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16国之力共同建成的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独立自主研发并建成的“天宫”空间站,是目前全球有且仅有的两座在轨运行的空间站,代表了当下“人类在太空长期居住生存”一事上的最高技术成就。只不过,如果我们将新锐的“天宫”空间站比作“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那国际空间站“老态龙钟”的程度基本就是“垂暮的夕阳”了。如今,国际空间站恐真的快要不行了……
老化严重的国际空间站
综合环球时报、参考消息和央视等媒体的报道,预计将于2031年正式退役的国际空间站已经愈发陷入危险状态,持续了5年之久的漏气问题始终难以被彻底解决,且很多舱壁和连接处出现了肉眼难以发现的裂缝。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专家团队担忧其将出现“灾难性故障”,如空间站突发解体。有消息称,NASA已开始启动人员紧急撤离准备,以便随时将目前于空间站内的7名宇航员接回地球。
宇航员发现的舱壁裂缝和孔洞
我们知道,太空中存在很多尺寸很小但运行速度很快的超小型陨石和颗粒,甚至是小到难以看清的太空尘埃。虽然它们都“小到不能再小”,但凭借着可能达到每小时数万公里至数十万公里的超快飞行速度,它们与在轨运转的空间站发生碰撞时所产生的动能和冲击力绝不容小觑。在这方面,无论是国际空间站还是中国“天宫”空间站,都在建造之初就将相关风险和需求考虑在内,对空间站外壁材料的强度和各舱段连接处的密封性等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宇航员出舱维修舱段外壁
当然,随着在轨运行时间越来越久,空间站因材料老化和日常磨损而出现裂缝与漏气等问题,也是避无可避的正常现象。通常情况下,若某一舱段因问题过于严重、修复难度过大或修复成本大于继续使用的价值,那较为合理的选择就是对该舱段进行封闭和废弃处理,这样不会影响到其他舱段的正常运转。但对于国际空间站来说,其所面临的一个倒霉且致命的事情就在于,问题严重的舱段中包括可用于空间站变轨和保持轨道飞行高度的舱段,即俄罗斯“星辰”舱段……
空间站需启动发动机维持运行高度
受地球引力的影响,在轨运行的空间站会缓慢但切实地逐步被拉向地球。为了防止这一点,空间站需定期或不定期地启动自身的火箭发动机,以确保自身保持在安全且可稳定运行的轨道高度上。不仅如此,在规避一些可能对空间站造成伤害的陨石或太空垃圾时,空间站也需要启动火箭发动机来实施变轨。因此,搭载有动力系统的舱段对空间站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而今,恰恰就是具备相关功能的“星辰”舱段存在较为严重的空气泄漏问题,显然说明该舱段的密封性已经达到了颇为危险的程度,进而威胁到了整个国际空间站的安全,人员紧急撤离就成了不得不做好的“最坏的准备”了。
国际空间站恐难以再修好
好吧,这倒是也不能怪谁,毕竟国际空间站本就已经是超期服役了。按照16个参与国的一致规划和决定,国际空间站最初的使用寿命为15年,预计在2015年退役报废。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各国多次决定对其进行延后退役处理,从2015年延后到了2020年,又从2020年延后到了2028年,而最新的一次延后退役处理已确定让其服役到2031年,是最初预计使用寿命的两倍多。既然一次次地延长服役时间,那“这样或那样的小毛病”自然就会越来越多,最终由量变引发质变,即面临“再怎么缝缝补补也难以修好”的结局。
中国空间站全貌
虽说相关结果是事物正常发展所致,但一个实际问题在于,若国际空间站真的在不久之后的某天濒临解体,乃至宇航员被迫紧急撤离,那第二个集16国之力建成的国际空间站还会诞生吗?以目前大多数国家的航天工业水平、全球政治外交形势和各国经济状况,尤其是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主要的航天技术大国的关系来想,概率恐怕是微乎其微。届时,唯有由中国独立完成的“天宫”空间站还能翱翔于轨道之上,这种先以“1vs16”的方式打了个平手,随后因“同行不给力的衬托”而胜出的结果,无疑将充满戏剧性。
神舟十八、十九号航天员乘组拍“全家福”
有理由相信,无论是“天宫”空间站还是中国规划中的下一代国产空间站,必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唯一可承载人类太空事业的平台。我们很有兴趣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对太空有向往的国家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低调一点吧…
我们是不是应该在天宫外面加一层陶瓷复合装甲
能搭配防御性武器就好了
中国空间站应防止美故意碰撞
最可靠的空间站是月球,中国下个空间站是月球
下一个空间站是印度老弟自主搭建的[呲牙笑]
好奇咱和他们在上面遇见过吗
那是不是苹果手机用不了啊?
可是太空垃圾真的是很可恶[好生气][好生气][好生气][好生气]
开发月球,建永久基地
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