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泰勒,英文名:John Tyler,是美国历史上第十任总统,于1790年3月29日出生在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名门望族,其家族是奴隶主,家境殷实且人脉广泛。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律师。
约翰·泰勒
泰勒很早就踏入了政坛,起初以民主党人的身份活跃,历任弗吉尼亚州议员、联邦众议员、州长、联邦参议员等职务。然而,在民主党领袖杰克逊担任总统期间,由于泰勒与杰克逊政见不合,他选择改换门庭,加入了民主党的死对头辉格党。
1840年,辉格党提名泰勒为副总统候选人,最终竞选成功。但意想不到的是,时任总统哈里森就职仅30天后便逝世,泰勒依照宪法接任总统,成为美国第一位因在任总统逝世而以副总统继任的人,也是第一个不经选举而上台的总统。
泰勒在任期间取得了一些显著成就。他竭力反对建立国家银行,挫败了大工商业资产阶级操纵金融、垄断联邦权力的阴谋;签署了《优先购买法案》,这是美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土地措施之一;与英国划定了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边境;改革了美国海军;建立了美国气象局;结束了佛罗里达的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平息了罗得岛州的多次叛乱;成功合并了得克萨斯州等。
弗吉尼亚州长泰勒版画
在外交方面,泰勒政府迫使清政府签署了《望厦条约》,美国借此获得了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和最惠国待遇等特权。这一条约对中国而言是不平等的,是帝国主义侵略的明证,但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它帮助美国打开了中国的“门户”,开启了美中交流的进程。
然而,泰勒也因其出身和立场在一些问题上引发了争议。他出身于南部种植园奴隶主家庭,在废奴问题上有悖于辉格党的政策,公开支持南部诸州合法蓄奴。这一立场激怒了辉格党要员,他在1841年否决了由本党议员提出的经济法案后,遭到开除党籍的惩罚,也因此无缘角逐1844年的总统大选。
泰勒卸任后,公开成为南部蓄奴州的鼓吹者。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后,他竟然主张维持奴隶制度,并支持南方独立,还被选举为“南部同盟”的国会议员,这使得他成为唯一一位叛逃到南方阵营的前总统。泰勒在北方的家产被没收,他只能带着家人逃往南方。由于又气又累,1862年1月18日,泰勒在一个小旅馆中病逝,终年72岁。
泰勒出生的种植园
泰勒死后,包括林肯总统在内的共和党要员因憎恨他的背叛,拒绝对他表示哀悼,这在美国历史上是唯一的一次。他的政治立场和行为导致他在美国文化记忆中的形象较为模糊,也使得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一些人称赞泰勒政治立场坚定,肯定他在任期间的一些政策成就。例如,田纳西州长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认为国家应该感谢泰勒,因为他阻止了国会中某些人的疯狂行径,避免了国家受到国家银行形式的金钱权力统治。南部邦联的亨利·怀斯将军也评价他是一个诚实、慈爱、乐善好施且充满爱心的人,勇敢而真诚地履行职责。
但也有许多人对他提出批评。比如,约翰·昆西·亚当斯认为泰勒是一个政治宗派主义者,奴隶制的利益、欲望和罪恶已根深蒂固地置于他的道德和政治素质之中,他才能平庸,无法承担总统之位。里奇蒙《辉格党人报》编辑约翰·H·普莱曾茨则表示不能相信如此平凡的人居然妄想登上人类的最高职位。辉格党领袖瑟洛·威德更是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抨击,称他是可怜、可耻、可鄙的白痴,软弱无能却又挥霍无度、妄想竞选连任。
约翰·泰勒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位具有争议的总统。他的成就和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发展,但他在奴隶制等问题上的立场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和批评。他的经历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和政治的复杂性与矛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