦片战争,像夺命恶鬼,把清政府的 “天朝上国” 美梦撕得粉碎,不平等条约签到手软,赔款割地成了家常便饭,国库早被掏得底朝天,国力衰败不堪。

祸不单行,1864 年新疆又闹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地方势力割据一方,趁火打劫。这时,浩罕汗国的阿古柏瞅准机会,打着 “帮扶” 幌子溜进新疆,站稳脚跟就变脸,凭借权谋手腕,赶走浩罕势力,霸占新疆大片土地,搞出个 “哲德沙尔汗国”,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 分裂中国!沙俄和英国这俩老牌强盗,眼馋新疆这块肥肉已久,一个惦记着南下印度的通道,一个妄图扩充势力范围,立马和阿古柏勾肩搭背,又是送枪炮,又是塞银子,把新疆当成瓜分中国的关键棋子。

眼瞅着新疆要丢,清廷却陷入两难:“保新疆” 还是 “保台湾”?李鸿章为首的 “海防派” 打起小算盘,觉着新疆偏远难守,主张丢卒保车,全力经营东南沿海;左宗棠为首的 “塞防派” 则拍案而起,大声疾呼新疆战略地位太重要,丢了它,西北大门敞开,后患无穷!“我朝经营西北,费尽心力,一旦轻弃,此疆土非我所有,且将来的患害,倍增于今日!” 左宗棠这话吼出了民族脊梁的硬气,也震醒了慈禧太后,清廷终于咬牙决定:收复新疆!

这艰巨使命就落在老将左宗棠肩头。他心里透亮,这活儿难如登天,可若不干彻底,清军前脚走,叛军和列强后脚就会反扑,大清永无宁日。思来想去,“杀降” 这残酷决定横在眼前。别以为他心狠手辣,实在是乱世无奈,为了国家一统、民族尊严,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做决定前,左宗棠也煎熬,知道要背千古骂名,可他更放不下家国重担,“吾辈只尽心国家之事,何必问身后之名?” 一咬牙,一跺脚,为了大局,认了!

效果立竿见影,叛乱势力被连根拔起,列强也吓得不敢乱动,新疆重回祖国怀抱。左宗棠,这位年近古稀仍冲锋在前的老将,用一腔热血和钢铁脊梁,捍卫了国家尊严,民族大义面前,个人荣辱皆可抛,历史丰碑自此铭刻他的功绩。

接下收复重任时,左宗棠已白发苍苍,却豪情不减。为凑军饷,他拉下老脸求老友胡雪岩帮忙,东拼西凑集了 800 多万两白银,拉起湘军精锐,踏上西征路。1876 年,大军从兰州启程,西征之路困难重重,恶劣气候、补给难题如拦路虎,左宗棠妙招频出,“缓进急战” 稳扎稳打,还抽空垦荒种粮,解决军粮大患,万事俱备,只待决战。

达坂城一役,堪称定乾坤之战。左宗棠坐镇指挥,湘军如猛虎下山,士气如虹,把阿古柏叛军打得屁滚尿流,阿古柏兵败逃亡,绝望服毒,大清军旗重新飘扬在新疆大地,胜利曙光驱散分裂阴霾。

回望这段历史,左宗棠收复新疆无疑是晚清灰暗底色上一抹亮色,力挽狂澜保住华夏战略要地。可他的 “杀降” 之举,像刺眼瑕疵,饱受争议。放在当时绝境看,或许是无奈之选,若心慈手软,新疆局势恐再失控,惨遭列强瓜分。历史不能假设,我们能做的,是从中学到守护国家统一、民族尊严的担当,汲取应对危局的智慧。

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近在咫尺,挑战却也不少。咱得学左宗棠那份滚烫爱国心,牢记使命,勇挑重担,为中国梦添砖加瓦,绝不让先辈热血白流,守住山河锦绣,护好家国安宁!

1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