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春节,琼瑶爷爷致信黄克诚求助:请你念念这个唯一的老同学

洲洲谈军事 2023-03-22 00:47:04

1952年春节过后,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黄克诚,收到了一封求助的长信,寄信人名叫陈墨西,是黄克诚的忘年交。在信中,陈墨西回忆了早年间自己与黄克诚的交往,信的最后他这样写道:

“……不料退休后,因没有预备,就不免缺乏伙食……实际饿了二三天饭……写信寄诗给你,请你念念这个唯一的老同学吧。”

看着信纸上一行行熟悉的字迹,黄克诚不禁有些感动。陈墨西这位国民党元老,曾经孙中山先生身边的红人,如今却沦落到吃不上饭的地步,只能写信求援于老友,但对于自己曾经营救过中共地下党一事,却只字未提……

“智勇双全的文人将军”

陈墨西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同治年间的江西九江知府,为官清廉,两袖清风, 不幸病故之后,导致家道中落。当时陈墨西虽然在家乡私塾谋了一份老师的工作,但胸怀大志的他却不甘心困守家园。

1903年,两江师范再次招生,已经34岁的陈墨西闻讯前往南京报考。离家前,妻子问他何时归来?陈墨西昂首回答:“此去金陵,考不好不返乡!”

陈墨西从小在接受父亲的教育,旧学功底深厚,在南京面试时,出口成章对答如流,深得考官李瑞请的赏识:“你是大龄学生,年纪仅比我小两岁。本学堂一般不收年龄太大的学生,念你有旧学功底,人品端正,是可造之才,我破例特准你入学!”

“承蒙恩师惜才,吾永志不忘。”陈墨西受宠若惊,立刻躬身向李瑞请致谢。

图丨李瑞清旧照

陈墨西考入两江师范的那一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沙俄侵占东北,全国上下群情激昂,许多革命党人奔走四方,宣传民主革命。陈墨西因此受到很大的震动,对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反清排满活动颇为支持,私下里还经常阅读进步报刊,思想上逐渐倾向革命。

同年,革命党人赵声在黄兴的推荐下,进入两江师范执教,在校内秘密宣传革命,并创建了“革命同志会”。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赵声发展陈墨西加入“革命同志会”,并委任他保管内部文件,传递消息。

那个时期,李瑞请对于革命党颇为反感,因此和陈墨西有了分歧,表面上虽然仍有来往,但内心却稍有疏远。但李瑞请自己也意识到大清败亡之象日渐明朗,因此内心颇为挣扎。

有同学劝说陈墨西,老师内心已经非常痛苦,劝陈墨西不要再和老师闹矛盾。但陈墨西坦然回答:“吾爱吾师,更爱真理。”

图丨赵声旧照

1907年,陈墨西从两江师范毕业,但他既不想回家,也不想谋差事,一心想要投奔革命阵营。不久,陈墨西筹款东渡日本留学,并在黄兴的介绍下,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为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

1911年,孙中山派陈墨西回国,前往西北地区发展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后,陈墨西参加领导了兰州反清起义,并且身先士卒,带领一众革命党人攻占了兰州总督府。有人说:

“别看陈墨西是文人,冲锋陷阵,他倒很勇敢!”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不久又被迫辞职,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妄图复辟帝制。各地纷纷发起讨袁活动,陈墨西也率领西北的革命党人,举起了讨袁的义旗。

在全国上下一片声讨之下,袁世凯一命呜呼,革命形势也开始好转。在孙中山的召唤下,陈墨西南下广州,开始在孙中山身边工作。

图丨孙中山与总统府职员合影

1925年,中央政治讲习班成立,当时已经57岁的陈墨西,是学员中年纪最大的,而且政治资格最老。但陈墨西却总是以普通学员自居,只要手上没有工作,就会赶到讲习班听课。

也就是在讲习班,陈墨西认识了黄克诚。当时黄克诚年仅24岁,已经加入了共产党,两人一见如故,结为忘年交。平时陈墨西在课堂上的笔记记不全,下课就借黄克诚的笔记来补抄,闲暇时间二人还结伴外出郊游。

在二人交往的过程中,黄克诚逐渐发现陈墨西虽是老同盟会员,却从不摆老资格,待人和蔼可亲,便经常向陈墨西介绍马列主义知识,并希望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多帮助共产党人做一些事情。

1926年北伐开始后,陈墨西担任北伐军总司令部政治顾问,与蒋介石、周恩来等国共两党要人共事,参与军机筹划,被誉为“智勇双全的文人将军”。眼看着北伐节节胜利,取得全国政权指日可待,蒋介石却突然叛变革命,大肆残害共产党人。

图丨国民党反动派大肆逮捕共产党人

一时间,恐怖气氛笼罩全国,陈墨西对蒋介石的种种行径大加斥责,并借口回乡为母亲守孝,毅然辞职脱离军界。动身那天,蒋介石亲自送行,并假意挽留,陈墨西直言坚拒:

“天下孝为先,我走定了!”

