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不愿发动台儿庄战役,周恩来两次劝说未果:让张爱萍去试试

洲洲谈军事 2023-02-11 18:19:13

1964年,寓居海外多年的李宗仁,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他的归来,不但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热烈欢迎,陈毅和夫人还特意在北京四川饭店设宴招待,并特请张爱萍夫妇作陪。

宾主相见,记忆力惊人的李宗仁突然握住张爱萍的手,看了半晌之后惊讶地问道:“我们是很面善呐,是在什么地方会过?”

“总统大人是贵人多忘事呀!在台儿庄战役前……”张爱萍幽默地逗趣道。没等张爱萍说完,李宗仁猛然起身,激动地说道:

“啊,对对对,你是当年周恩来主任派来的那位高参,台儿庄大捷有你的大功……”

周恩来两劝李宗仁未果

抗战初期,由于蒋介石拒绝中共提出的作战方针,再加上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导致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出现了一溃千里的败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北平、天津相继陷落;不到三个月,太原、石家庄、上海、杭州相继沦陷。

蒋介石痛下决心,准备用6个月时间打一场南京保卫战,结果只打了6天就城破人亡了。

南京的沦陷,让气焰嚣张的日本侵略军更加不可一世,他们直扑徐州,打算拿下徐州之后,打通津浦线,控制陇海线,以便夺取郑州和武汉,实现迅速灭亡中国的狂妄野心。

当时周恩来和叶剑英等人正在武汉办公,看到国民党军一败再败,心中很是着急。如果不能狠狠打击一下日军的嚣张气焰,不但难以阻止日军的侵占,更难以振奋国人的抗战信心。

因此,周恩来和叶剑英将希望放在了李宗仁的身上,决心推动国民党在徐州打一个大胜仗。

图丨李宗仁旧照

为什么周、叶二人看准了李宗仁?作为徐州战区的司令长官,李宗仁虽然是国民党要员,但素有爱国之心。“西安事变”前,李宗仁就发动了“两广”事变,希望联合一切主张抗日的党派倒蒋,并派密使专程赶往陕北,密见毛主席。

同时李宗仁也是国民党中比较善战的将领之一,和蒋介石矛盾颇深,因此争取李宗仁势在必行,而且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一旦做通了李宗仁的工作,在徐州地区打一个大胜仗,将会有很大的希望。

综合各方面原因,周恩来亲自登门,面见了尚在武汉的李宗仁,开门见山地表明了来意,希望李宗仁能在徐州打一个大胜仗,挫一挫日军的威风。同时周恩来还提出了一些作战方针,供李宗仁参考。

对于日军的残暴行径,李宗仁是十分痛恨的,对周恩来的深切建议,也是十分认同的。但当时蒋介石不顾大局,将自己的嫡系尽可能地向南方撤退,保存自己的实力,牺牲了其他部队,再加上第五战区部队成分复杂,不便驾驭,装备又不如日军。

图丨日军攻占南京

因此,李宗仁心中顾虑重重,没有明确表示同意周恩来的想法。不久之后,李宗仁离开武汉,飞抵徐州。

初次劝说虽未能成功,但周恩来根据李宗仁表现出的态度,分析认为李宗仁正处在犹豫之中,徐州这一仗还是有希望的。那么,该如何继续做李宗仁的工作呢?

正当周恩来苦思冥想之际,意外得知白崇禧即将前往徐州,协助李宗仁作战的消息。于是,周恩来和叶剑英又赶忙与白崇禧见面,向他提出李宗仁应在济南以南、徐州以北对日军大打一仗的想法。

周恩来指着地图对白崇禧说,日军已经注意到台儿庄,台儿庄素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只要集中优势兵力,可将敌人歼灭于此。同时新四军也可以与国民党军相互配合,以运动战、游击战阻止日军北上,李宗仁和白崇禧大可放心指挥“守点打援”。

至于第五战区部队成分复杂,汤恩伯难以指挥的问题,周恩来提醒白崇禧,李宗仁必须掌握统一指挥大权,尤其是汤恩伯的大权,才能行动一致。

图丨白崇禧旧照

“周公言之有理!”白崇禧听完周恩来的建议,心中暗暗佩服。周恩来见“小诸葛”也认同自己的意见,趁势建议白崇禧到达徐州之后,向李宗仁转达这一建议,让他早下决心。

白崇禧欣然应允,随即飞往徐州。自从白崇禧走了之后,周恩来每天都盼着李宗仁有所动作。然而前线传来的消息,却是日军正向台儿庄地区步步逼近,如果再不行动,日军拿下了台儿庄,将错失这大好机会,酿成千古之恨。

