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为何让黄百韬必败无疑?

望相纱 2024-02-09 18:25:37

济南战役后,蒋介石的必胜之心灭了一大半。

只能说,苦了王耀武在济南城里的信任,不过倒是也怪不了蒋介石,毕竟粟裕的18万打援部队守在半路,任谁也不敢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人啊。

粟裕

粟裕知道,时机来了……

粟裕确定第一步就是攻打黄百韬

济南的胜利,总算是给粟裕出了口恶气。

早些时候,粟裕在两淮吃了张灵甫的败仗,虽然绝对不能说是惨败,但是也确确实实伤了粟裕的心气,因此粟裕一直攒着一口气准备杀回山东,重新拿回胜利。

收获济南,让粟裕信心倍增。

9月24日,济南基本上已经是我军囊中之物,虽然未结束,但是粟裕已经尽在掌握,抱着极大的信心,粟裕决定立马举行淮海战役。

粟裕、毛主席

这绝对不是粟裕有信心后的随便决定,而是早在渡江的时候就有的决定,当时毛主席让粟裕渡江作战,但是粟裕看出中原端倪,非要留在中原,毛主席信任粟裕,同意粟裕请求,于是有了豫东战役,乃至济南战役……

在当时留在中原后,粟裕就已经有了淮海战役的初步设想,毛主席知道粟裕又有了新想法,立马同意粟裕举行淮海战役。

那淮海战役的第一步棋该怎么走?

毛主席给出了答案,虽然不在战场,但是毛主席长远眼光早就瞄准了黄百韬兵团,济南战后,黄百韬退回了新安镇和运河车站一带,这正是粟裕设想的战场。

蒋介石、黄百韬

毛主席了解粟裕想法,于是下令让粟裕首先在新安镇歼灭黄百韬兵团,这与粟裕想法不谋而合。

那第一步,就来歼灭黄百韬。

当然,要打黄百韬兵团也不容易,首先黄百韬周围围着刘峙和杜聿明,这两人一个位高,一个权重,要想打,估计规模不小,粟裕得仔细思量。

思考片刻,粟裕还是决定边打边看,根据战场敌人增援情况来决定部署,而毛主席则还是坚持直接瞄准黄百韬打。

大仗还是小仗,粟裕有了新的思量。

粟裕

经过粟裕的潜心研究,很快决定了接下来的战争计划:

第一、第一步歼灭黄百韬计划不变,首先打掉外围的冯治安一部;

第二、根据情况变化,攻占两淮,打掉增援的邱清泉和李弥兵团一部;

第三、随后进逼长江,打掉蒋介石的华中防御体系;

看着这个计划,毛主席很是认可,确实,有些仗不是说能打就能打的,还是要根据战场情况来一步步变化。

接着,毛主席向粟裕表达了期待胜利的美好愿望!

杜聿明的好计划被蒋介石打烂

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也得三个人来帮。

粟裕

粟裕想要打赢这一仗,吃下黄百韬,需要中野的帮助,中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华野牵制住敌军的增援。

为此,毛主席亲自下令让中野行军到徐蚌线上,一方面吸引牵制邱清泉兵团,一边减轻华野的压力,用来主要对付黄百韬。

粟裕更有信心了,开始运筹极大限度发挥出最佳作用,一举成功。

另一边的蒋介石和麾下将领,也早就心乱如麻,开始商量对策。

先是杜聿明,当了个“冤大头”让蒋介石大骂一顿,话里话外都是责怪杜聿明没有增援济南,让王耀武城破“人亡”。

杜聿明

杜聿明当然冤了,但是也知道蒋介石是想找个台阶下,所以无甚搭理于他。

接着,蒋介石开始商量对付粟裕的对策,对此,杜聿明有话要说,杜聿明猜测粟裕华野要和中野配合,于是杜聿明提出趁着中野和华野未聚力之时,先让白崇禧去牵制住中野,然后徐州这边再集中兵力对付华野,趁机收复济南,泰安。

真是九曲心肠!

必须说,杜聿明此招若成,真的会改变战争结局,但是要知道,战争的胜利,光靠一个人聪明是不够的,这不,蒋介石来拖后腿了。

本来按照杜聿明计划,或许真的能和粟裕一战,甚至不落下风,但是东北战场忽然告急,守在东北的廖耀湘等人又是些没主意的,没办法,蒋介石只好立马派杜聿明去东北救火,一个好好的计划被打的稀碎。

杜聿明

但,这对于粟裕来说可是好事!

