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都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诊室里传来的不是孩子的哭闹声,而是动画片的欢快音效。这里被家长称为"儿童友好型口腔诊疗室",通过情绪诱导、动画互动等特色服务,让看牙成为一场"游戏"。作为区域儿童口腔诊疗先锋,科室以早期矫正为发力点,以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纽带,正在构建覆盖"孕-幼-青-中-老"口腔健康守护闭环。

破局传统:如何让3岁孩子的颌骨“改道”?
"6岁前每耽误1年,矫正难度就翻倍。"新都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主任余小朵说到,“4岁左右孩子的'地包天'矫正,效果可能胜过12岁后的复杂正畸。”
团队针对吮指、口呼吸等不良习惯进行行为矫正,运用肌功能训练器等手段,在颌骨发育黄金期重塑咬合关系。他们将0-12岁划分为三级干预战场——0-3岁破除不良习惯导致的牙颌畸形,3-6岁矫正地包天、深覆盖,6-12岁干预恒牙异位萌出。曾有位5岁小患者因长期奶瓶使用导致前牙反颌,通过佩戴活动矫治器3个月就解除"月亮脸"困扰。

不同于传统"换牙后再矫正"的观念,通过早期矫正,可以从源头纠正吮指、口呼吸等致病习惯,在混合牙列期建立正确咬合关系,避免恒牙期复杂正畸治疗,同时减少因颌面畸形导致的心理健康风险,实现儿童口腔发育与身心健康的双重护航。

同样,对于牙外伤急诊,科室同样推行"抢救式修复"理念。采用活髓保存技术和树脂即刻修复,成功为多名运动损伤患儿保住断牙。"门牙断裂不等于终结,及时处理不仅能恢复美观,更能守护孩子的自信心。"余主任说道。

体验革命:构建无痛无惧的儿童诊疗新生态
在新都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候诊区,你能看见大片粉色映入眼帘,这里没有传统口腔诊室的紧张氛围,取而代之的是卡通贴纸装饰的墙壁和总是轻声细语、“精通”各种儿童动画的“牙医姐姐”。
面对恐惧治疗的儿童,团队采用了"三段式诱导法":首先通过卡通牙模讲解治疗过程,然后使用动画片分散注意力,复杂操作时启动"闯关奖励"机制。这种创新不仅成功减少了孩子们的恐惧感,家长们也反馈有些孩子甚至会主动要求来复诊。

随着麻醉科最终评估完成,儿童全麻口腔治疗将于不久落地。这项技术将彻底改变低龄患儿的诊疗困境:能够避免小朋友对口腔治疗极不配合,或患有严重牙科恐惧症,以及口腔及咽部敏感,易恶心的患者,或者一些需要进行非常复杂的牙科手术操作的小朋友。
"全麻不是妥协,而是给孩子更温和的选择。"余主任说。团队还建立了MDT保障体系,涵盖术前风险评估、术中麻醉、术后追踪全流程,为孩子的口腔健康最大程度的保驾护航。
口腔守护闭环:从孕期菌斑到老年咬合的全程护航
从孕妇的口腔保健和维护,到银发族的义齿修复,科室正在搭建"孕-幼-青-中-老"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团队将服务前移至围产期,为准妈妈定制个性化护理方案。针对孕期引发的牙龈问题、龋齿问题等进行提前干预,从而保证,准妈妈们能够健康生产;在儿童保健环节,通过与学校联动,开展涂氟、窝沟封闭等预防项目,保证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面对课业压力与运动风险并存的青春期,团队结合牙周健康管理,解决青少年牙列拥挤与牙龈红肿问题;针对职场人群高发的牙周炎与龋齿,科室致力于在保留天然牙的前提下控制炎症进展,对于牙齿缺损患者实现"拔牙-种植-戴冠"全流程管理。在老年诊疗方面,老年诊疗方面,科室重点关注义齿适配与功能维护,为银发族提供个性化修复方案,同时开展慢性病患者口腔健康管理,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解决牙缺失等问题,让咀嚼功能与生活质量同步提升。

"口腔健康不是孤立的医学命题,而是贯穿生命历程的幸福密码“余主任说。
从孕妇菌斑检测,到幼年早期矫正,到青少年期的咬合导航,再到老年义齿的精准适配,新都口腔科正在缔造这样的医疗图景——用早期干预改写发育命运,以儿童诊疗重构就医体验,借全周期管理突破传统边界。
在这条没有终点的创新之路上,他们让专业医疗打破年龄壁垒,让每颗牙齿都能讲述跨越时光的健康故事,写出“全人全程”口腔健康的时代答卷。
四川名医编辑:汪俊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