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3月12日,美国空军第一次在越南战场使用了GBU-10型“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这种武器具有极高的精准度。比普通炸弹相比,制导炸弹使用量少,但毁伤率高,并且飞机不用飞临目标头顶上,在数公里至十几公里外就可以投弹,这样就不必担心载机被击落。
KAB-500制导炸弹
美国空军从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期,在越战中大量使用制导炸弹,先不说炸了多少目标,光飞机和驾驶员的损失就大大下降。当时正处于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苏联在武器方面自然是不甘落后,于七十年代初期也开始研发精确制导炸弹,1975年,比姆派尔设计局研制成功KAB-500型制导炸弹。该弹是以普通自由落体炸弹为主体,安装KH-29/59型空对地导弹相似的电视导引寻标头,再整合弹尾控制而制成的精确导引武器。
KAB-500的电视自寻导引头使用陀螺稳定的,并用相关算法处理信息。这种电视制导炸弹的弹体修长,前段装有4片小型稳定器,4片尾翼装有控制面可控制炸弹的运动方向,其电视寻标头装有大型光罩,是KAB-500制导炸弹外形的一大特色。
KAB-500制导炸弹长3.05米,弹径0.35米,翼展0.85米,全重560公斤,弹头重195公斤;投掷高度500-5000米,最大射程17公里,战斗部可穿透1.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掩体,命中精度4米。
作战时为了防止电子干扰,在导引头光学整流罩上采用具有隐蔽性能的金属壳体和金属网。KAB-500为了防止尘埃和大面积烟雾的干扰,当导引头被蒙盖40%时,其寻的头有目标情报处理矫正程序,可自动处理电视信号。通俗点说,如果炸弹受干扰偏离目标,则电视导引头可确定这一误差,并借助控制系统予以自行消除。
KAB-500制导炸弹抗干扰能力强,于七十年代末装备部队,是苏-24、米格-27、苏-34等战斗轰炸机的标准配备武器。作战时既能进行水平轰炸,也可实施俯冲轰炸,并且载机可同时对数个目标进行打击。
米格-27攻击机挂载KAB-500制导炸弹
在当今激战正酣的俄乌战场,KAB-500制导炸弹还在大量使用,是交战双方空军相互实施对地打击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