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前程受阻,或者被贬官之后,是从此颓废、消沉,还是重新振作起来。本文故事的主角: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与画家郑虔,给出了满意的答卷,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在被贬官之后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与高尚情操,更是让人敬佩不已。下面就来详细讲述:
郑虔简介与画像
一、人物简介
郑虔,字趋庭(又作若齐、弱齐、若斋),生于唐高宗天授二年(691年),郑州荥泽县人。他自幼聪颖好学,约在景云元年(710年)弱冠之年进士及第,因其才华横溢,获得了主考官和文苑的广泛赞誉。此后,他历任多个官职,包括左监门录事参军、尚乘直长、太常寺协律郎、左青道率府长史、广文馆博士、著作郎等,展现了他在政治与文学上的双重才华。
然而,郑虔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在任协律郎期间,他根据时事撰写了八十多篇文章,不幸被人偷看并告发私修国史,郑虔仓惶之下焚烧书稿,却仍因此获罪被贬。尽管这次贬谪并未如《新唐书》所误记的“坐谪十年”那般长久,但无疑对他的仕途造成了重大影响。可是,郑虔并未因此消沉,反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文学创作与书画艺术之中。
唐玄宗对郑虔的才华极为赏识,特意设置了广文馆,任命郑虔为广文馆博士。在这个清闲的职位上,郑虔得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文学与书画才能,他的诗书画被唐玄宗誉为“郑虔三绝”,成为当时文坛的一段佳话。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郑虔的命运再次发生了转折。
郑虔在柿叶上写字
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叛军攻陷长安,郑虔被叛军任为兵部郎中,后又被任为国子司业。在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朝廷对官员队伍进行了一次清理,凡变节投靠者都要受到处理。
郑虔因接受伪职而被处以三等罪,流放贬官为台州司户参军。这是一个掌户籍和赋税的官职,相当于今民政局局长兼税务局局长,虽然职位不高,但郑虔却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二、自身多才多艺,教育改变民俗
至德二年(757年)寒冬腊月,郑虔以老弱残身长途跋涉来到台州。台州地处荒僻,文风未开,郑虔的到来无疑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他并未因自己的不幸而消极出世,反而振作精神,以教化台州百姓为己任。
郑广文祠
郑虔在台州首办官学,选择民间优秀子弟来教导,大到冠、婚、丧、祭之类的礼仪,小到升、降、揖、逊之类的礼节,他都以身作则,亲自示范。在他的努力下,台州的民俗日趋淳朴,士风逐渐奋起,文化教育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郑虔在台州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文化教育上,他的书画艺术也为当地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的山水画被誉为“名亚于维”(王维),在唐代画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书法作品同样精湛,出自魏晋而又自具风格,风韵洒脱,神彩飘逸,深受后人赞誉。在台州期间,郑虔经常将自己的书画作品赠予当地士人百姓,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台州文化艺术的发展。
除了文学、书画之外,郑虔在军事、医学和博物等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他著有兵书《天宝军防录》,详细记载了当时的军事防御体系和战略部署;医书《胡本草》则收录了大量草药知识,对后世的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杂录《会粹》则记载了各类珍稀动植物或社会异闻以及自然界奇异怪物,是研究唐代社会文化和自然生态的宝贵资料。
郑虔书法
三、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郑虔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才华与成就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是在被贬台州之后,他并未因此消沉沮丧,反而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郑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文人风骨和士大夫精神。他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台州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郑虔的挚友杜甫曾写诗夸赞他的才华:“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在郑虔被贬台州后,杜甫更是对他充满了深深的同情与敬佩之情。他写诗感叹:“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表达了对郑虔遭遇不幸的深深同情以及对他高尚情操的由衷敬佩。杜甫与郑虔的友谊成为了唐代文坛上的一段佳话,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典范。
郑虔《峻岭溪桥图》
四、精神可嘉、令人敬佩
郑虔的一生虽然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但他却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他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他的事迹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只要心中有信念、有追求、有热爱,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乾元二年(759年),郑虔在台州官舍病逝,享年六十九岁。他的离世无疑给唐代文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精神和成就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感人故事,他的才华与成就将永远被后人铭记和传颂。
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更需要像郑虔这样具有才华、智慧和担当的人才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让我们以郑虔为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吧!
郑虔铜像
本文由“如日中天54”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