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周总理视察东北,邓颖超突然指着路人惊呼:那不是陈沂吗?

洲洲谈军事 2023-03-04 23:46:01

1962年夏天,周总理陪同朝鲜领导人崔庸健到东北参观,当车辆行驶在哈尔滨街头,邓颖超突然指着窗外,对周总理说:“那不是陈沂同志吗?”周总理透过窗户,看着窗外的路人似乎就是陈沂,回到驻地便嘱咐工作人员:

“找一下陈沂同志,十一点前一定要把他找到。”

很快,省委交际处就找到了陈沂的住处,并派车将陈沂夫妇接了过来。周总理见到陈沂,第一句话就是:“陈沂同志,你这些年受苦了!”

陈沂闻言,顿时泪流满面,想不出一句合适的话来回答周总理,只能默默的坐在周总理身边,像往常一样,聆听他的教导……

香山初见周总理

平津战役结束不久,党中央从西柏坡迁到的北平,一切安排妥当后,中央领导准备接见四野师以上干部。时任四野后勤部政委的陈沂得知这一消息后,高高兴兴地与同志们一起来到了香山。

在多年前,陈沂曾经与朱德总司令见过一次,在山东见过刘少奇,但他还没有见过毛主席、周副主席和任弼时,因此陈沂的心情特别激动。

第一个出来接见的是周恩来,当他神采奕奕地向大家走来时,一些长征中见过周恩来的干部悄声议论:“是周副主席,他一点都没变啊,就是胡子没有了。”

在林彪、罗荣恒的介绍下,周恩来一一和大家握手问候。

图丨周总理夫妇在香山

随后,毛主席、朱总司令、刘少奇和任弼时也走了进来,他们一边拍手,一边笑哈哈地招呼大家。走近大家的时候,毛主席对大家说:“同志们好!祝贺同志们解放东北、解放平津的伟大胜利!”

紧接着,朱总司令、刘少奇和任弼时也说:“同志们好!祝贺同志们胜利!”

在周恩来的带领下,四野的干部同志一一来到毛主席、朱总司令等人跟前作介绍。轮到陈沂的时候,周恩来亲切地说:“这是山东的陈毅。”

其实陈沂本名叫佘万能,也并非出生于山东,而是出生在贵州一户富裕家庭。祖父经商积攒了一些钱,买了一幢房屋和几十亩地,父亲继承家业,自幼读书读到师范,还没毕业就开始在小学当教员。

陈沂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后,原本镇上已经设有官学,但陈沂的父亲认为小学课程教的广泛,识字不如私塾,因此便让陈沂在私塾读了几年,然后跳过初小直接进入高级小学。

图丨青年陈沂(左)

当时乡下闹土匪,在遭过一次抢劫后,陈沂全家搬到了遵义县城,陈沂的父亲在小学谋了份差事勉强维持生计,陈沂则被送入遵义中学,由于学历不够,只能当“旁听生”。

初到遵义,同学们常常用“万能”二字嘲笑陈沂,校长便给他改名为“宛伦”。但陈沂对这个名字并不喜欢,后来去成都和上海读书,都改回了“佘万能”这个名字,在考取北平大学法学院时,他又将学名改为“立平”。

在上海时期,陈沂开始用“陈毅”这个笔名,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自此,开始使用“陈毅”作为自己的正式名字,因此在抗战初期,有“大小陈毅”之说。

后来为了避免和陈老总同名,才更名为“陈沂”,并一直沿用下去。

1942年春,陈沂奉命前往山东,担任山东分局宣传科长,代理宣传部长,主管部务和《大众日报》社。在陈沂的领导下,《大众日报》社进行了整顿和改造,并迁到了乡下,改变了过去四处“游击”的局面。

除了抓报纸,陈沂还狠抓理论宣传和文化艺术,让抗战时期山东根据地的文艺活动十分活跃,文艺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各种文艺作品异彩纷呈,犹如春天的花朵,开遍了齐鲁大地。

图丨陈沂与好友合影

1943年,有人向中央反映,称陈沂有位堂兄在国民党。周恩来得知此事后,特意找王若飞询问情况。王若飞告诉周恩来,说他们虽然是两兄弟,不过他们走的是不同的两条路。

这样,陈沂才避免被打为“汉奸”、“特务”之类,得以坚持到抗战结束,解放战争胜利,得以与中央领导在北平相见。周恩来对陈沂的关怀,让陈沂铭记一生。

三次率团赴朝慰问

解放海南岛的战役结束后,陈沂回到武汉,不久便进京参加参谋长会议。期间,陈沂去看望老领导罗荣桓,罗荣桓希望他到检察署工作,陈沂坦言自己对部队感情很深,不想去地方工作。罗荣桓又建议他去总政治部工作,希望他在宣传部、文化部和秘书长三个工作中选一个。

回到武汉之后,得知林彪在济南养病,中南军区的同志决定前去看望。陈沂对林彪讲了罗荣桓让他去总政工作的问题,征求林彪的意见,表示自己不愿离开四野。林彪当即对他说:

“你这些年批条子还没批够吗?”

