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杀孔融后,问他的子女为何不跑?9岁小孩回答8字,成千古名句

擎苍谈历史 2023-04-15 15:02:03

公元208年,御史大夫郗虑为投曹操所好,献上了一封举报信:污蔑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

在收到这份信件以后,曹操大喜,他早就对孔融有诸多不满,现如今有人递了刀子,曹操也没有丝毫犹豫,当场就下令处死孔融,并且连坐其家人。

于是乎,曾经留下过“孔融让梨”这一千古美名的孔融,就此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时年56岁。

孔融被杀之后,曹操还曾经派兵闯进他的家中,大肆抓捕。

令人意外的是,在整个家族哭嚎遍地的同时,孔融的两个小儿子:孔怀玉、孔怀谷二人却十分淡定,他们甚至一边下棋一边大笑,安之若素,没有丝毫的紧张之情。

要知道,这一年的孔怀玉和孔怀谷两人只有八九岁,如此年幼,但已经知道死亡的可怕性,仍然能有如此淡定,可以说是十分稀奇。

曹操手下负责抓捕的军吏曾经询问过两人为什么不害怕,孔怀玉脱口而出一句:“嗐,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倾覆的鸟巢之下,怎么可能会有完好无损的鸟蛋呢?家都被端了,人的命运还能好到哪里去嘛,既然已经这样了,那我还有啥紧张的必要呢?

孔怀玉的聪明没有挽回他的性命,最终,他和自己的兄弟孔怀谷一同死在了曹操的刀下。

然而,虽然孔怀玉身死,但他的那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却流传千古,其影响力甚至不亚于自己父亲孔融让梨的典故。

孔融和孔怀玉并不是三国历史的主要人物。

但令人惊奇的是,孔融让梨之时,只有四岁,孔怀玉死时也只有九岁,为何孔家能够出这么多的“神童”?

但又为何,哪怕出了这么多的神童,也难逃灭门的惨案?孔融一家的背后有着哪些故事?

刚正不阿的孔融

孔融的家乡位于今天的山东曲阜,其本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

从汉朝开始,国家便开始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家族也因此得到了圣恩,从孔融的七世祖孔霸开始,便成为了汉元帝的老师,官至侍中,地位崇高,哪怕是到了东汉末年天下礼崩乐坏,孔融的父亲孔宙也担任着太山都尉,家族显赫。

孔融从小便有着让梨的著名事迹,再加上他的出身背景,按照常理来讲,他在乱世的三国可谓是大有作为。

然而,孔子的血缘对于孔融而言是机遇,也是灾害。孔子是儒家的开创者,礼法可以说就是孔家的家学,孔融从小开始,便将礼法视为了自己的生命,对于任何不符合礼法的事情,总是当面指出,不给任何人留情面。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在这样的乱世之中,是根本没几个人会遵守礼法的,孔融却丝毫不改自己的习惯,仍然每天指摘这个,斥责那个,因此,虽然他的名声很大,但是他的人缘谈不上多好。

这一点倒也谈不上是缺点,孔融为官清正,刚直不阿,在其青年时期,司徒杨赐曾经对孔融发起过征召,让他到长安担任司徒掾属,负责调查朝廷里贪污腐败现象。

在这份官职上,孔融可谓是尽心尽力,上任没多久便出具了一份检举材料,把当时的贪官大宦一网打尽。

但虽然孔融给了材料,可朝中的官员们看到名单吓了一跳,由于不敢得罪这些宦官,此事最终无疾而终。

或许是厌倦了朝中的黑暗现实,后来孔融便索性辞官在家,谁也不理。

由于敢说真话,孔融之后还先后得罪过了大将军何进以及董卓,曹操。毕竟这几个人都是名震天下的大权臣,事情你都做了,难道还不准许别人说吗?

