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商贸和文化建设是怎样的?

千海河江 2024-10-24 11:24:34

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所在地,远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汉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成为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市区区境内的九家湾在唐代是唐军的一个重要屯田点,清代现区境有清军的屯田区。以后,由于反动封建统治和不断战乱,境内人口流失,田园荒芜。民国时期,新市区现区境是一片戈壁荒滩,只有1000余人在此耕种薄田为生。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在荒滩上绘新图、展宏图,使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1954年,迪化市改称乌鲁木齐市,区境属乌鲁木齐市。1961年3月,从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析出成立乌鲁木齐市新市区。

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建区之初,辖区内还有鹅卵石、荒滩、戈壁、土丘,北京路正在建设,商业网点很少,居民还要到市内的友好、大西门、小西门、二道桥、七一酱园购物,生活颇为不便。当时的铁路新村、矿务局、科学院、财经学院(现为财经大学)和农机厂(新联集团)几处共有4个国营商店。铁路新村(现在的南纬二路、南纬三路)自然形成一个商贸文化中心。这个地方当时人们之所以称为“中心”,只不过是商品品种多些,服务项目较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难题必须在这里解决而已。

当时,这里有乌鲁木齐市百货公司所属的“五一”商店、铁路局的四街供应站、乌鲁木齐市市蔬菜公司所属的二工蔬菜中心门市部。这个中心门市部当时是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兼营批零业务最大的商店,还附有几个分店。

附近有新市区中心粮店、乌鲁木齐市食品公司附属新市区牛羊肉门市部、大肉门市部、乌鲁木齐市市牛奶公司下属的“新城乳品店”,乌鲁木齐市煤建公司的煤场。服务业有:新市区唯一的“新春照相馆”、“新春饭馆”清真食堂、理发馆、自行车修理点,都属当时的乌鲁木齐市饮服公司领导。

此外,还有乌鲁木齐市邮电局下属的二工邮电支局,办理汇款、电报、长途电话业务,独此一家。这个“中心”还设有钟表修理、靴、鞋修理。铁路局为方便群众洗澡理发,内部浴池、理发馆也对外开放,很受群众欢迎。

当时中国人民银行新市区营业部也设在二工。

新市区近郊的乌鲁木齐县二工、地窝堡人民公社社员在夏季运来瓜果蔬菜。每逢星期天,这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于是出现一条龙服务网络,形成一个贸易中心。这个中心解决了群众很多生活难题,使他们避免了上城办事挤车、候车诸多不便。

在文化生活设施方面,乌鲁木齐铁路局、自治区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各建有俱乐部一处。这两个俱乐部解决了群众看剧看电影的困难。他们邀请专业剧团上演精彩的节目。

乌鲁木齐铁路局文工团上演过轰动西北的《李闯王》、《兵临城下》。乌鲁木齐铁路局图书馆阅览室也定期开放,乌鲁木齐市新华书店在这个中心里有刊门市部,办理中小学生课本及书报订购供应业务。

当时,全长8.9公里的北京路正街上没有一个商店后来不但正街上商店林立,而且从南到北,又开辟出7条街道,形成了9处繁华的商业、服务业密集区,包括分布在北京路两侧的贵州路、高新街、江苏路、河南路、河北路、太原路和温州科技一条街、三工、八户地3处集贸市场。在有些居民小区和家属院也有不少小商店,很容易买到日用必需品。商业网点星罗棋布,遍及新市区每个角落,和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形成强烈反差和鲜明对比。

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坚持改革开放,以“团结奋进,开拓务实,自加压力,争创一流”为建区精神,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物质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旧貌换新颜,逐步成为环境优美、科教兴盛、工业集中的新型城区,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等荣誉称号。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如果您来到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您会发现这里呈现出的是蓝天、白云,鸽子,菜园,苞谷地,一片田园风光。

现如今,当您来到脱胎换骨的高新区(新市区),您会发现,北京路两边高楼林立,以北京路为中心轴线的大小道路四通八达,座座高楼鳞次栉、图书馆、休闲娱乐场所、大型超市、商场坐落在北京路两边。

一些大型超市、商场的陆续开业,带动了周围便民店、利民店、专卖店以及餐饮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个现代化城区逐步形成,这个昔日被人们称之为的“乡村田园”,已成为商业气氛日渐浓郁的繁华都城。

0 阅读:0
千海河江

千海河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