在林彪的支持下,陈沂决定进入总政治部工作,担任总政文化部长。

朝鲜战争爆发后,为了激励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赴朝慰问团在四年中先后三次赴朝慰问,而陈沂则有幸三次参加,并担任副总团长。

图丨陈沂与孩子们合影

第一、第二次赴朝,朝鲜还处在战火纷飞的状态,为了减轻朝鲜政府的麻烦,慰问团由志愿军直接接送,很多事情都是交由志愿军先办,慰问团也是先到志愿军司令部,再到朝鲜政府和人民军队。

尽管如此,朝鲜政府还是尽一切力量接待慰问团,保证了慰问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别是金日成,每次慰问团赴朝,他都尽可能地抽出时间,与慰问团见面,向慰问团介绍朝鲜抗美战争的形势,增强中国人民对抗美援朝的信心。

第三次赴朝前,由于当时朝鲜战场已经停战,出发前周总理特意交代,这一次要先去平壤,看望金日成同志。当时志愿军司令部的个别人没有完全领会周总理的意思,提出还是像前两次一样先到司令部,贺龙专门请示周总理,周总理说:

“同志们有些意见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们更要理解,现在停战了,当时战争环境所允许的那些情况和办法也要随之改变。中朝友谊确是鲜血凝成、亲如兄弟,但我们是两个国家,一定要按国家关系处理。”

图丨郭沫若等人为第三届赴朝慰问团送行

最后,周总理指示陈沂,到了丹东后向同志们传达他的指示。这件事,让陈沂深受感动,周总理的关心、团结工作,不仅做到了身边的同志,还遍及五湖四海。

当慰问团浩浩荡荡跨过鸭绿江,抵达新义州车站时,受到朝鲜人民的热情接待。代表们被拥下火车,被人们高高抛起,广场上人们尽情歌舞,中朝人民一起来了个大联欢。

到了平壤车站后,金日成率领朝鲜其他领导人亲自迎接。在欢迎宴会上,贺龙作为代表首先向朝鲜领导人表示慰问,并向金日成献旗、献礼。金日成也致谢辞,举杯向慰问团祝酒。在向陈沂敬酒时,金日成高兴地说:

“陈沂同志三次来朝鲜,应该是朝鲜荣誉公民了。”

为了表示对慰问团的重视,朝鲜政府派出一级首长接待,带着慰问团四处参观。虽然经历战争浩劫之后,朝鲜大地一片残破景象,但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战士为重建家园所做的努力,也让代表们止不住热泪盈眶。

图丨赴朝慰问团抵达朝鲜

这一次慰问,陈沂参观了不少城市,深入到正在建设的工地、工厂和矿山,访问了劳动模范,其中不少还是战斗英雄,为抗击侵略者建立了丰功伟绩。回国之后,陈沂写了不少报道文章,向中国人民介绍同样不屈的朝鲜人民。

按照周总理的指示,慰问团看望了金日成之后,随即前往志愿军司令部。杨得志主持了欢迎会。陈沂在致辞时说道:“我已经是第三次来看你们了,一次比一次不同,你们情况也一次比一次好……第一次,你们吃不饱,但是胜利了。第二次,你们还有困难,但是胜利更大了;而今天,第三次,你们、我们都大摇大摆地、成群结队地走进会场,这就是对敌人的一个示威!”

三次担任慰问团副总团长,陈沂为增进中朝人民友谊、促进中朝文化艺术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回国之后,陈沂受到党中央、周总理和抗美援朝总会的表扬,大家也称他为“最可爱的人”。

1955年,陈沂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陈沂的军衔是周总理授予的,勋章是毛主席颁发的,授衔仪式结束后,陈沂在怀仁堂门口遇到邓颖超大姐,邓颖超忍不住赞叹道:

“真漂亮呀!”