而有意思的是,碍于孔融的名气,这几个权臣都没有下死手杀害他,只有董卓出于报复的目的,把他调到了黄巾军肆虐的北海国,担任丞相,想要借助黄巾军之手,杀死孔融。

来到北海国之后,孔融前期干得还算不赖,办学教化百姓,吸引了不少黄巾军弃暗投明,可惜孔融在军事上眼高手低,水平比较菜,与黄巾军的几番交战,接连损兵折将。

幸好孔融之前曾经资助过太史慈,在危机关头,太史慈挺身而出,才算使得孔融保住小命,再加上此时孔融向刘备求救,最终才算解除了北海当地的黄巾肆虐。

疏于政务,眼高手低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融身上有短板也有长板,这必须承认。然而,在接下来的几件事中,孔融的举动却让人大跌眼镜。

此时的天下已经进入到了诸侯并起的阶段,孔融所在的北海国,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成为了一方势力,在乱世的天下,要么匡扶汉室,要么角逐中原,孔融总该选一条路。

但孔融的思维仍然停留在酸文人的阶段,虽然他是依靠刘备才算稳住脚跟,但是其本身看不上刘备这样的武夫,在当时孔融身边的人都是王子法,刘孔慈这样能言善辩,但却没有真本事的人。

面对地方上的那些贪官污吏、地痞流氓,孔融可以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用句现代话来说:他所在的北海国,行政效率极其低下。

虽然本事不多,但是孔融的脾气很大。有一次孔融因为当地的税收数目不对,居然一口气斩杀了五部督邮,要知道,哪怕是张飞在暴怒之下,也才仅仅是鞭打了一个督邮,孔融行事之荒诞,可见一斑。

孔融极度崇尚“忠孝”:有一次,孔融麾下的左丞祖眼见孔融无法治国,便提议要他归顺曹操或者袁绍,但孔融闻言大怒,当场认定左丞祖不忠于汉室,随后将其处斩。

还有一次,孔融在路边遇到有人哭坟,怀疑对方哭得不真实,便断定对方不孝,随后将其杀死。

看看吧,孔融对于忠孝的执着,已经到了近乎魔怔的状态。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孔融当然不可能是治理好自己所在的北海国的,因此,在公元196年,袁绍之子袁谭发兵攻北海,经过几个月的作战之后,孔融军队已经蜷缩至城内,只剩下不足几百人,但此时的孔融依然读书享乐,谈笑自若,对于窗外的战事不问不顾。

知道当天夜晚,袁军攻陷城池,他才扔下了妻儿老小,匆忙逃跑,之后投奔了自己一直看不上眼的曹操。

哪怕是寄人篱下,孔融也丝毫不改自己的性格,在曹操帐下时,他曾经推荐祢衡入官,最初,曹操是欣然接受的,但没曾想祢衡刚刚见到曹操,就把曹操一顿痛骂。

曹操倒也没有动手杀他,而是派遣祢衡出使刘表,试图借刘表之手,除掉对方,然而刘表也不傻,转头又让他去出使江夏太守黄祖,最终,祢衡死在了黄祖之手,享年二十六岁。

祢衡与其说是死在黄祖手上,倒不如说是死在了孔融手上,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孔融对他的狂妄予以支持,祢衡大概还是乡间一个悠闲自在的愤青,一辈子不会和曹操、刘表等人打交道,但孔融的出现,给了祢衡一个假象,让他认为自己的“狂妄”是正确的,是能够拯救天下的正道,因此才会有之后的连串事情。

曹操对孔融开始还是不错的,曾经派孔融持节去袁绍势力的首都邺城,以天子之口,封袁绍为大将军。

曹操的这一举动意思很明显,之前孔融的妻儿子女被袁绍抓走,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趁着封官,孔融可以把家人都要回来,孔融又拿不出来什么赎金,袁绍没道理一直扣着不给。

而孔融对于曹操的善意,却没有过多的表示,反而到了曹魏政权逐渐壮大之际,愈发的看曹操不顺眼。

挑衅曹操,身死许昌

公元204年,曹操攻占袁绍首都邺城,大肆掳掠袁家的妇女, 并将袁熙的妻子甄姬赏赐给了曹丕。

看到眼前这一幕,孔融曾经冷嘲热讽道:“这就像是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了周公。”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粮食产量较低,曹操曾经想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禁酒令,但是孔融却又以饮酒是古之习俗,挺身反驳。

