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东野4万人被包围,危急时林彪给陈云发了封密电,破敌10万

望相纱 2024-02-10 11:25:10

每当人们提到解放战场上的东北野战军时,都会盛赞这支由林彪带领的部队,

从东北战场一路向南打到海南岛的种种光辉战绩。

但是当回看最初的东北战场时,会发现在解放战争在东北战场刚开打时东北野战军的处境是十分危险的。

随着1946年冬天的到来,在东北刚刚站稳脚跟的东北野战军不得不面临物资紧张,战备不足的局面。

但是于内部困难的出境相比,更加让林彪头疼的是外部杜聿明的步步紧逼。

1946年12月杜聿明率领10万大军将当时只有4万人的东北野战军围困在刚刚建立不久的几个东北根据地当中。

面对如此危机的局面,作为总司令的林彪明白自己必须想到一个完美的战术来应对来势凶凶的杜聿明。

我们都知道林彪的身体,在经历过“平型关大捷”之后的那场意外误射后便一直不好。

此时的林彪在东北的寒冷冬天里,一边承受这病痛带来的折磨一边嚼着僵硬的熟黄豆。

望着那挂在作战指挥室的战略地图,苦苦冥想着可行的战术方针。

在经过一系列详细缜密的思考后,林彪终于拿出了一个可以扭转战局的战术。

随后立即将战术安排用急电发给了此时在“南满”根据地的陈云。

靠着林彪出色的战术方针,在接下来的战场上4万人的东北野战军大破杜聿明的10万人部队。

那么在当时的东北战场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林彪究竟使用了怎样的战术让敌我实力如此悬殊的局面彻底扭转?

蒋介石的“微操”

实际上如果要评一个东北战场扭转局面的首功的话。蒋介石这个人当之无愧。

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在此之前也就是1946年4月,我军成功解放了四平市。

由于四平市战略位置突出,加上城市内有东北野战军急需的各种战略物资。

拿下四平市是我军在东北战场上可以长期作战的重要目标。

四平市对于东北野战军的重要性林彪是十分清楚的。但同样清楚的还有杜聿明。

仅仅过了一个月,杜聿明便命令国民党军队从本溪方向派出好几个师作为增援部队进攻四平。

尽管解放军在四平市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奈何双方的力量实在是过于悬殊。

于是林彪在无奈之下命令部队保存有生力量主动撤出了四平市。

同时面对杜聿明逼近的4个师的增援部队,为了确保主力安全林彪又紧接着撤离了长春地区。

此时解放军在东北的可控制面积已经是大幅度缩小了。林彪的主力部队一度退到松花江以北的地区。

而其余的部队则是前往了刚建立不久的“东满”和“西满”两个根据地。

唯一在松花江南部的只剩下由肖劲光,陈云所领导的“南满”根据地了。

面对如此大好局势。洋洋得意的杜聿明在发给蒋介石的电报当中经常这样写道:

“我军大胜,拿下林彪数万部队。”“共匪仅仅龟缩在临江与松花江一带,我军不日即可全歼!”

这些电报让蒋介石十分的高兴。没过不久便亲自前往东北会见杜聿明。

蒋介石亲自来东北见杜聿明,这是杜聿明万万没有想到的。

尽管自己身为“黄埔系”骨干,但是“校长因战场出色表现亲自赶来见学生”这种事情是很少见的。

倍感“殊荣”的杜聿明亲自到了机场来迎接蒋介石的大驾光临,同时还给第一次来东北的蒋介石筹备了一场盛大的宴会。

到蒋介石在见到杜聿明后大肆夸赞杜聿明在东北战场上的优异表现。

得到蒋介石夸赞的杜聿明表现得尤为激动。在宴会上对蒋介石保证,自己会立刻组织部队拿下哈尔滨及附近地区。

以报答蒋校长对自己的厚爱。

在杜聿明的计划当中,此时应当凭借天气与兵力上的优势乘胜追击。只要成功拿下哈尔滨,林彪就再无“翻身”的可能。

然而让杜聿明没想到的是,蒋介石专程来东北并不仅仅是来夸赞杜聿明的。

此时蒋介石来见杜聿明最重要的事情是展现蒋介石独有的“微操”。

对与杜聿明的进攻计划,蒋介石并不同意。在获悉了电报当中战场情况后,蒋介石认为此时的林彪已经是“困兽犹斗”。

他相信东北的战局已定,现在先不要急于做推进。如今战事已经全面爆发,自己的主要重心应当放在长城以南地区。

此时东北战场对于蒋介石来说已经不太重要了。他希望杜聿明原地整顿,有可能为了应对其他战场的局势会抽调东北部队。

但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蒋介石不希望杜聿明这么快结束在东北的战斗。

东北作为中国当时最为重要的资源核心区,蒋介石当然要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就这样在蒋介石的命令下,杜聿明的部队整整停了4个月。一直拖到了严冬腊月杜聿明才组织部队向南满发起进攻。

而就在这4个月,我军得到了充足的喘息时间。林彪凭借着“蒋介石争取到的4个月时间”迅速处理了根据地的“匪患”。

极大的赢得了根据地的民心,为接下来的战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也是在这一段时间里,让林彪想到了可以应对杜聿明的绝佳战术。