为了不贻误战机,周恩来和叶剑英商定,不能将全部希望寄托在白崇禧的身上,还是要做好李宗仁不接受建议的准备。因此,周恩来决定让刚刚调到武汉的张爱萍同志,全权代表中共赶赴徐州,再度转告我党建议,对李宗仁再做一次说服工作。

点将张爱萍赴徐“三劝”

1938年3月9日,周恩来和叶剑英找到张爱萍,说交给他一个特殊任务,去徐州会一会李宗仁,看看他什么时候同日本打这一仗,要帮助他下定这个决心。紧接着,周、叶二人将形势和掌握的情报一一告诉了张爱萍。

谈话的最后,周恩来叮嘱张爱萍:“李宗仁先生抗日爱国,桂系军队骁勇善战,担当此任是有把握胜利的。你要设法动员他尽早打这一仗。相信你能不辱使命,说服李宗仁先生。”

图丨张爱萍抗战时期留影

周恩来为何对张爱萍如此信任呢?原来早在大革命失败之后,张爱萍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时,周恩来就是他的直接领导。

1930年,张爱萍在一次战斗中,左手手腕不幸被打断,地下党组织秘密将他送到上海治疗,顺便做些地下工作。伤愈之后,张爱萍请求重返江西苏区,继续参加红军,省委便将他的关系转到了中央军委。

几天之后,中央军委的联络员告诉张爱萍,周恩来同志的意见,是让他留在上海继续做地下斗争,他的手受了重伤,不适宜继续当红军。张爱萍一听就急了,立刻伸出自己的左手:

“我的伤已经好了,再说,我受伤的是左手,左手断了还有右手,不妨碍打枪作战。”

话虽如此,但周恩来当时是中央军委的主要负责人,怎么能随便改变意见呢?张爱萍考虑到此,做好了留在上海的打算。没想到一个星期后,联络员又找到了张爱萍:

“恩来同志同意了你的意见,他祝你一路顺风!”

张爱萍被深深得感动了,他十分感激周恩来能够理解他重返苏区的急切心情,更感激周恩来实现了一个与他意见相悖青年的意愿。

图丨建国后周恩来与张爱萍等人亲切交谈

1932年,张爱萍听说周恩来到了瑞金,急忙跑去找他。周恩来热情地握着他的手,询问他是哪一位。在得知眼前的这个人,就是当年那个坚持要回到江西的张爱萍后,周恩来拉起他的左手,仔细地抚摸打量着:

“原来是你,完全好了吗?”

“全好了,还可以打篮球、攀单杠呢!”张爱萍激动地回答道。

第三次反“围剿”胜利之后,张爱萍担任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队部队长,和周恩来在工作中有了直接接触,亲身感受到周恩来的教益。

当时国内的局势紧张,周恩来的工作十分繁忙,张爱萍他们这些年轻的同志,决心多做些工作,尽可能不增加周恩来的负担。可没想到周恩来经常夜里处理完军委的工作后,给张爱萍打电话,请他来讨论少先队的工作。

每次张爱萍想要简明扼要地汇报完工作,让周恩来早点休息时,周恩来总是问得很详细,还认真地谈自己的意见。往往两个人结束谈话的时候,太阳已经升起来了。

图丨周恩来骑马照

后来张爱萍进入红军大学学习,毕业之后分配到红三军团,很快随军踏上了长征路。在红军主力渡过金沙江之后,红三军团接到军委急电,由于浮桥被大水冲断,军团主力改由皎平渡渡江。

红三军团立刻由后卫改为前卫,经过大半天的急行军,翻上了皎平渡南岸的大山。

这时军委再次传来命令,要张爱萍带领一小部分部队立即渡江,到北岸接受任务。当张爱萍刚跳上岸,周恩来和彭德怀就迎了上来,询问部队的情况后,严肃地说道:

“爱萍同志,现在交给你们一个特殊任务。”

周恩来让张爱萍率部沿江西进,阻击向北追击的滇军,掩护全军渡江。同时还要找到失联的一军团,让他们改变原定计划,火速赶到皎平渡渡江。最后,周恩来再次叮嘱张爱萍:

“江北岸尽是山林,没有路,又有悬崖陡壁,但你们必须不离江边一直向西走,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江对岸的一军团,并转达军委的命令。如果遭遇滇军主力,就要靠你们孤军奋战,突破敌人的圈子,碑上追赶主力部队。”