曹操说有饮酒亡国的案例,孔融就列举一大批因好色亡国的案例,并且表示禁酒不如禁婚姻,众所周知,曹操尤好人妻,本就是一个好色之徒,孔融的这句话可以说是直接揭了曹操的老底。

公元207年的时候,曹操率领大军北征乌桓,名不正则言不顺,为了鼓舞士气,曹操想要给此次出征想一个好借口。

此时的孔融依然站了出来,出言讽刺道:“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昔肃慎不贡楛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案也。”

意思是:既然没有攻伐的借口,那我现在给你想两个,以前的肃慎人没有向中原进贡“楛矢”,这能算一个,丁零人海曾经在苏武牧羊的时候偷过苏武的羊,这也算一个,你就用这俩借口打去吧。

原本这件事和孔融也没什么关系,毕竟孔融顶多也就是维护一下礼法,反对一下诸侯纷争,没道理要为乌桓这种长城外的游牧民族说话。

可以说,此时的孔融早已经从为了礼法而讨伐曹操,进化成了为了讨伐曹操而讨伐曹操。只要曹操说的话,孔融绝对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没有任何理由。

曹操本就生性多疑,但凡换成任何一个人,到这个时候都该掉脑袋了,唯独孔融的脑袋仍然好好摆在肩膀上,这主要还是归功于他的祖先,那就是孔夫子,作为孔夫子的后人,孔融如果没有切实的错误,那么谁都杀不了他。

真正使得曹操下定决心杀掉孔融,源自于两件事。

第一是托古改制风波,曹操曾经希望假借托古改制之名继续扩充自己势力,然而,孔融却顺坡下驴,提出既然要改,那就大改,实行王畿制度,国都一千里之内不分封诸侯,让曹操滚出许昌,跑得远远的。

第二便是和东吴使节交往过密,当时的曹操正预备南下伐吴,孔融的这一举动让他心生怀疑,认为孔融一定会在自己离开朝廷以后煽风点火,可以说,此时的孔融已经成为了曹操颠覆汉室最大的绊脚石,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而就在此时,御史大夫郗虑便成为了曹操杀掉孔融的具体执行者。

郗虑的师傅是郑玄,而郑玄又和孔融是莫逆之交,按照常理来说,郗虑应该和孔融关系不错,要叫对方一声师叔。

然而孔融对郗虑总是摆出一副前辈的臭架子,处处看不上,拿对方当马仔小弟。

有一次,孔融和汉献帝聊天的时候,恰好郗虑也站在身边,孔融便指着他说道:郗虑这个人,只适合搞学术,让他从官掌权有点过了。

听完这句话,郗虑再也忍受不住了,多年来的火气一起爆发:“既然我不适合掌权,那请问你的北海国现在在哪呢?”

治理北海国,是孔融抹不掉的污点,可以说,兵不血刃从诸侯大哥变成臣子小弟,整个天下就他一个,郗虑拿这件事来说,就是在扇孔融的脸。

随后,孔融当着汉献帝的面和郗虑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郗虑和孔融的矛盾被曹操知道以后,曹操十分惊喜,要知道,郗虑严格意义上来讲,是汉室的人,如果由他来出面指责孔融,那么名义上就要好听的多。

于是曹操便找上了郗虑,共同策划了除掉孔融的计划,最终在公元208年以“招合徒众”、“谤讪朝廷”等一大批欲加之罪将孔融杀死,连同受罚的还包括,孔融的家人们。

就此,延续700多年的孔家遭遇了一场灭顶之灾。

孔融的死,固然有曹操个人权欲熏心的影响,但也有自己眼高手低的问题,唯独可怜他的那两个孩子,年仅九岁就要说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千古名句,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剧。

0 阅读:120
擎苍谈历史

擎苍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