图丨身着将军服的陈沂

作为一个没有参加过长征的军人,能够跻身于将军之列,已是很不容易了。按照周总理的指示,陈沂将妻子接来一同参加宴会,同享荣誉和欢乐。

周总理的最后叮嘱

1958年,不幸被卷入政治纷争的陈沂,不得不离开北京前往齐齐哈尔。当黄克诚听说有人打算让陈沂下煤窑,他立即以军委秘书长的身份进行干预。周总理听说之后,也向中组部打招呼,下去劳动得给陈沂分配工作,给个职务。

就这样,陈沂被给了一个“市园艺实验站副站长”的名义。

在离开北京之后的艰难岁月里,陈沂无时无刻不在怀念周总理。过去在北京,陈沂遇到办不了的事,有什么想说的话,都可以去找总理,都能得到满意的解决,如今他又能去哪里找总理,去述说自己的满腹委屈呢?

每每想到这些,陈沂的心情都十分低落,甚至有一次在野地里放声大哭。

1961年,已经在齐齐哈尔三年的陈沂,被调到了哈尔滨。虽然身份没有改变,但一家人总算住在了一起。当时陈沂的身体不好,需要休养一段时间,便向省里提了自己的要求。

图丨晚年陈沂

省里不置可否,因此陈沂就处于无人管的状态,在家一边养身体一边修改自己的小说。

也就是在这一年,陈沂的妻子趁着进京出差的机会,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林月琴告诉她,罗帅针对陈沂的问题有了初步的计划。很快,省里宣布陈沂被定为行政十一级,分派到省文联,省作协担任副主席。

过了三年的艰苦生活,陈沂的处境终于有了改变。

1962年夏天的一个傍晚,陈沂夫妇正沿着松花江畔散步,忽然看到一组车队疾驰而去。陈沂想到这几天报上登有周总理陪外宾参观大庆的消息,便对妻子说:“这怕是总理的车队啊!”

目送总理车队过去后,陈沂夫妇继续散步,一直到晚上10点钟才回了家。一进门孩子就嚷了起来,问他们怎么这么晚才回来。陈沂夫妇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孩子告诉他们:

“中央来了一位客人急着要见你,已经派车来接过。快打电话到107宾馆去叫他们再派车来。”

陈沂夫妇一听,中央来的客人,又是省委交际处通知的,不是周总理还能是谁?

图丨陈沂夫妇合影

很快,陈沂夫妇就被接到了宾馆,当时周总理正在参加舞会,见陈沂夫妇来了,立刻停下拉着二人到沙发上坐下,一阵寒暄之后,周总理问陈沂:

“最近毛主席讲了司马迁的故事,你知道吗?”

“知道一点儿。”陈沂回答道。周总理提高声调,对陈沂说:“司马迁受了宫刑还写《史记》,你陈沂一个共产党员,难道还没有司马迁那几根骨头吗?”

当时陈沂的党籍还没有解决,但周总理仍然将他当作共产党员来要求。陈沂听到周总理的话,当即坚定地回答道:

“我曾是共产党员,我应该学司马迁那种硬骨头精神。”

陈沂的妻子问起邓颖超大姐,周总理说今晚他们要去大庆,邓大姐已经到车上休息去了。周总理接着问陈沂,这些年去过北京没有,陈沂摇了摇头。周总理告诉陈沂,应该去北京看看,看看首都这些年的变化,看看老首长、老战友。

图丨晚年陈沂

又聊了一些事情后,周总理邀请陈沂的妻子跳了一支舞,回来后问陈沂还有什么想法。陈沂说如果自己的问题解决了,还是希望回到部队去。周总理说他去和肖华说一声。

上车的时间快到了,陈沂和省委的同志送周总理上车,目送着总理的汽车飞驰而去,陈沂夫妇沉浸在激动和幸福之中。

就这样,陈沂在东北苦苦熬了21年。1979年,关于恢复他党籍、军籍和原定级别的通知,终于递到了他的手上。随后他被任命为上海市委副书记,兼市委宣传部长。到上海市委正式报到后,陈沂随即返回哈尔滨搬家。

临行前,省市委领导和亲友都来送行,站在车窗前,陈沂挥手向亲友们告别,向自己过去在冰城的二十一年告别。在车上,陈沂思绪万千,过去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特别是当年周总理和自己说过的话,靠着自己的几根硬骨头,陈沂真正爬了起来。

这一切,可以周总理已经不能亲眼见到,但可告慰他九泉下的英灵:陈沂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0 阅读:2

洲洲谈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