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德军在1944年的巴格拉季昂行动败得如此迅速?情报是关键。

诉读历史 2025-01-30 19:02:38

‬整个白俄罗斯进攻战役之前和期间,德军的情报工作可以说是一片灾难,希特勒和OKH甚至彻底搞错了苏军的进攻重点。希特勒等德军高层认为苏军的进攻重点会放在中央集团军群和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结合部,从利沃夫出发一路打到东普鲁士。结果苏联统帅部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先吃掉白俄罗斯阳台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之所以灾难性的情报失误让德军付出了难以承受的代价。

‬德军对苏军的进攻重点举棋不定

在1944年6月22日白俄罗斯进攻战役之前,苏军已经通过右岸乌克兰战役、第二次白俄罗斯战役、诺夫哥罗德战役等,将东线战场打成了一个巨大的S型,尤其是中央集团军群的位置最为尴尬,形成了一个以明斯克为中心,向东部延伸的巨大半圆形突出部,德军将其形象地称之为“白俄罗斯阳台”。

此时此刻全体德军高层都知道苏军马上就要发动夏季攻势,但是对于具体的地点却是举棋不定,显然根据苏军之前在乌克兰的进攻行动,乌克兰战场更符合苏军的进攻欲望,并且乌克兰是一片大平原,非常适合机械化作战,德军在之前的作战中损失惨重,不太可能挡得住苏军的进攻。希特勒判断苏军很有可能沿着中央集团军群与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结合部展开进攻。

事实上在1944年的那个环境中德国想要获取准确的情报非常困难,由于德国的极权政治体制,让安插间谍变得非常困难,因为没有人愿意给他卖命,尤其是向苏联这种国家安插间谍更加困难。而德军一直依赖的空中侦察又因为制空权的丧失效果大打折扣,最后逼得德国人只能靠推理和猜测来确定准确进攻方向了。

最后希特勒拍板向北乌克兰集团军群与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增兵,东线70%以上的装甲力量都被派往了这两个集团军群,而中央集团军群麾下只剩下了一个第20装甲师,这个第20装甲师的指挥权还由OKH(德军总参谋部)掌握。整个中央集团军群要面对两百多万苏军的进攻,这种防御任务几乎不可能守住。

‬巴格拉季昂行动

为了取得巴格拉季昂行动的决定性胜利,苏军调集了五个方面军240万兵力,坦克5000辆,飞机70000架,火炮2.4万门的庞大力量,而对面的中央集团军群只有87万兵力,火炮接近一万门,坦克200辆,飞机1000余架,此时苏德双方的实力已经完全逆转了。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中央集团军群要防守的地区却夸张的离谱。

各师的防御宽度被拉长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程度:第三装甲集团军下辖三个军,其中一个军被用于死守维捷布斯克,这座城市已经被三面包围,希特勒宣布该城为堡垒城市。第四集团军的情况也很糟糕,他们要防御一个跨过第聂伯河的长方形防御地带,这在军事上无异于自杀。第九集团军的情况更加让人胆战心惊,其麾下的第41装甲军由于损失严重,其防区内很大一块都没兵防守。

中央集团军群的情况究竟糟糕到了什么程度呢?根据一份军事专家的数据分析,平均每个苏军师(兵力大约5000–8000人)仅仅要面对143名德军,这种情况真是让人绝望,不知道怎么做才能避免被围歼。整个巴格拉季昂行动的过程也是一边倒,德军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就败退到了华沙城下,第三帝国的丧钟已经敲响。

‬虽然德国高层因为情报判断失误而将大部分的装甲部队调往了南线,但是即使是知道准确的情报,德军内部也不会向中央集团军群增派太多的兵力,原因很简单,南线的苏军也不是摆设,三个方面军两百多万兵力,另外光是坦克集团军就有三个,抽调太多的兵力南线也要完蛋了,这点从雅西战役就能够看出来。这是一个德国的死局,德国不管怎么走都赢不了。
1 阅读:76

评论列表

用户11xxx20

用户11xxx20

4
2025-02-06 11:48

我数学不好,算不出240万对87万,怎么得出5000~8000对143的。[笑着哭]

诉读历史

诉读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