杜聿明一走,山东这边总是需要有个人撑着,没办法,蒋介石只好把刘峙给叫出来。

但,刘峙也是毫无作用,真本事半分没有,只能按照杜聿明的最初设想行动,将白崇禧一部和黄维兵团合并,去牵制中野,打断中野和华野的合并可能。

但是,粟裕怎么会给蒋介石这个机会?

蒋介石把兵力全部撤回到徐州附近

国民党的好计划确实够好,但是却不如粟裕时机已到。

看出敌人端倪的粟裕,决定率先下手,11月6日,粟裕提前一天让部队集结出发,11月8日发起战斗。

粟裕

与最初计划不同的是,粟裕为了迷惑敌人,将兵力分散开来,先是派出2个纵队向鲁西南进军,然后又派出9个纵队、6个纵队、4个旅的兵力分别向运河东、西、南行军,造成一种四方兵力聚集,要打徐州的假象。

邱清泉、李弥、黄百韬果然上当!

发现徐州有难,三人顿时草木皆兵,纷纷质疑华野何时如此多兵力,能够将人从四面八方围住?

三人有难,纷纷求援总司令刘峙,奈何此人是个“猪将军”,半分聪明劲儿都没有,只能故作深沉判断华野从鲁西南南下了,目的就是夺取徐州。

刘峙

这正是粟裕想要的效果!

粟裕就是要他们以为自己要打徐州,纷纷退回到徐州线来,固守集结兵力于津浦线,殊不知,粟裕的目标,是在另一个地方的黄百韬。

蒋介石哪里知道,一心以为粟裕要打徐州,连忙部署计划:

第一、孙元良兵团从商丘退回蒙城,保证徐州西侧安全;

第二、邱清泉兵团退回永城集结;

第三、刘汝明兵团退出临淮关集结;

第四、李弥兵团退回碾庄一带集结;

第五、黄百韬兵团退到运河西部一带;

第六、其余兵力退守枣庄,临城,沿着陇海铁路撤回到徐州附近;

蒋介石

瞬间,蒋介石的大部分兵力全部退回集结在了徐州战场上,大约有80万人,而华野不过40万,加上地方部队,不过也60万,蒋介石瞬间信心倍增。

不怕了!

黄百韬难逃粟裕的手掌心

蒋介石放下心来,兵力占优还怕什么?但是刘峙不这么想。

这倒算得上是刘峙的一点小聪明了,不过要说是刘峙看出了什么,那也是没有的,就还是莫名其妙的担心罢了,只不过正好担心对了而已。

蒋介石知道刘峙是个不堪重用的,于是又从东北把杜聿明给调了回来,虽然没把刘峙调下去,但把实权给了杜聿明,让杜聿明坐主阵,刘峙挂个虚名。

刘峙

没等杜聿明回来,蒋介石先下了第一步命令:

让黄百韬兵团从新安镇一带撤回到徐州来。

这倒是一步好棋,若是黄百韬能回去,或许粟裕这一战打得还真是不轻松,甚至结局是什么也未可知。

但,结局并不如蒋介石所愿。

本来蒋介石下令后,黄百韬要是立刻走,粟裕就是下令追也是追不上,或者说很难追上的,但是黄百韬却没有立刻走,反而等了2天。

原来,黄百韬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后,是要走的,但是却被刘峙下令要等一等他的44军,这44军虽然没什么战斗力,却是刘峙的“摇钱树”,靠着贩盐和其他一些上不了台面的生意,赚的是盆满钵满。

刘峙

刘峙当然舍不得这棵摇钱树,于是下令让黄百韬等一等44军,等集合后,一起再出发,就这样,黄百韬一直等到44军赶来,才下令出发退回徐州。

俗话说,瞬息万变,更何况2天时间呢?