图丨红军渡金沙江时的皎平渡口

带着周恩来的嘱托和厚望,张爱萍立刻指挥部队出发,如同一把尖刀一般向西挺进,胜利完成了周恩来交给的任务。

长征结束之后,张爱萍奉命率领骑兵团,配合红军主力东渡黄河。在完成任务,返回瓦窑堡的途中,张爱萍得知边区县政府遭到国民党部袭击,立刻追击敌人取得了胜利。但在返回途中,却不幸遭到了另一支敌军的伏击。

尽管战斗取得了胜利,但我军也遭到了不应该有的损失,张爱萍自己也负了伤。回到瓦窑堡之后,周恩来立刻找到了张爱萍,张爱萍承认自己指挥上出现了错误,打了败仗。

周恩来语重心长地教育张爱萍,战斗失利本不足为怪,但这一次都是由于他的鲁莽,造成了不应该有的损失,这是不能原谅的。而且他是中央派去的干部,必须要更严格的要求,因此必须对他严肃处理,希望他能够吸取这一次的教训。

在这一次谈话不久后,中央军委给了张爱萍撤职处分,张爱萍完全同意这样的处理,并时刻以此提醒自己。同时张爱萍更加敬佩周恩来在工作中不徇私情,既对部下要求严格,又能体谅犯错误同志的心情。

图丨正在指挥战斗的张爱萍

这一段与周恩来共同工作的经历,成为张爱萍今后工作道路上的指引。

张爱萍智激李宗仁

接到赶赴徐州,劝说李宗仁的命令后,张爱萍当天赶往徐州,立刻约见李宗仁。当张爱萍西装革履站在李宗仁面前时,李宗仁不禁感叹:“周公麾下多俊杰啊!”

见到李宗仁之后,张爱萍首先转达了周恩来和叶剑英的问候,接着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来意,询问李宗仁对周恩来建议的想法。李宗仁告诉张爱萍,自己同意周恩来的意见,但如何实施还在考虑之中。

张爱萍深知眼下形势紧迫,如果李宗仁再不做决断,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他决定破釜沉舟,向李宗仁直陈利害:“司令长官,恕我直言!此战非打不可!”

面对怔怔看着自己的李宗仁,张爱萍作了一番令其折服的谈话。首先,他反复说明了徐州这一仗的极端重要性;紧接着,他又从四个方面,不厌其烦地向李宗仁说明了获胜的种种可能。

图丨李宗仁在台儿庄留影

针对李宗仁的优柔寡断,张爱萍委婉地向李宗仁建议,徐州作战虽然胜券在握,但如果不能从速决断,也会错失良机。只要尽早决断,集中优势兵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方可把敌人消灭在不可一世的骄横之中。

为了进一步说服李宗仁,张爱萍决定利用李宗仁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对其施行激战之法。他加重自己的语气,郑重提醒李宗仁:

“蒋介石把他的嫡系部队悉数后撤,而把非嫡系部队调往前线,想借日军之手,消灭杂牌,以达其一箭双雕,消灭异己,保存实力之目的。若将军在此打好这一仗,必将收一举多得之效:既可歼敌寇、扬国威、振民心,更可为李长官所辖部队名扬天下永留青史,提高自己在整个民众之中,特别是在国民党军队中的威信,挫败蒋介石借刀杀人之计,何乐而不为呢?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万望司令长官当机立断,万勿坐失良机!”

“我已最后决定在徐州打一仗!请你转告周副部长,他的意见很好,请听候我的捷音。”李宗仁最终被共产党人的热忱所感动,斩钉截铁地对张爱萍说道。

在周恩来的三次劝说之下,李宗仁终于采纳了共产党的建议,决心在徐州打一场大胜仗。为了帮助李宗仁打好这一仗,张爱萍并没有立刻返程,而是和李宗仁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向他详细讲述并拟定了我党计划好的作战方针。

见台儿庄大战已经箭在弦上,张爱萍才放心地回到武汉复命。

图丨台儿庄大战中的国军战士

在张爱萍离开的第三天,李宗仁将孙连仲召到长官司令部,命令他率领部队赶赴台儿庄,三点布阵迎接来犯之敌。经过近10天的激烈交战,台儿庄大战最终以中国军民胜利宣告结束。

消息一经传出,民族抗战精神为之一振,国人无不拍手称快!

1964年,在周恩来的帮助下,李宗仁在人生的暮年之际,终于回到了祖国。在陈毅夫妇为他举行的欢迎宴上,李宗仁再次见到了26年未见的张爱萍,并夸赞其在台儿庄大捷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我何功之有?真正的有功之臣是司令长官阁下,是那些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张爱萍没等李宗仁将话说完,立刻谦逊地说道。随后,宴会厅里爆发出一阵愉快的欢笑声……

0 阅读:25

洲洲谈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