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娱乐价值上,我觉得这部电影拍的还不错。
虽然比《爱情神话》差不少,但以一部「轻松的、有情调的」小妞喜剧来说,算个不错的作品,我可以给70-75分。比早年的一些竞品诸如失恋三十三天之类的城乡结合部式审美要好很多,真的有一点伍迪艾伦的感觉,虽然内核完全不一样。邵导儿在90后导演里,算是有才华的,无可否认。可是这部电影始终给我感觉是怪怪的。这个怪就存在于,我上面说的这番话,在该片的死忠粉丝看来,是根本不会当好话听的,这么高级的电影,怎么能跟充满男凝且庸俗的「小妞电影」门类划到一起?这不是把红楼梦等价于步步惊心的行为吗?加上我的性别加成,直接就是一个假装理客中的油腻男在咬着后槽牙憋着恨释放自己的爹味去不知天高地厚的评价一部豆瓣刷新中国电影新高度的经典作品。
而这件事其实是邵导儿一手促成的,她特别enjoy这种感觉。你去看一看她的微博,尤其是评论区,多翻几条就会发现该片的死忠受众里,比较爱发声的都是什么倾向的人。邵导儿似乎仍处于急需要表达女权主义思想但又表示自己比普通暴躁女权高出一丢丢的知识性及趣味性的阶段,很类似于十七岁的韩寒提到中国教育时的精神状态。从她的路演访谈,以及微博,豆瓣,都看出她对于性别问题的热衷超出了对文艺工作者(或者说商业片导演)这个身份的认同。我这么说不是为了赶绝这部电影,因为我从来不支持封杀或者用道德去批判某部电影或者导演。事实上我说的也丝毫不影响它的票房——能去看的怎么都会去看,不爱看的,我没必要骗人家去看。而且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就是邵导儿在阴阳方面的天才极佳,她设计的赵又廷「前夫哥」的角色,实际上完美的嵌套了起码八成替《好东西》说话并奋笔疾书多篇的男性画像——喜欢装跟别人不一样、愿意讲看似文雅的道理、对自身形象有高于一般男性的维护。
这些都不是坏处。但在邵导儿的电影里,这是个丑角。导致我根本很难去跟任何一个男的解释:「嗨,兄弟,这部电影里没有打拳哦,都是讲的爱,真善美,是要让我们平等相处的。」说完我会有很大的耻感,我毕竟没傻到看不出邵导儿是怎么看这样爱讲口头道理,假装理解她的男性。这种感觉非常微妙,其实某种程度上也解释了邵导儿为什么在宣发的时候,特意写的「姐妹们」,然后才修改成「姐妹兄弟们」。因为她真的已经很尽力的在掩饰自己的想法,去拍一部好看的电影,甚至压抑了自己的感情。以至于后期宣发上破劲儿了,情绪取代了商业考量。我曾经以为预告片是为了精准定位,哗众取宠,现在看来更像一种自我的抒发。不得不说邵导儿真的蛮艺术家性格,从立场上我反对她,从胆色上我佩服她。根据我之前看邵导儿的相关专访,她的本意是拍一个「女性本位宇宙」,所以这个电影里,其实给予了宋佳很多传统意义上男性(所谓的第一性)的色彩,或者说刻板印象。宋的角色就像一种仿生学意义上的男性,也就是「可以去性化/去责任化」的男性,所以她对女性的衣服品头论足,可以被认为是直爽,因为下一句会有「把链接发我」(证明自己也想买,因此前面的油腻评判就可以不作数,而非男性的恶臭pua)。她对于戏中章宇那个角色做的事,说话的态度,如果性转一下,绝对会被说成是「pua渣男」、「骗炮油腻已婚中年npd」,且姐妹们骂这种人的时候不会有任何违和感。比如她一开始睡过以后连一起看电影的机会都不给男方,还给人来几句金句教育一下,看似是很有边界感,分得清性与爱的问题。