粟裕得知黄百韬拖延2天,于是立刻下令王建安率领华野一部提前2天出发追捕黄百韬兵团,再一次改变最初计划,这倒也是如粟裕设想,根据情况,走一步看一步嘛。

于是,华野提前2天出发,一路上畅行无阻,顺利地赶到了黄百韬兵团的后面。

正当华野部队准备继续行进的时候,却被蒋介石第3绥靖区的张克侠和何基沣拦住了,粟裕只好率先解决这2个人。

何基沣、张克侠

这2人倒是好说,其实这2人本来就是中共的地下党员,奈何被国民党监视,所以做出这种种无奈之举。

为了华野尽早过关,也为了争取2人起义,粟裕派出了谭震林上前游说,很快,一拍即合,张克侠和何基沣2人让开大路,让华野顺利过关,继续追赶黄百韬去了。

过关后,王建安率领华野部队立马切断了黄百韬的西撤退路,迫使黄百韬困在碾庄圩一带。

徐州,黄百韬彻底回不去了。

黄百韬淮海战役必败的原因

除非大罗神仙来救,否则黄百韬必败无疑。

黄百韬

当然,黄百韬之所以注定必败的结局,原因也很明了:

第一、被毛主席和粟裕第一步盯上了,自然逃脱不了;

第二、杜聿明被蒋介石调走,黄百韬失去了唯一能和粟裕抗衡之人拯救他的机会;

第三、中了粟裕的调虎离山之计,撤回徐州是既正确又错误的决定;

第四、本有希望安全撤回徐州,却被刘峙拖累等待44军,浪费2天时间;

第五、张克侠和何基沣的协助,使得王建安成功切断黄百韬退路,彻底陷入死局;

只能说,每一步都注定了黄百韬的必败结局!

如今看来,黄百韬主要还是被队友坑惨了,这才是关键原因,若是能留下杜聿明而非无能刘峙上任,或许结局不一样;又或者是不被刘峙44军所累,黄百韬尽早赶回徐州,结局又不一样。

粟裕

吃准了黄百韬,粟裕又有了新的思考,到底是按照最初设想,打完黄百韬就收工?还是继续作战,把徐州的刘峙集团全部歼灭呢?

这倒不是粟裕自负!

目前看来,吃下黄百韬是尽在掌握,这已经实现最初淮海战役的计划,但是就像一开始说的那样,根据情况而定,目前,粟裕还是有信心能够再吃下一些大仗的。

若是能再吃下些蒋介石的集团精锐,这么多年的苦战总算没有白费不是吗!

意识到这里的粟裕,担心自己是一时自负,于是开始关起屋子思考起来,经过思考,粟裕还是觉得可以继续打,此时歼灭蒋介石集团的条件还是很成熟的,此时不打,下次机会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了。

粟裕

当然,粟裕之所以这么想,也是有根据的:

第一、此时国民党尽退徐州左右,华野和中野可以合并统一,战斗力强;

第二、辽沈战役前不久结束,正是我军士气高涨,乘胜追击的好时候;

第三、有林彪在,蒋介石不敢调华北的傅作义来徐州参战;

第四、蒋介石和桂系白崇禧的矛盾依然存在,白崇禧不会全力相助;

第五、看上去蒋介石兵力占优,但是并不团结,完全可以分割歼灭之;

第六、战场条件利于我军,人力物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支持;

总结下来,粟裕更加坚定了继续打的信心。

的确,打一个黄百韬已经满足不了粟裕了,粟裕将眼光,放在了邱清泉和李弥甚至是整个徐州集团上。

邱清泉

毛主席得知后,有了和粟裕不一样的看法。

虽然两人都支持继续打,目标也都是徐州,但是实际上又有不同,毛主席的计划是中野配合阻拦增援,把徐州孤立起来打;而粟裕的计划则是根据情况,将徐州周围清除拦截,阻断徐州的撤退之路。

说白了,毛主席的目标是直接打徐州,而粟裕的目标则是把徐州围在原地不让撤退。

最终,粟裕还是按照自己的设想给毛主席送去电报,不过这次,毛主席思考良久,暂时没有立刻回复粟裕。

毛主席、周总理、粟裕

等到了第二天,粟裕收集到了新的情报,刘峙的意思要打算在徐州中心和粟裕决战,而邱清泉、李弥等人也在准备,随时回到徐州进行增援。

得知此消息后,粟裕立马再次致电毛主席,提出半路决战,击败邱清泉和李弥的计划,而毛主席思考后,最终决定同意粟裕的建议,以徐州为中心,先进行徐州周围的决战。

就这样,淮海战役从攻打黄百韬的“小淮海”,变成了以徐州为中心的周围作战的“大淮海”。

粟裕

首局已定,只等粟裕再次大显身手……

2 阅读:212
评论列表
  • 2024-07-28 12:38

    粟裕战神

望相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