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杜里希世界哲学史丨伊壁鸠鲁派

文字有思想 2025-02-05 01:31:44

在古代和在今日一样,人们通常认为,一个“伊壁鸠鲁派信徒”就是一个追求安逸享乐生活的人。事实上,伊壁鸠鲁哲学——即为一种完全无忧无虑的感官享乐生活作辩解——也容易让人做出这样的理解和解释。伊壁鸠鲁有一句名言“像隐士那样生活吧!”,这说得很清楚,他鄙视国家和政治而更喜欢过私人小圈子里的生活。他在雅典的“伊壁鸠鲁花园”里生活和教学,这种轻松愉快的集体生活也令当时(他生活于公元前341至前270年间,是萨摩斯人)那些猜忌心很强的市民更加确信,伊壁鸠鲁倡导人们追逐一种无节制的感官享乐的生活。

我们将会看到,对伊壁鸠鲁伦理学作这样的理解并不是完全恰当的。不过,我们首先还是先考察一下他的逻辑学和物理学,因为伊壁鸠鲁和斯多葛派一样也认为,逻辑学和物理学是伦理学的前提。逻辑学能够让人避免错误,物理学也是能够使我们采取正确行动的基础。物理学的任务就在于告诉人们,世界万物是完全可以用一种自然关系加以解释的,上帝既不会创造世界也不会干预世界的运行,因此人们就可以从恐惧中解脱出来。伊壁鸠鲁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否定上帝的存在,在他看来,上帝是“生活于宇宙之间的”,上帝并不关心人类是如何生活的。因此,我们人类也没有必要关心上帝和魔鬼的事情。物理学对宇宙的认识——伊壁鸠鲁承袭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其任务就在于,驱除人们心中对超自然力量的恐惧——否则人的心灵会永远受压抑——并借此使人变得完全自由,从而使他能够真正享受尘世的生活,这是伊壁鸠鲁真正提倡的生活。

但是,伊壁鸠鲁并不是教导人们去毫无节制地追逐感官享乐。固然他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就是内心感到幸福,并且把这种幸福简单地定义为获得快乐并避免痛苦,但是,他知道,每一种类型的过分纵欲其结果往往都会适得其反,伴随而来的是更大的痛苦。因此,追求幸福必须通过理性的引导并有所节制。理性告诉我们,只有在一种轻松愉快、安逸宁静的生活中,在精神的祥和平静(Ataraxie)中,我们才更加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就这一点来说,伊壁鸠鲁和斯多葛派的人生观并无二致,尽管他们常常意见相左。事实上,伊壁鸠鲁自己就过着一种模范性的节制生活。在人生的晚年,他用一种真正“斯多葛派式的”恬淡寡欲和自我克制的态度,长时间地忍受着疾病的折磨。

伊壁鸠鲁认为,实际的人生智慧要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他将肉体的快乐——痛苦亦然——与灵魂的快乐区别开来,肉体的快乐是短暂的,而灵魂的快乐既可以在回首往事中也可以在展望未来中获得;所以,为了消除当前的痛苦,人可以回忆过去的快乐也可以期望未来的快乐。谁若是摆脱了对上帝和死亡的恐惧,那么他就会获得内心的平静。因为死亡是超出了我们的经验范围之外的事情,所以死亡对我们的生命来说是无关紧要的。

伊壁鸠鲁的大量著作几乎都已经遗失了。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喷发之后,他关于自然的伟大作品的几个片断在海格立斯神殿的废墟中得以幸存。我们关于伊壁鸠鲁主义的知识主要是来自罗马诗人提图斯·卢克莱修·卡鲁斯(公元前98—前55)的教育诗。卢克莱修著作里所描绘的宇宙整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画卷,完全是依照伊壁鸠鲁的哲学精神。

在罗马的另一位重要诗人昆图斯·贺拉斯·弗拉库斯(公元前65—前8)的诗歌中,也倾向于伊壁鸠鲁式的人生观,他歌颂爱情、美酒、友谊和愉快的生活,以及一种澄明的人生智慧。

0 阅读:2
文字有思想

文字有思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