“即使再苦,我也不会去求蒋介石!”

回到家乡之后,陈墨西以教书为生,不问政治,但对于好友黄克诚,陈墨西仍十分惦念。他曾多次托人打听下落,但一直没有消息。

那时战事频繁,物价飞涨,陈墨西家中田少人多,光靠教书换来的微薄收入,实在难以维持。在家乡待了两年之后,陈墨西不得已给同乡故交谭延闿求助。谭延闿念及旧情,立即回信邀请陈墨西赴南京。

陈墨西抵达南京之后,谭延闿盛情款待。席间,谭延闿对陈墨西说:“当年你不听我们劝告,与蒋介石作对,吃苦头了吧,放着大官不做,偏偏回家乡去教书,落魄到这种地步。”

“人各有志,他蒋介石反共,我不能为了自家荣华富贵,违背中山先生跟着他去杀人!”陈墨西毫不犹豫地说道。

图丨陈墨西旧照

当时谭延闿准备安排陈墨西到教育部工作,不但收入丰厚,而且工作轻松,但陈墨西不愿做官,还是想教书。谭延闿也只好依从,当场写了一封介绍信,推荐陈墨西去中央政治学校任教,收入尚可,一家人不再为吃穿发愁。

1929年6月的一天晚上,一位名叫李一匡的男子找到陈墨西,自称受黄克诚之托而来,还带来了黄克诚的亲笔信。信中除了思念和问候,并无提及何事相托,令陈墨西有些疑惑。

来人称自己曾是黄克诚的警卫,如今是中共长江局特科的联络员。两个月前,一位地下党员不幸被捕,组织上打听到黄克诚和陈墨西的关系,便想请陈墨西出面活动,营救这位同志。

这个请求让黄克诚感到有些为难,他已经发誓远离政治,以消灾避祸,但想到是老友黄克诚的托付,又不忍心拒绝。考虑再三之后,陈墨西答应试试。

第二天一早,陈墨西就找到同乡酆悌,请他给自己面子,将被捕的地下党员就出,并担保那人只是思想激进,并没有中共背景。酆悌对于陈墨西一向敬佩,当即表示愿意帮忙。

一个星期之后,被捕的地下党员果然获释,陈墨西也放下心来。

图丨解放后黄克诚发表讲话

1930年谭延闿辞世,陈墨西失去了靠山。在陈果夫、陈立夫势力的排挤下,陈墨西不得不从学校辞职。为了养家糊口,年过花甲的陈墨西东奔西走,到处托人谋差事。

昔日陈墨西身居高位时,门庭若市;如今落魄成了穷书生,处处遭人白眼。

艰难之中,陈墨西想到了时任浙江省主席的鲁涤平,遂乘车到苏州,再连夜搭船赶到杭州。鲁涤平对陈墨西以礼相待,安排他住在自己家中,并让其在省政府挂职参议,解决了陈墨西一家人的温饱。

了解陈墨西身世的人,纷纷在背后笑话他:“如果他不与蒋介石唱反调,凭他国民党元老身份,在辛亥革命领导过甘肃起义,又是孙中山先生身边的红人,在北伐战争中立过大功,今日当个省主席不成问题。”

图丨鲁涤平旧照

1935年鲁涤平病故,陈墨西再次失去依托,只得返回家乡,仍以教书为生。由于入不敷出,一家人苦不堪言。乡亲们建议陈墨西给将蒋介石写信,说几句道歉的话,兴许就能出去做官。但陈墨西对此不屑一顾,连连摆手说:

“即使再苦,我也不会去求蒋介石!”

“我不走,要死也死在故土!”

陈墨西晚年一直在家乡教书,并经历了艰苦的八年抗战,但刚毅的性格却始终没有改变。

1943年的一天,陈墨西一家外出,结果途中遭遇了一批日本兵。日本兵在陈墨西父子身上摸索了一阵,没有发现武器,却洗劫了所有的银元。不久,陈墨西一家又遭遇了第二批日本兵。

陈墨西父子同样遭到搜查,结果日本兵却再也找不到金钱了。陈墨西身上一张写了十行字的纸引起了日本兵的注意,日本兵不懂中文,看了看便扔到了地上,骂了一堆日本话,带着队伍扬长而去。

图丨陈墨西儿子儿媳

陈墨西见日军远去,赶忙捡起那张纸,像藏宝贝似的藏到怀里,那是陈墨西作的一首痛骂日寇的长诗。儿子劝他赶快扔掉,但陈墨西却固执地拒绝了儿子的要求。

又走了一段时间后,陈墨西一家遇到了一个农民,陈墨西向农民打听前面有没有日本兵,结果农民却将肩上的担子拦在他们前面:

“不许动!站住!检查!”

