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创世女神”“大地之母”

历了个史 2024-11-27 15:25:07

女娲,中华上古之神,人首蛇身,是伏羲的妹妹,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传说最初女娲用泥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后来天塌地陷,女娲熔彩石来补天,斩龟足用来撑天,让人们免受天灾。

有传言说女娲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主要活动于黄土高原,她的陵寝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赵城镇东的侯村。那真实的女娲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一、上古神话

女娲的别名有女希氏、有蟜氏、风里希、凤里牺、娲皇,史记女娲氏,风(或为凤、女)姓,是古代传说中的大地之母,关于女娲氏的传说有很多。

1、女娲造人

女娲为创世神,又是造人之神。根据传说,某一天,她经过黄河的河畔,想起开天辟地以来,创造了山川湖海、飞禽走兽,改变原本一片寂静的世界。但是,女娲总觉得这世界还是缺了点什么,但又一时想不起是些什么。当她低头沉思,看到黄河河水里自己的倒影时,顿时恍然大悟。原来世界上还缺少了像自己这样的“人”。于是,女娲就参照自己的外貌用黄河的泥土捏制了泥人,再施加神力,泥人便变成了人类。

2、女娲高媒

女娲造了女人和男人,女娲想它们是人,总会有死的一天。死了怎么办再做一批太麻烦了。于是女娲去求上苍,安排男婚女嫁,并使人们结合,于是有了婚姻,故又被视为主职姻缘与情爱的皋禖之神。

3、女娲制乐

女娲发明了笙簧,还命令臣下制作了良管与斑管等乐器,并创作了“充乐”乐舞,教化人心、陶冶民德,使天下大治,于是人们又奉女娲是音乐女神。

4、女娲赐酒

传说女娲用泥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在人类生活的最早的一段时期,人们为了填饱肚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时间娱乐,也没有娱乐项目。看到自己造的人如此劳苦,女娲起了悲悯之心,将藐姑射山上的甘露,化成美酒,赐给凡间的人类。人们尝试饮用美酒,感觉味道非常醇香、甜美,而且能将身上的劳累化解,非常开心。当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自然想到饮酒,而且气氛也比独自饮酒更加欢愉。人们非常感谢女娲,不仅赐给人类身体,还用所赐的美酒使人们身体更加健康,心情愉悦,还增加了人们聚会、沟通、交流的机会。为表达感激之情,就用她赐给人间的美酒来敬女娲,慢慢地演化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礼仪,以酒敬天的习俗由此开始,流传至今。

5、女娲补天

根据《淮南子·览冥训》等典籍记载:远古时代,四根天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其他古籍记载有差别。《论衡·谈天篇》《史记·补三皇本纪》记为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用头去撞世界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地陷;《淮南子·天文训》记为共工与颛顼之战;《淮南子·原道》记为共工与高辛氏之战;《雕玉集·壮力》记为共工与神农氏之战;《路史·太吴纪》记为共工与女娲之战。

女娲补天是一个很著名的传说。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第一回即引用这个故事。有学者认为,不周山暗喻房柱,其实补天就是盖房子,女娲补天的故事,其实是讲有娲氏这个人很聪明,会炼石盖屋。

女娲神话具有双系性。第一系是作为创世女神的女娲,以神灵的形象出现,被称为人类之母与大地之母。第二系是作为上古贤王的女娲,以人类的形象出现,是母系氏族首领与上古三皇之一。

二、真实历史

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的身体,是谁造出来的。传说女娲炼七彩石补天,并造就了人类,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

女娲生于成纪,凤姓,一说云姓。最早记载女娲氏事迹的是《列子》和《淮南子》两书,其中《淮南子》比较完整地记载了女娲氏整理天地的伟大事业,包括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洪水四个部分;《风俗通》记载了当时民间传说的女娲氏抟土作人和制定婚嫁制度的故事;《世本》还记载了女娲氏发明笙簧(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的传说事迹。此外,在古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还有伏羲女娲兄妹成婚而为人类始祖故事的不同版本。

历史中的女娲古史多有记述,《世本·氏姓篇》载:“女氏,天皇封弟于汝水之阳,后为天子,因称女皇。”天皇指伏羲,弟读如娣。汝水源于今河南嵩县龙池曼山西麓,这说明女娲部族的居住地域南达汝水沿岸。《隋书·地理志》河内郡济源县有“母山”,即王母山。北宋《新定九域志》卷一说:“皇母山,又名女娲山。其上有祠,民旱水祷之。”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六《河南一》说:“太行山,一名五行山,亦名王母山,又名女娲山。”这说明女娲部族活动的地域北达济源、孟县境内的太行山南麓。