但关键是,如果所有支持该片的网络舆论操控者都能懂得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个世界上小作文的数量会急剧下降。而现实什么样,大家都知道。戏内的开通,只是对于女性的特权而已,同样是约炮的主动方,铁梅承担的就是大女主酷飒人设,而胡医生只能是个有点优点但不多,没坏到骨子里的小丑。可以说,电影里所表现出的大主题,跟她的受众喜好是完全相悖的。按我一直在邵导的微博闲逛的经验,能在鹦鹉史航胜诉以后,继续跟造谣他性骚扰的人说「姐姐抱抱」、「你已经很努力了」的人,其实大概率会喜欢这部电影。哪怕里面讲了一些性自由、包容、和解的话题,都不影响她们一边受到了感动,同时继续支持捕风捉影的小作文。所谓的教育意义是完全不存在的,这是一部女性主义爽片而已,所谓的「和解」等高调只是添头。女二对于母亲暴躁脾气给自己带来的童年创伤,和解方式竟然是「虽然我妈挺坏,但我爸更坏,总打她」。我觉得这种和解方式简直莫名其妙,甲用证明丙比乙更王八蛋的方式来跟乙和解,这叫什么宣传和解啊,这不就是转嫁矛盾吗?这种话术太普遍了,也是各类主义在传播时很常见的一个现象——越下沉,越会有强烈的恨意,以及被害者妄想症。所以她们可以无视任何对于男性的不公平案例,而转向跟你讲中华上下五千年,讲董志民,讲她爸小时候怎么打她。
仿佛这一切坏事都是这个性别的人共同造成的。而邵导儿其实是在认同这种逻辑的前提下,以一个很宽容的态度,去包容愿意承认这件事的男人们,并让其接受妇女代表铁梅老师的规训和再教育。当然,很多观众心心念念的结扎问题的确是假的。从电影里赵又廷的人设来看,其实无论是真结扎了,还是假结扎(电影里是口头装一下),在邵导儿的世界观里都是愚蠢或者自我感动的行为。因此这不是一部宣传你看完要结扎的电影,毕竟赵在电影里的生态位,丝毫不会因为输精管而改变,男性在戏里就是一个被凝视、被(友善)嘲讽的客体,你不扎就是生育小丑,真扎了就是绝育小丑,就这么点儿分别。所以我倒是不信哪个男的看了这个戏会被宣传去结扎,这在这部戏里是没有正向鼓励机制的,就像没人会因为看了地下交通站而想去当汉奸一样。总而言之吧,我对这部电影没什么喜欢不喜欢,我觉得就还行。
也不会去过多的谴责。一来是我觉得男性在这种问题上根本没有过抱团的概念,我没必要为这么一个群体去讲什么傻话,没人会念我的好。二来是作为喜欢电影的人,欣赏一个有才华的导演也很正常,虽然导演本身似乎有点不正常。就像我很反感杨笠,因为杨笠在喜剧上毫无建树。但邵导儿确实有艺术天分,细节跟喜剧部分都有可观之处,在90后导演里水平算不错,无论立场,起码技术上是过关的。但我不骂她,不代表别人不骂。被骂,对于邵导儿来说,也不冤枉。一部电影能改变的东西很少,但有时候电影人及其拥趸会觉得,自己能改变的足够多。那就只能承担戏外的非议,这是没办法的事。
另外,我实在很厌倦部分女性的评判标准,只要评论不是全夸,则属于爹味。只要不是满怀星星眼的说「我是男的我没有感觉到冒犯呀」,就一定是被导儿伟大而温暖的电影嘲讽到破防了。这本质上是一种堵死了别人说话合法性的「老中式话术」,跟三低男搞键政的时候动不动骂人1450非常类似,要不我怎么说适配呢,哪怕钥匙不喜欢锁,锁也不喜欢钥匙,它们仍然在结构上是超级cp。那种小心眼以及拿输当赢硬说的潇洒气质真的独步全球,除了朝韩,鲜有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