可以说蒋介石的“微操”是扭转战场局势的“绝佳外援”。

林彪的“硬拼仗”

在大多数人眼里,关于林彪的战术风格通常是以“巧”著称的。关于林彪的故事当中经常听到的是“林彪不打无把握之仗”。

但是此时林彪要面临的是,杜聿明所集结的8个师共计10万大军的3路围堵。

尽管在最开始,由于杜聿明过于心急将自己的先头部队第25师先主力部队一步深入到了“南满”根据地内部。

导致了第25师被已经养精蓄锐了4个月的肖劲光与陈云“包了饺子”。以至于最开始让杜聿明吃了大亏。

但是杜聿明紧逼“南满”根据地的步伐依然没有减缓反而进一步加快了。

因为杜聿明明白,尽管第25师被解放军吃掉了大半。但是仅仅是一个师的损失并不会影响整个大局。

此时已经是东北的12月了。4个月的时间虽然巩固了东北根据地的民心建设。但是物资的问题依然困绕着林彪。

杜聿明之所以一定要先打下“南满”根据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南满有着丰富的煤铁资源以及日本战败后留下的兵工厂。

只要拿下南满就等于是“砍断了东北野战军的一只手!”没有了物资支持的林彪,就算在厉害也逃不过战败的结局。

此时对于杜聿明赤裸裸的“阳谋”。正在总指挥室的东北野战军将领们都在苦思冥想的找对策。

而作为总司令的林彪却并没有参与到其余人的讨论当中。在众人的商讨声当中,最主流的是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存人失地,人地皆得”。在这种危机时刻应当尽力保存有生力量。要将部队像四平市的时候一样。

主动撤离“南满”根据地。

现在粮食问题在部队当中依旧比较严峻。

撤出“南满”根据地的部队可以腾出手来着重解决其他根据地的“土匪势利”。以此来稳固根据地生产建设。

但是同样的反对的声音也很大。

第二种观点是“坚决抗争,死守南满”。当前两军的装备与人员差距是在太大。

“南满”是东北解放军唯一的翻盘机会。

必须坚守“南满”根据地。

如今前线战场是每天都在向南满地区靠近。

现在丢掉“南满”根据地,等于说是将南满变成国民党军队的前线物资供应地。

这样一来杜聿明只会步步紧逼。

正当众人都在为“南满”根据地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林彪终于不再沉默抬头看向众人开始“一锤定音”了。

首先林彪在会议上当即表态“南满”根据地绝对不能丢。因为南满地区是东北野战军在东北战场上扭转局势的重要保障。

再者盲目坚守肯定保不住南满。

林彪之所以一直在看地图,是因为从地形上看南满地区和林彪主力所在的北满地区形成了一个掎角之势。

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此在林彪心中酝酿。那就是与敌人打“硬拼战”。

所谓“硬拼战”,就是即使是在条件不完全成熟的情况下主动出击。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数个师的兵力针对敌军一个师。

同时在局面战场上取得优势的情况下,进行全力打击争取达成敌军全灭的结果。若不能则要进行死拼,以伤亡换惨胜。

若敌军增援,则其余部队进行中途拦截。并且在局部战场胜利前拦截部队不许撤出战斗。

同时在整体战场上,北满主力部队配合南满战场以运动战牵制敌人。减缓南满战场上的压力。

争取用数次局部战场上的胜利来化解敌人的攻势,并在过程当中消耗敌人的力量。完成整体战场的局势扭转。

在确定好战术后,林彪立刻将其中的内容发 给了此时在“南满”根据地的陈云。

得到了全新的作战指示的陈云用最快的速度将它交到了南满部队负责人肖劲光手上。

在看过林彪的战术安排后肖劲光立刻被林彪的天才想法所折服。很快将林彪的战术应用到了实战当中。

结尾

前面提到当杜聿明吃了第一次亏后,很快又组织了第二次进攻。

但是这一次有了林彪的战术加持,肖劲光主动出击用两个师绕到敌军的后方针对敌人的薄弱处展开打击。

杜聿明被迫将正面主力部队的4个师调头回防,而此时林彪的主力又南下松花江又给了杜聿明当头一击。

无奈之下,杜聿明撤军。第二次进攻失败。

很快杜聿明再次集结部队,这一次杜聿明亲邻战场指挥。然而在南满地区打的焦灼的时候,林彪居然把德惠给围了!

杜聿明只能分兵去救孙立人,但是林彪却围而不打主动撤离了。南满战场兵力薄弱的杜聿明这一次又败了。

为了面子上好看,杜聿明只能给蒋介石撒谎说:自己在德惠,剿灭敌军十万。

不明真相的孙立人和陈仁明想借此剿灭林彪,结果被林彪“瓮中捉鳖”。

前三次都大败的杜聿明此时经过多次消耗实力己经是不如以往了。1947年3月杜聿明压上了“老本”打了第4次南满。

但是结果依旧没有任何改变。之后的杜聿明再也没有能力攻打南满了。

这场靠着林彪“硬拼战”战术取胜的战役,被后世称为“四保临江战役”。

而这场战役同时也成为了我军解放东北、扭转东北战局的重要转折点。

22 阅读:3078
评论列表

望相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