女娲的陵墓古史也有记载,但说法有别。有传说女娲活动于黄土高原,她的陵寝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赵城镇东的侯村。女娲陵的存在时间可能在三四千年以上,同黄帝陵一样,也是中国古代皇帝祭奠的庙宇,还有山西芮城说、河南陕州说、山东济宁说,等等。从以上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女娲氏的活动地域,大体是在以今洛阳为中心,南自汝水、北抵太行,西起潼关,东到今山东西部的广大地域。

关于对“女娲氏”名号的解释,古人大多认为女娲氏是一个女圣人。从字面上看,“女娲氏”一词中的关键字“娲”字与女娲氏的各种传说故事无关,很像“尧、舜、禹”等字,是专门表示某个圣人的人名用字。

其实“娲”字的读音实质上说明了女娲氏的事迹。“娲”字读音模拟的是勺子在锅底摩擦刮过时发出的声音,娲的本字应该是“呙”。“呙”字有多个读音,除用作国名和姓氏两个义项处,其余各个义项可以综合为一种器物名称,这种器物经常被歪斜,被剐而发出“嘎嘎”声,并且与禾有关,说明它是古代一种用来烧煮食物的“锅”。

《集韵》称“呙或作鬲”“鬲”也有多个读音,读gé时表明一个古国名,或者通“膈”通“槅”通“隔”,读lì时表示古代一种炊器,用于烧煮或烹炒的锅,类似于鼎。可见“呙、鬲”二字原本表示的是同一种器物,只是前者是从主观功用角度来描述,后者则从客观形状角度来描述。古代煮饭用的炊器。新石器时代已有的陶鬲,其形状类似于行军锅,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由于三个足中空,烧煮的食物也会存在足中,要把这部分食物盛出来,就必须把陶鬲倾斜,再用勺子盛出来,因此倾斜和剐(即刮,用勺刮盛流质食物)两个动作完全表示了陶鬲的功用。从“鬲”通“膈”通“隔”方面来分析,鬲的得名源于它取得了分隔食物与火的作用。

生火做饭向来是女人的事情,古人记录到女娲氏时,因此在“呙”字上配上一个女字符号而造出“娲”字,其实正是家庭主妇的形象。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中国的陶器是在伏羲氏时代末期,古人在葫芦底部涂泥防火以便烧煮食物的过程中发明了陶器,而历史传说则暗示女娲氏时代紧接伏羲氏时代,说明女娲氏时代其实正是以陶呙或陶鬲为代表的陶器时代。女娲在葫芦的基础上发明了陶器,并将陶器的制作和使用发扬光大,把古人的食物资源拓展到植物种子,并由陶器而大大改进了贮存技术,在更大程度上维持了定居生活,从此迎来了神农氏时代曙光。有人据此认为,中华远古时期存在母系社会。其实更准确地说,女娲氏时代是女性主导人类生存技术进步的时代。

在河南淮阳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与女娲相关的文物和遗迹,如陶器、石器、骨器等。这些文物和遗迹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当地就已经存在对女娲的崇拜和祭祀活动。

三、历史地位

女娲的地位时有变化,有时在三皇之上,有时在三皇之内,有时在三皇之下。据说原因有三:

1、神话传说中女娲化生万物,地位非常高,在三皇之上;

2、传说中伏羲、女娲既为血亲又为夫妻,均为一家人,列入三皇时有时两个人都选中,有时只选一人作为代表,具在三皇之中,这一说法出自《春秋运斗枢》;

3、尚书在经书中的显赫地位使得它所宣传的伏羲、神农、黄帝三皇观点为大多数人认可,而且女娲所在的是母系社会,之后是父系社会,以男为尊,所以在三皇之下,这一说法出自《三字经》。

在古代神话传说和部分史书中,女娲被视为人类的始祖之一。她与伏羲常常被并提,在汉代的画像石等文物资料中,有很多伏羲女娲交尾图,象征着人类的繁衍起源,反映出女娲在人们心中是人类诞生的根源性存在,女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是史前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已经开展的中国史前文明探源的重要研究对象。

女娲代表着母系氏族社会的一种文化记忆。在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女娲的传说体现了当时女性的崇高地位和巨大影响力,她是中华民族早期文化中女性崇拜的重要象征。

0 阅读:35

历了个史

简介:历史是一幅画卷,我们是赏画人,也是画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