陈墨西马上明白过来,眼前的“农民”是化了装的汉奸。当“农民”要搜查陈墨西时,陈墨西紧紧盯着他,坚决而果断地说:“不行!我不给你检查!日本人检查我,我无可奈何,你是中国人,不行!我不给你检查!”

“农民”闻言脸色骤变,转身从背篓里摸出手枪,对准陈墨西的胸膛,说不让检查马上就毙了他。没想到陈墨西挺直了腰杆,更加坚决地说道:

“你枪毙我,我也不给你检查!”

图丨陈墨西像

当时陈墨西的儿子已经跪倒在地,央求父亲不要如此固执,但陈墨西仍一声不吭。“农民”不禁有些疑惑,问陈墨西怎么对检查看得比生命还重?陈墨西一脸坚毅地回答道:

“士可杀不可辱,你可以枪毙我,就是不能碰我!开枪吧!”

“农民”再度举起了手枪,陈墨西的生死就在一线之间,全家人已经哭作一团,但陈墨西仍毫不惧怕地站在“农民”面前。“农民”被陈墨西的凛然正气所震撼,直瞪了好一阵忽然吼道:“别哭了!还不快走!”

解放前夕,许多国民党军政要员纷纷南逃广州,陈墨西的儿子劝父亲,随自己一起逃往台湾:“你在国民党阵营做了二十多年官,而且官位不小,共产党能放过你吗?”

陈墨西沉思了片刻,理直气壮地回答道:“我不是蒋介石的人,我反蒋,没有干过对不起共产党,对不起老百姓的事,共产党不会对我怎么样。再说我年事已高,跑到台湾也不能教书,蒋介石讨厌我,不会安排我的职位,我和老伴靠什么生活?我不走,要死也死在故土!”

儿子见陈墨西执意留在家乡,只好将父母留下,自己带着妻儿前往台湾。面对骨肉分离,陈墨西不禁潸然泪下:“人各有志,你们走吧,到了台湾好自为之,不要死心塌地为蒋介石办事。”

图丨陈墨西儿子晚年

就这样,陈墨西留在了家乡,迎接新中国成立。当时他已经年过八旬,不能再教书,便在老家办起了补习班,勉强糊口。到了1951年,补习班没有一个学生,陈墨西就没有了收入,子女都不在身边,家中也无积蓄。陈墨西不禁感慨:

“华夏神州自春秋战国开始,八十以上月有馈肉,九十以上日有酒肉,我服务社会六十年,如今衣食却无着落。”

话虽如此,但陈墨西心中仍然理解刚刚建国,百废待兴。

1952年春节,经好友的再三劝说,陈墨西终于决定向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老友黄克诚求援,但陈墨西在信中只叙旧和求援,丝毫不提自己过去的贡献。

大约一个月之后,县政府负责人按照黄克诚的批示,来到陈墨西家看望,并给予接济,很是热情。后来黄克诚调往北京任职,临走前他向湖南的主要领导打招呼,希望按照统战政策,给陈墨西解决家庭困难。

时任湖南省长的王首道和省委书记周小舟商量后,立刻着手解决,安排陈墨西为担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亲眼目睹了人民政府除弊兴利,陈墨西深感欣慰:

“中山先生想到而未做到的事情,而今都是实行了。”

图丨琼瑶回乡祭祖

后来陈墨西又当选为县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府参事室参事、湖南省文史馆馆员等,在担任湖南省人大代表期间,除了参加会议为新中国建设出谋划策外,陈墨西还经常到学校调研,对困难学生捐助学费,不让孩子辍学。

1960年,陈墨西溘然长逝,享年91岁。由于儿孙远在海外,陈墨西的后事一概由省文史馆和县里的有关部门全权办理。

陈墨西的孙女琼瑶在台湾事业有成,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在两岸掀起了“琼瑶热”,就连孩子都知道琼瑶的大名。改革开放之后,琼瑶在接受台湾记者采访时曾无限感慨地说:

“我的祖父陈墨西是一位正直的爱国人士,他在政治生涯中从不盲从。晚年生活困难,全靠大陆资助,代替我们照顾祖父母的生活。祖父一生沉浮,一言难尽。我们家属遥对大陆感谢共产党,感谢家乡人民。”

0 阅读:19

洲洲谈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