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坏晋馆垣》中“辞之辑矣,民之协矣”的“之”字如何训释?

军宸古文观 2024-02-13 06:55:24

今天是超低温,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

继续读《子产坏晋馆垣》,读到最后这一段:

原文:叔向曰:“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若之何其释辞也?《诗》曰:‘辞之辑矣,民之协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其知之矣。”

这一段,有几个难点,重新梳理如下:

一、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

这一句相对好理解:

“辞之不可以已”是主语;

“如”是动词谓语;

“是”是宾语。

此外:

“之”字表取独;

“也”字表句中停顿;

“夫”字表感叹。

二、子产有辞

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P1809注“有辞”为:有谴责、讨伐…罪恶的理由。例句略。

《汉语大词典》P1165注“有辞”为:有怨言、有正言相告。

例句略。

《齐国佐不辱命》有“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

其中的“有辞”为“还有说辞呢”。

由此可知,“有辞”并无固定的含义,要看上下文而定。因此,此处的“有辞”,应该译作“善辞令”。

三、若之何其释辞也

若之何,其中的代词“之”已经虚化,并不具体指代什么。

因此,“若之何”等于“若何”、“如何”,译作“为什么”。

“其”字,语气词,置于“若之何”和动词谓语中间,加强语气,不译。

四、辞之辑矣,民之协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此前,我认为此处的“之”是助词“的”,这次重读,觉得不对,自己还是肤浅了。

又想,此处的“之”很像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仔细看,这里没有任何理由取独啊。

遍查各词典中的“之”字,统统通读一遍,并细细琢磨上下文义,觉得可以这么理解:

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P744,“之”犹“若”;

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P741,“之”犹“则”。

代入原句为:辞若辑矣,民则协矣;辞若怿矣,民则莫矣。

完美。

最后,

原句:叔向曰:“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若之何其释辞也?《诗》曰:‘辞之辑矣,民之协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其知之矣。”

试译:叔向说:“辞令不可以废弃(就)像这样啊!子产善于辞令,诸侯依赖他的辞令(才得到尊重),为什么要放弃辞令呢?《诗经》说:‘辞令如果和谐了,百姓就融洽了;辞令如果动听了,百姓就安定了。’(子产)大概知道这个道理吧。”

以上。

1 阅读:3

军宸古文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