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当美团创始人王兴被曝出“美团可以倒,我家里还有钱等着我”的言论时,河北廊坊的骑手李师傅正在暴雨中抢送第42单外卖。这场言论风暴,不仅撕开了资本精英与普通劳动者之间的认知鸿沟,更暴露出平台经济“大而不能倒”背后的系统性危机。
一、 王兴的退路VS骑手的绝路:一场残酷的生存对照实验
王兴轻描淡写的“退场宣言”,在骑手群体中引发核爆级冲击:
- 数据触目惊心:
美团财报显示,500万骑手2023年人均日工作时长11.6小时,月均收入5873元,68%无社保;
北京副处长体验送外卖,12小时挣41元的现实,印证了这个群体在算法压榨下的生存困境。
- 退路对比悬殊:
王兴家族持有美团14%股份(价值约1200亿元),其父王苗早年靠水泥厂发家,确有“亿万爸爸”兜底;
而骑手李师傅家中重病母亲每月医药费8000元,美团订单是他唯一的收入来源。
这种“老板随时可退,工人无路可退”的撕裂,正在成为社会矛盾的催化剂。
二、 美团崩塌的多米诺效应:谁会被第一块骨牌砸中?
若美团真如王兴所言“可以倒”,引发的连锁反应远超想象:
1. 就业海啸:
500万骑手、300万合作商家员工将直接失业,相当于2.5个东北三省下岗潮规模;
武汉某高校周边30家餐饮店中,27家美团订单占比超70%。
2. 民生瘫痪:
1.2亿老年人、4000万独居青年依赖外卖解决日常饮食;
上海封控期间美团日配送210万单救命物资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3. 金融地震:
美团港股2.3万亿市值若崩塌,将引发中概股新一轮信任危机;
其供应链金融业务关联超2000家中小供应商,坏账风险可能击穿区域银行体系。
王兴眼中的“可倒”,实则是千万家庭的“不能承受之重”。
三、 精英退场逻辑VS社会刚需现实:撕裂的认知鸿沟
王兴言论引发的愤怒,本质是两种价值体系的激烈碰撞:
- 资本逻辑:
创业是风险游戏,企业家有权止损退出;
美团2023年研发投入181亿,已尽商业本分。
社会期待:
平台经济已成新型基础设施,当承担准公共服务职能;
疫情期间美团日活骑手保供数据被纳入国务院物资调度体系,印证其公共属性。
这种认知错位在数据中显形:
美团2023年交易用户达7.2亿,相当于欧洲总人口;
其日均配送订单突破6000万单,超过中国铁路日客运量;
但企业性质仍登记为“科技公司”,规避公共事业监管责任。
当商业帝国膨胀成社会器官,退出就不再是自由选择。
四、 破局之道:重构平台经济的“社会契约”
要防止“王兴式退场宣言”重演,需建立三重防火墙:
1. 法律层面:
- 将超千万用户平台纳入“关键民生基础设施”,实施特别监管;
- 参考日本《平台劳动法》,强制外卖平台为骑手缴纳社保。
2. 治理层面:
建立骑手工会、商家联盟参与平台决策机制;
设置“社会影响准备金”,按交易额5%计提风险保障基金。
3. 伦理层面:
将ESG(环境、社会、治理)指标与高管薪酬深度绑定;
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言论设置静默期,防止市场动荡。
欧盟的实践提供借鉴:
认定亚马逊、Uber为“数字守门人”,限制其任意退出市场;
要求外卖平台为骑手提供意外险、最低时薪保障。
结语:
王兴的“退场宣言”,恰似一面照妖镜,映出平台经济狂飙突进后的深层危机。当企业庞大到足以影响国计民生,当创始人的家世背景成为退路谈资,这场争论早已超越商业范畴,直指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命题—— 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平台经济?是随时可以抽身的资本游戏,还是扎根社会的命运共同体?美团的存亡进退,应当由7亿用户、500万劳动者和整个社会共同决定,而非某个“亿万爸爸”的私人选项。
向东看齐
赚钱不要脸
晚风
美团关门难道就没有人点外卖了?!
向东看齐
伪装成高科技的寄生虫公司,寄生在零售、餐饮、客货运输等行业疯狂吸血,压价格搞垄断,把中国制造变成了垃圾代名词,形成内卷,老百姓累死累活还赚不到钱,都让这些寄生虫赚去了。
用户10xxx57
严惩吸血鬼
老待
畜牲如果要变成人那要等下辈子,如果人想变畜生那是一眨眼的事
一生不变☆☆
美团王兴才是真正的黑心企业,说第二黑没人敢说第一黑
tb64125111
王兴、许家印这帮人就是国家和人民的癌细胞,癌细胞越扩散社会就越痛苦!
白一宁
因为他是吸血鬼
hu认理不认亲
外卖吃多了最开心的就是医院了[笑着哭]
原点
中国不是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说了不算,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商业良心、没有人性的企业,早破产倒闭早好。
诗琪无忧
这有什么好牛逼的,直接把王星家族银行卡全部冻掉,让你有钱也花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