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失落一代”:时代旋涡中的挣扎、觉醒与启示

晓彬读历史 2024-12-11 22:26:22

在全球经济版图快速变幻的宏大叙事里,中国经济宛如一条活力澎湃、一往无前的巨龙,近些年一路腾飞,创造出无数发展奇迹,令世界瞩目。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咱们的近邻日本,却仿佛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迷雾重重的寒冬,深陷 “失去的三十年” 泥沼,苦苦找寻着出路。这绝非简单的经济数据起伏,背后是整整一代人被时代巨轮无情碾压、梦想破碎又艰难重塑的跌宕历程,其间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恰似一部波澜壮阔却又满是悲壮色调的史诗,读来不仅让人心生感慨,更给正大步走在发展之路上的我们,呈上了一摞沉甸甸、极具参考价值的 “人生档案”,时刻警示着风云变幻间潜藏的危机与变数。

把时光指针精准回拨到 1992 年,那时的日本,泡沫经济正烧得滚烫,繁华盛景堪称达到了人类想象的天花板。东京、大阪等大城市的街头,霓虹灯下满是纸醉金迷的喧嚣,股市大盘一路飘红,数字疯狂跳动,像是永不停歇的狂欢;房地产市场更是炽热到离谱,房价如同脱缰野马,一路狂飙突进,东京地价之高,坊间甚至流传出 “卖掉东京,买下整个美国” 这般惊掉下巴却又实打实反映当时疯狂的段子。

企业界扩张的野心极度膨胀,招聘手段堪称 “宠溺无度”,为抢夺人才无所不用其极。来面试的年轻人,往返打车费那是全额报销,走的时候手里还被塞上精致小礼品;入职前的聚餐,要是不在市中心六本木顶级的高档寿司店摆上一桌,都显得诚意不足;有些财大气粗的行业巨头,为提前锁定心仪人才,更是豪掷千金,在毕业生毕业前两个月就安排一场海外豪华游,只为让这些天之骄子死心塌地,别家企业连根毛都撬不走。那时节,日本的年轻人,尤其是手握名校毕业证的大学毕业生,仿若脚踩七彩祥云,人生赢家的剧本已经开篇,好工作如同雪花般纷纷扬扬从天而降,仿佛只需伸伸手,35 岁前功成名就、财富自由、跻身上流社会,都不过是水到渠成的小事。

谈及就业,这无疑是 “失落的一代” 命运征途上最为荆棘丛生、险象环生的 “鬼门关”。在日本社会研究的浩瀚版图里,人们早已习惯将出生于 1971 - 1983 年的这一庞大群体称作 “失落的一代”。遥想当年,他们尚在校园时,日本泡沫经济正值烈火烹油、繁花似锦的鼎盛年华,就业市场一片红海,机会如同繁星般密密麻麻。企业求贤若渴的模样堪称疯狂,面试者不仅尽享诸多优厚待遇,入职门槛也低到超乎想象,仿佛只要手持大学毕业证,便能轻松叩开理想工作的大门,未来一片光明。彼时,年轻人但凡稍有才华、肯努力,便能迅速在职场上崭露头角,积累财富与地位,35 岁之前实现人生小目标,似乎就是睡一觉醒来就能实现的美梦。

然而,泡沫经济的轰然崩塌,瞬间将这一切美好憧憬击得粉碎。经济危机的阴霾迅速笼罩日本企业界,裁员、倒闭潮此起彼伏,招聘岗位急剧缩减,大学生就业形势急转直下,瞬间从人人争抢的 “香饽饽” 沦为无人问津的 “烫手山芋”。更为棘手的是,彼时日本职场奉行传统的日式终身雇佣制与年工序列制,老员工牢牢占据着岗位,如同坚不可摧的壁垒,新员工即便身怀绝技、才华横溢,也难以觅得一丝机会,职场竞争愈发白热化。在这般严峻形势下,即便毕业于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顶尖学府的高材生,想要谋得一份心仪工作,也需历经重重磨难,饱尝挫折滋味,不少人被现实打击得怀疑人生。

为缓解就业压力,日本政府绞尽脑汁,祭出乡村振兴、研究生扩招两大政策 “组合拳”,试图 “延缓就业”。政策实施初期,效果初显,三年内约有 30 万人响应号召,回流乡村寻求发展机遇;另有 40% 的毕业生怀揣改变命运的期许,投身考研大军。然而,天不遂人愿,1996 年日本基建工程突然刹车,大量回流乡村的人员无奈折返城市;与此同时,扩招后的研究生也恰逢毕业季,上百万求职大军再度如潮水般涌入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将原本就脆弱不堪的就业市场挤得水泄不通。城市里再度人满为患,就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年轻人的希望再次变得渺茫起来。

政府见招拆招,紧急出台 “劳动派遣” 政策,意图化解燃眉之急。然而,这项政策却将大学生们推向了另一个尴尬境地。他们被迫涌入便利店、咖啡店等场所,从事临时性工作。这些岗位不仅缺乏专业培训,毫无晋升空间可言,员工稍有差池,便可能面临被即刻解雇的命运,转正更是难如登天,转正率仅有 47% 左右。也正是在这样严苛、无奈的就业环境下,日本独具特色的 “飞特族” 应运而生。此后,即便安倍经济学轮番发力,刺激经济增长,所新增的岗位也大多为这类临时性、不稳定的 “散工” 岗位,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就业困局。年轻人依旧在为一份稳定工作苦苦挣扎,未来依旧充满不确定性。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